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金融是真是假 阿里巴巴的跨界金融之旅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阿里金融是真是假 阿里巴巴的跨界金融之旅 阿里巴巴的跨界金融初体验

发布于2003年的支付宝好似阿里巴巴为了当时的淘宝网量身定制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借助该服务,阿里巴巴拥有了独立于银行之外的资金流通渠道,由此成功抢滩金融行业的支付业务。然而,这并不是阿里金融的发端,2002年“诚信通”的推出,被普遍认为是阿里金融的最初“萌芽”。

诚信通是阿里巴巴为从事国内贸易的中小企业推出的会员制服务,主要用以解决网络贸易的问题,要求企业在交易网站上建立自己的信用档案,并展示给买家。2004年3月,阿里巴巴推出“诚信通指数”,建立了交易双方的信用状况量化综合评分体系,把诚信通会员的认证状态、档案年限、交易状况、客户评价、商业纠纷、投诉状况等纳入“诚信通指数”的统计系统。这可视为阿里巴巴数据和信用体系建设的开端。

正是在数据和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上,2007年5月,阿里巴巴携手中国建设银行推出企业信用度贷款服务。允许优质客户通过阿里巴巴向建设银行申请贷款和融资,电商企业在阿里巴巴网站上的信用度是建设银行发放贷款的依据之一。中国建设银行专为此次活动推出的关联贷款种类包括“个人助业贷款”和“速贷通”。阿里巴巴的诚信通及中国供应商会员只需报名参加并按照要求填写真实资料,阿里巴巴就可以向建行推荐。

“个人助业贷款”面向的客户群相对较广——针对中小企业或业主、个体户,可为临时性的资金周转需要好从事生产经营的个人发放抵押贷款,用于解决个人的中短期资金需求。速贷通主要面对中小企业用户,只需要有足额的抵押担保就可以获得,无须进行评级、授信等环节,直接受理、手续简便、时效性更高。据当时的报道,此项活动率先在中小企业密集的浙江杭州地区展开,随后拓展到建设银行覆盖的其他省份。首批将有100家企业获得“个人助业贷款”、“速贷通”,额度为10万-1000万元,甚至更高。

时任阿里巴巴副总裁的彭翼捷介绍,阿里巴巴的理想是逐步将中小企业的销售这些、人事中心、技术中心、支付中心和财务中心整合到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平台。帮阿里巴巴上的供应商解决资金难题,是阿里巴巴涉足金融领域的主要目的。

阿里巴巴之所以能够向银行推荐贷款客户,在于它已经建立了一整套信用评价体系与信用数据库,该数据库最长的商户信用高达六年,记录的可信程度毋庸置疑。因此,阿里巴巴把这些资源分享给银行,成为银行“不设置门槛、不强调评级和客户授信”的基础,从而能够简化流程、管控风险,为中小企业得到融资创造有利条件。

阿里巴巴与建行的合作收到了业内外的充分认可和大力赞扬。经济分析人士认为此类合作不仅为中小企业资金链短缺困局贡献出创新性的解决思路与多方共赢模式,同时亦有希望实现银行现有资源的进一步优化整合:在有效压低融资风险的前提下提高资金利用率。电子商务网站在其中起到了桥梁和通道作用,将吸引更多的关联因素致力参与。

一位网商评价道:“他们正在做一件并非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事,确实改变中国企业,尤其是创业型企业发展史的事情”。

同年6月初,阿里巴巴与建设银行再接再厉,推出了电子商务信用贷款“e贷通”。该贷款方式以网上电子商务信用评级作为贷款发放重要依据,首次获得贷款的4家网商共获得120万元贷款。通过该贷款方式,小企业不仅可以凭借网络信用获得贷款,而且贷款的流程均通过网络完成。如果贷款后出现坏账,阿里巴巴和建行将在网上联合公布用户的不良信用记录。该贷款的额度在50万元以下,申请企业最好有三年以上良好的网上信用记录。

2007年6月,中国工商银行与阿里巴巴合作向B2B、B2C、C2C市场上有一定信用级别的商户提供融资服务。工行将以阿里巴巴及其旗下的淘宝、支付宝会员的网络信用和网上交易金额为参考依据,为其提供授信评价,并推出多种融资产品。同年,推出了类似“e贷通”的“易融通”。

2007年11月,阿里再次联手建行推出最便捷的贷款模式“网络联保”。网络联保贷款是一款不需要任何抵押的贷款产品,由3家及以上的企业组成一个联合体,共同申请贷款,比如,联合体中的ABC都各自获得贷款50万,但承担的贷款责任都是150万。如果一个企业违约,其他两个企业共同承担该企业的贷款本利偿还。

“网络联保”贷款的发起和缔结完全基于互联网完成,一方面贷款流程快速而简单,另一方面贷款联合体的基础无限放大,使得企业之间建立联合体的效率更高、可能性更大。网络联保贷款首先在杭州、绍兴和嘉兴地区进行试点。要求申请的企业工商注册的年限要超过18个月,且必须在银行贷款之前具备诚信通会员或中国供应商会员资格。首批6家企业通过阿里巴巴获得了310万元低息、无抵押、无担保的快速贷款。

2008年3月,网络联保贷款面向浙江全省开放,除宁波外。根据统计数据,截止2008年3月,阿里巴巴帮助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已经超过了1.6亿元。而到了6月,仅联保贷款项目的放贷总额已经超过了4.2亿元人民币。至2010年阿里与建行的合作结束为止,二者合作的企业贷款规模在100亿元左右。

可以说,阿里与国内银行的合作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融资难是严重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除了银行产品方面的制约,中小企业抵押不足、缺乏担保、财务透明度低和银企信息不对称,是构成中小企业贷款困难的重要原因。在实践中,不少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缺乏足够了解,导致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努力成效甚微。已经成功建立了一套信用评价体系与信用数据库的阿里巴巴,责无旁贷地成为电商金融的拓荒者。阿里巴巴作为一个缓冲带和联结者,最直接地解决了银行与企业之间没有信息沟通平台、缺乏良好信用关系的难题。

电商与银行的结合模式,从诞生之初就提高了金融业务的运作效率,降低了成本,使得大量中小企业由此受惠。因此,当时的评论认为:电子商务不仅能使金融业增加收益,增强竞争力;也让金融业超越限制,逐步向网络化金融转变。与此观点相印证,在阿里巴巴与建设银行、工商银行联手开拓电商金融的时候,招商、渣打、汇丰等多家银行都曾经拜访阿里巴巴,寻求合作。

然而,繁华之下,暗潮涌动,早在2008年的合作蜜月期就有人意识到:阿里巴巴对客户数据的读取和分析,并提炼贷款风控模型等行为,令其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建模复杂、程序开发规模庞大、网站架构变更等。据悉,目前国内的担保机构都会获得贷款余额的1%作为风险保证金以支持业务正常运作,阿里巴巴却不对企业和银行收取费用,全部成本独立承担,并且这种孤军奋战的状况可能会持续很久。

或许正是在这种压力之下,传出了“阿里巴巴染指银行贷款利息,被银行拒绝,双方渐生嫌隙”的传闻。更为关键的是,双方的信贷理念相差太大。阿里巴巴承认这种差异:“我们现在服务的客户平均贷款余额只有6万元,当年我们跟工行、建行的平均融资金额在200万元,这在我们眼里不叫小微企业。我们喜欢更小的企业。只要有信用,我们就愿意借2万、5万、10万快,这是我们喜欢做得事情。”

2010年,阿里巴巴与银行的合作戛然而止,阿里巴巴在支付宝之外跨界金融初体验到此结束。虽然此次尝试无疾而终,但是通过与银行合作,阿里巴巴对贷款的流程以及风险控制都有所了解和理解,积累了经验。为推行这次尝试,阿里成立网络银行部,2009年阿里把该部门从B2B业务中拆分出来纳入阿里巴巴集团,负债集团旗下所有子公司平台的融资业务,这为日后的“阿里小贷”奠定了基础。

阿里小贷

与银行“离婚”后的阿里于2010年4月获得了小额信贷牌照。2010年6月,浙江阿里小贷股份有限公司和重庆阿里巴巴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杭州和重庆成立。注册资本分别为6亿元人民币和10亿元人民币。两家小贷公司可供放贷的资金最多为24亿元人民币。

目前,阿里小贷提供两种不同类型的贷款服务:淘宝贷款和阿里巴巴贷款。其中,淘宝贷款主要面向天猫、淘宝以及聚划算的卖家,分为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额度均为100万元以内。淘宝订单贷款基于卖家店铺已发货、买家未确认的实物交易订单金额给出授信额度,到期系统自动还款。淘宝信用贷款则基于店铺综合授信经营情况给予授信,不受当天订单量限制,无需抵押担保,授信额度可多次支用,随借随还。此外,天猫的高端商户还可以通过线下审核获得最高1000万元的贷款。

由于淘宝、天猫、聚划算商户经营业务全过程均在淘宝平台上完成,其经营状况、信用记录等十分详尽,故放贷审核、发放全程都在网上完成,因此淘宝贷款没有地域限制。

阿里巴巴贷款主要面向阿里巴巴会员,以满足会员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流动资金需求,分为“循环贷”和“固定贷”两种。循环贷是指以获得额度为备用金,不去用时不收利息,可随借随还。固定贷指获贷额度在获贷后一次性发放。

阿里巴巴贷款业务的放贷流程中有实地勘察环节,导致该项贷款有比较严格的地域限制和要求,早期主要面向江苏、浙江以及上海的付费会员开放。近两年,阿里巴巴贷款具有明显的扩张势头。2012年7月份,开始面向江浙沪的阿里巴巴普通会员开放。2013年阿里金融进一步宣布阿里巴巴贷款对广东阿里巴巴的付费会员开放。有消息称,阿里贷款 年内获将完成对国内小微企业密集区域的覆盖。

2013年5月,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创新金融事业群发布了《2013年第一季度电商微企融资报告》。报告显示,一季度阿里小贷新增获贷企业超过2.5万家;单季完成贷款笔数超过110万笔,同比去年一季度的69万笔增幅超过50%;新增的120亿元贷款,平均单笔贷款约为11000元。截止一季度末,累计服务小微企业已经超过25万家。截止2013年二季度末阿里小微贷累计投放贷款超过1000亿元,户均贷款4万元,不良贷款率仅为0.87%。据说这一数字甚至令银监会感到惊讶。

阿里小贷的最大特点是“金额小、期限短、随借随还”。阿里金融宣称,2012年其客户实际融资成本为6.7%,接近央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原因在于“小微企业需要钱的时候可以顺畅拿到钱,不用钱的时候可以随时还回来,没有无意义的资金占用”。阿里小贷的大多数微贷产品以日计息,支持随借随还。以淘宝、天猫卖家使用最为频繁的订单贷款为例,产品利率为日息万分之五。2012年订单贷款所有客户全年使用订单贷款为30此,每次贷款为4天,全年实际利率仅为6%。

能支持如此频繁的操纵,数据和自动化处理是其中的关键。阿里巴巴相关人员透露,2012年阿里金融共有员工290名,其中技术开发120人,模型建设、模型开发、数据开发的员工近60人,贷后风险管理员工30-40人。其中大部分员工都集中在技术层面,余下的不到100人。之所以这样分配人力,因为“我们选择用数据的方法、用模型的方法,用定量的分析方法分析小企业背后的信用,帮助他们恢复财务报表,根据他的信用为他提供服务,而不是靠人对人的服务、人对人的调查。”

由于多数信贷操作完全依赖系统,而非人工完成,因此阿里小贷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据介绍,阿里巴巴创新金融单笔小微信贷操作成本为2.3元,而银行单笔信贷操作成本一般在2000元上下。

阿里金融依托令人生畏的庞大客户数据资源,将自身网络内的客户交易数据(客户评价数据、货运数据、口碑评价等)进行量化处理,同时引进外部数据(海关数据、税务、口碑评价等加以匹配),形成一套独特的风控标准。阿里将这套标准应用于被银行忽视的小微企业,向其提供极具性价比的短期贷款产品,一方面打造出更加完整的阿里平台生态链,另一方面也展示出其运用互联网精神、思维和技术服务小微企业的追求。

正是在阿里小贷的推动和影响下,“互联网金融”替代“电子金融”和“金融网络化”,成为互联网时代金融产业变革的新口号。

蚂蚁微贷

2015年阿里小贷并入蚂蚁金服,更名为蚂蚁微贷。截止2015年6月,蚂蚁金融累计放贷4662亿元,贷款余额298亿元,拥有客户73万户,户均余额4.1万元,年化利率6%-20%。

蚂蚁微贷通过旗下的三家小贷公司面向电商平台上的卖家提供在线贷款业务。“全程无纸化,三分钟完成放款”。提出申请后,蚂蚁微贷会根据商户在平台上累计交易数据进行贷款审批,基于数据优势,蚂蚁微贷建立了完善的贷款管理体系:贷前,基于网上数据对贷款卖家进行风险评估,快速做出贷款决策;贷后,纳入贷后预警系统,保证借款人的异常信息能被及时关注。

在资金来源方面,蚂蚁微贷除了资本金外,还通过资产证券化,或与保险、信托、基金合作等进行资产转让获得外部融资。

以上就是“阿里金融是真是假 阿里巴巴的跨界金融之旅”的内容了,如果你还想了解其他相关内容,可以来 产品壹佰 官方网站。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