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小时内的三场AI有关的发布会,营销人如何绝地求生?这些信号必须读懂 | 速途网
(文章来源:AI营销新鲜事)
就在假期尾声,旧金山、云端、华尔街三地同步上演关键事件,共同昭示一个事实:AI智能体已不再是实验室里的概念,而是正式登上商业舞台——而营销,成了它的第一个战场。
三则看似独立的新闻,共同勾勒出“基础设施—算力—商业模式”的完整闭环。

OpenAI在DevDay大会上发布ChatGPT API与AgentKit工具生态,支持开发者用TypeScript构建交互应用,并推出应用目录与商业化分成机制。
Google Cloud宣布自11月6日起,Vertex AI Agent Engine正式收费,标志着AI智能体服务从测试阶段迈入商业化阶段。
与此同时,因与OpenAI达成合作,AMD股价单日飙升24%,而英伟达则小幅下跌。
营销行业还在讨论“要不要用AI写文案”之际,AI已经跑完了整场campaign——人类只需在终点签字确认。
AI Agent商业化元年,正式拉开帷幕

上述三家企业的最新动作,看似独立,实则紧密相连。OpenAI作为技术先锋,其商业化动作为Agent生态奠定技术基础;Google Cloud作为云服务巨头,将Agent引擎推向收费阶段,则标志着市场成熟度达到临界点。
在OpenAI的开发者大会上,ChatGPT API以“AI版iOS框架”的姿态亮相,标志着AI应用开发正式从“问答工具”迈向“行动系统”。
开发者可基于该API构建完整应用,实现数据连接、行为触发与界面渲染的全流程控制。
而AgentKit工具套件进一步将智能体开发门槛降至新低——通过可视化拖拽界面,8分钟即可生成一个智能体。
全球领先的云服务商Salesforce已将AI智能体深度整合进Marketing Cloud平台,实现营销活动端到端的自动化。
Google的收费决策同样释放出强烈信号。当一家科技巨头为AI服务定价,不仅意味着技术成熟度达到商用标准,更预示着市场教育阶段基本结束。
从11月6日起,Vertex AI Agent Engine不再是“测试品”,而是企业数字化工具箱中的正式成员。
无独有偶,Meta也在10月1日宣布一项重大政策更新:用户与Meta AI聊天机器人的对话内容将被用于个性化广告投放,该政策将于12月16日正式生效,影响范围覆盖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等平台的超10亿月活用户。
清博智能在近期沙龙中指出,2025年我们正迎来AI Agent规模商用的元年。AI不再是锦上添花的工具,而是驱动品牌增长、重塑零售生态的核心生产力。
Agent与传统AI工具的根本区别在于其自主决策与执行能力。实在智能科技CEO孙林君曾演示:输入“招聘新媒体运营”指令后,系统能迅速筛选海量简历,精准锁定候选人并主动发起沟通。
从AI辅助到“Agent主导”的转型之路

为什么营销成为AI技术落地的第一战场?原因有三:首先,营销领域每天产生海量数据,为AI运转提供充足“燃料”;其次,营销决策验证周期极短,一次A/B测试可能只需5分钟就能看到效果与投资回报;最后,预算支持灵活。据统计,2025年全球数字营销预算中高达27%被划为“实验资金”,这为组建AI营销军团提供了土壤。
AI代理在营销中的性价比优势显著。按Google Cloud的价格表计算:一条1000万曝光的程序化投放,原本需要7×24小时人工盯盘,现在使用Vertex AI Agent Engine进行实时出价与创意动态组合,成本仅为480美元/天(含600亿token)。更重要的是,这项投入从11月6日起可作为资本支出进行摊销,这对财务部门极具吸引力,大大推动项目落地。
在AI Agent驱动下,营销正从“人找流量”转向“AI自主撮合”。
友盟+产品总监冯成蹊在AICon大会上剖析了这一转变:传统的“中心化撮合”模式已无法满足媒体与广告主对“精准”与“效率”的极致追求。AI Agent通过构建需求方Agent、供给方Agent与匹配中心,实现了流量的智能匹配与价值最大化。
在内容创作领域,AI展现出惊人生产力。微播易《2025年AI营销新范式应用指南》显示,AI能秒级产出240条多模态内容,1分钟短视频成本低至500元,大幅降低创意生产门槛。
在客服营销场景中,四季沐歌与天润融通的合作案例显示,引入AI Agent后,智能客服拦截率超过80%,绝大部分常规咨询可由Agent自主高效完成。
放眼全球市场。
知名B2B软件公司HubSpot近期推出AI驱动的营销智能体平台,早期采用者包括超5000家企业客户。实际数据显示,这些企业平均实现40%的潜在客户生成效率提升,营销团队得以将更多时间投入策略优化与创意工作。
当用户与Meta AI讨论登山活动时,系统会识别兴趣点,推荐相关登山社团帖子、朋友分享的步道资料以及登山装备广告。这种对话式数据收集比传统点击行为更具价值,因为它能揭示用户明确的购物意图、旅行计划或具体需求。
更具体来看,全球电商平台Shopify为其商家提供的Shopify Sidekick智能体,能自动完成商品描述优化、个性化营销邮件撰写、广告投放优化等任务。一家使用该服务的家居用品商家报告称,三个月内广告投放ROI提升2.8倍,客户获取成本降低45%。
AI Agent如何重构营销全链路
AI Agent在营销各环节的应用已从概念验证走向规模化落地。在营销洞察层面,AI驱动数据+情绪双核运转,将传统的人口学统计升级为能够实时分析用户动态需求的“情感计算”。
AI能快速分析用户一天前、一小时前甚至实时的需求,为品牌提供更精微、更动态的用户画像,大幅缩短概念测试周期,提高数据交付效率。
同样,在内容创作领域,易创Flixor为某奶粉品牌提供AI产品视频及电商素材的案例令人印象深刻。通过AI技术,批量、自动化地为大量SKU生成符合电商平台规范的素材,包括卖点介绍、营销活动海报等。
传播路径同样被重构。在AI普惠工具的驱动下,每个人都可以生产优质内容,成为有影响力的个体。
尤其是近期爆炸性新闻,OpenAI正式推出视频生成模型的重大升级——Sora2,以及一款与之同名的社交应用。Sora2是一个原生的视频和音频生成模型,与前一版本相比在物理上更准确、更逼真、更可控,并实现了同步生成音频和对话的能力。
国内市场方面,抖快已将AI生图完全大众化,“本土Sora”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截至10月8日,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抖音的“给豆包一张平平无奇的照片”,热度超过1400万。中信建投证券分析认为,中国互联网公司有极强的从1到N的产品能力,无需担心Sora对抖音、快手、小红书等产品的颠覆。
抖音电商素人创作者贡献率飙升至71%,印证了扩散的趋势。
从“执行者”到“教练”的角色蜕变

随着AI智能体在营销领域的广泛应用,营销人员的角色和职责也将发生根本性转变。
全球营销技术公司Adobe将这种转变定义为从“手动执行”向“智能监督”阶段的演进。在传统阶段,营销人员需要亲自操作各个营销渠道;而在AI智能体时代,营销人员则成为指导多个AI智能体协同工作的“指挥家”。
Salesforce AI产品总监Micheal Machado对此表达得更为直接:“在AI Agent时代,营销专家的价值不再体现在执行重复任务的速度上,而是体现在对AI智能体的训练和优化能力上。”
这也意味着,营销人员需培养“AI协同创作”、“数据洞察”和“审美鉴赏”等关键能力。有数据显示,未来,预计25%的职能将融入“AI增项能力”,企业应将AI使用深度纳入考核体系,具体指标可包括:AI工具渗透率、流程改造程度、AI技能认证等。
商业变迁,总是这样,看似平静,实则奔涌向前,于无声处完成着静默的轰鸣。
1995 年,Banner 广告诞生,营销从“关系”进入“流量”;
2007 年,iPhone 诞生,营销从“流量”进入“移动”;
2025 年 10 月 7 日,Agent 商业化按钮按下,营销从“人+工具”进入“Agent+人”。
这一次,企业营销决策者需要回答的不再是“是否采用AI”,而是“如何快速构建AI Agent能力”以保持竞争力。因为在这场变革中,观望者将错过的不是一项技术,而是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