我,投资人,打算在港股IPO博个未来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数星星的星哥 (ID:gh_e6a9d8423302) ,作者:singsing2020,题图来自:AI生成


周例会,胡总亲切地招了招手:


“小宋啊,坐前面来。”


要说宋博士,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一度被传要成为“向社会输送的人才”。


不过,随着最近港股创新药的一波大牛市,宋博士的人生也坐上了过山车。


“最近港股市场很好啊,小宋有啥要推的项目吗?要抓紧。”胡总微笑道。


宋博士刚想张嘴,挪到后排的半导体投资人赵博士,嘟囔起来:


“现在是个企业,早期点的就说自己全国可落地返投;后期点的,都说是港股IPO前最后一轮融资。”


“是啊,”风控总插话:“以前企业说拟A股IPO,我们风控还能发表下意见,看看收入利润是否符合IPO标准,科创属性是否符合,三创四新是否满足。但是,现在这个港股IPO,就有点头疼了,也没啥明确的标准,只要预估能发得出来,都可以去。就是上了之后,值多少钱,就跟开盲盒一样了。”


新能源投资人小王接过了话茬:


“那可不,前段时间看的一个做新能源车配件的项目,小几千万利润,之前连北交所都上不了。现在,他说自己是‘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企业,港股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估值直接从10亿跳涨到30亿了。”


“毛利才20%,还说自己是具身智能企业,骗鬼呢,”小王苦笑着摇摇头:“但是投资人都抢疯了,特别是有几个地方的国资,居然不谈价就下手了。”


“你这算啥,我来告诉港股IPO玩的有多花。”


一个在香港投行待过的同事笑了笑:


“很多公司去港股是为了拿掉身上的对赌和回购义务,有些甚至自己掏钱投给香港的基金,再让基金反过来认购基石和锚定的额度,内循环了属于是。


当然了,投资人也不傻,干脆要求上市之后市值不低于XX,否则实控人要赔钱或者赔股份。于是,这些公司为了维持市值更是花样百出。


常见的做法就是搞mini IPO,发个2%~3%的公众股份,然后找人做市值和交易量,要是运气好入了港股通,南水接盘,所有人皆大欢喜。


要是运气不好,入不了港股通的,那就等解禁那天,所有的投资人玩大逃杀,几天跌掉80%~90%市值,然后企业双手一趟,sorry,然后开始装死。”


“你说的是YJAK吧。”


赵博士有点咬牙切齿:


“我买的港股创新药ETF居然接盘了这个票,踩了个大雷,亏死我了。”


小王努了努嘴:


“老赵,你这是屁股决定脑袋,你要是上市前就投了YJAK,就偷着乐吧。”


他接着补充道:


“我觉得啊,港股IPO就是个互道SB的事情。我最近的一个项目要报港股,里面一个国资投资人死活不同意,要求公司把它回购了,不然就不配合股东核查。另一个项目,创始人就在想方设法证明港股IPO触发了回购,要把我们这些投资人的股份都按原价回购了。”


终于,一阵沉默之后,宋博士可算轮到了发言的机会。


“自从YJAK在港股创下20倍涨幅神话后,整个一级市场都疯了,这些创新药企业都觉得自己会是下一个。”


“就拿上周我去见的那个创新药企来说,企业是还不错。他们创始人跟我说计划明年搞个大的BD,后年去香港上市,但是现在港股对标的企业市值都涨了一大截,所以他们要涨估值了。可事实上,他们的核心管线才刚做了临床一期,等他们满足上市条件了,不知道下一波港股牛市能不能赶上呢。”


胡总听完大家的讨论,叹了口气:


“哎,也不知道这港股的创新药估值泡沫啥时候会破。”


..............


临散会了,宋博士弱弱地问道:


“胡总,我刚才汇报的那个项目,估值涨了,还搞吗?”


胡总一狠心,一跺脚,从牙缝里挤出来了几个字:


“搞,就赌一把港股牛市不会这么短就没了。”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