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IPO在即,小马智行距离盈利还有多远? | 速途网

速途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港股IPO在即,小马智行距离盈利还有多远? | 速途网

近日,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02026.HK,PONY.US)启动港股招股,计划11月6日挂牌上市,成为港交所“科企专线”政策下,首家以保密形式申请双重上市的自动驾驶企业。值得注意的是,小马智行此次港股最高募资75.52亿港元,超2024年纳斯达克上市3.78亿美元的募资2.5倍。

但从财务数据看,小马智行仍呈现“高营收增长与亏损同步扩大”的特征。财报显示,小马智行2025年上半年营收3543.4万美元,同比增长43.3%,但净亏损9064万美元,同比扩大75%,单季2025Q2营收2100万美元,同比增长75.9%、净亏损5300万美元,同比扩大70.9%。

那么,小马智行距离盈利还有多远?

一、解析小马智行“营收增长质量”:是“可持续”还是“偶然增长”?

市场普遍认为,要判断一家公司是否能够盈利,需从营收增长质量、亏损扩大原因、成本结构变化、商业化进展四大维度拆解,并结合公司所在行业的特征,如自动驾驶行业的“重研发、长周期、规模化后盈利”综合判断。

观察小马智行财报可以发现,其业绩增长动力来自核心业务,非一次性收入,其营收增长由三大业务协同驱动:

2025年上半年,小马智行自动驾驶货运(RoboTruck)营收1730万美元(占比48.8%),同比增长61.3%,累计运营超500万公里,与中国外运等企业签订长期干线运输合约,形成“技术-车辆-场景”的稳定现金流闭环,是当前营收“安全垫”

港股IPO在即,小马智行距离盈利还有多远? | 速途网

同期,其技术授权贡献营收1487.8万美元,占总营收比42%,客户涵盖英伟达、腾讯云等,2025Q2同比增长40%,主要来自量产智驾方案(如域控制器)销售,体现技术外溢的商业化能力;

在市场最关注的自动驾驶出行Robotaxi业务,营收贡献325.6万美元占比9.2%,2025Q2同比增长157.8%,北京、广州付费用户单季环比增长30%,复购率超45%,虽占比低但增速最快,是公司未来“全村儿的希望”,增长核心引擎。

可以发现,随着Robotaxi从“测试”转向“商业化运营”、RoboTruck干线运输常态化,小马2025年上半年43.3%的营收增速明显高于2022-2024年11%的复合增速,这标志着业务从“验证期”进入“规模化扩张期”,体现了公司处于盈利前关键阶段的重要信号。

所以,从营收增速和业务贡献来看,小马智行的营收增长具备一定可持续性。此外,小马智行2025年上半年获得政府补贴为150万美元,占收入比已不足5%,基本摆脱了补贴依赖,增长更具内生性。

二、为何亏损仍在扩大?是否可控?

首先要明确,亏损扩大并不代表盈利能力恶化。分析财报可见,小马智行的亏损扩大,属于研发投入带来的“战略性亏损”,而非运营效率问题。

港股IPO在即,小马智行距离盈利还有多远? | 速途网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9650万美元,同比增加64.4%,占营收比为272.4%,主要投向第七代Robotaxi量产攻关,而该业务正是小马增速最高的业务。

通过投入世界模型(PonyWorld)、端到端(E2E)系统研发,小马智行实现中雨、大雪等恶劣天气下的L4自动驾驶,2025年Q2自动驾驶里程中“无安全员里程”占比由8%提升至18%,长期来看,有助于降低人力成本。

同时,小马智行的成本结构在优化其毛利率已从2024年上半年的10.5%回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6.3%,说明随着RoboTruck规模化、Robotaxi付费用户增长,营收对成本的覆盖能力在改善。

但需要关注的是,小马智行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7957万美元,而2024年同期为净流出5912万美元,现金及等价物较2024年减少至3.19亿美金(不含短期投资),现金流承压。不过叠加此次港股融资将获取的现金,小马智行的现金储备将重回百亿港元以上,可以说生存无忧。

三、盈利拐点尚未到来,但盈利路径已经清晰

自动驾驶行业的盈利拐点有三个核心标志:单车运营毛利转正、规模化后固定成本被覆盖、现金流持续为正

结合小马智行现状,我们不得不理性判断,当前距离盈利拐点还有距离,但速途网认为,目前小马智行已经进入规模化营收的关键准备阶段”

目前,Robotaxi仍处于“早期商业化”阶段(720辆),尚未形成“万辆级”规模效应。小马智行CEO彭军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的盈利与Robotaxi规模密切相关。预计Robotaxi规模达到5万辆时,小马智行将实现盈利。而短期内,小马智行管理层预估,2025年内达成1000辆规模,并谋求单车运营盈亏平衡。

积极的信号是,其盈利路径正围绕“扩收入、降成本、提效率、控开支” 逐步推进

一方面,小马通过拓展多元化收入与合作网络,如深化与腾讯、Uber 等出行平台合作,扩大企业客户至 141 家,布局新加坡、卢森堡等海外市场,依托在四座一线城市的全无人驾驶许可扩大服务覆盖,提升自动驾驶出行与卡车服务的订单量及使用率;

另一方面,小马智行通过技术升级与模式优化降本,ADC、激光雷达等核心部件成本降幅超 68%,并通过减少安全员依赖、提升远程支援操作员监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同时,随商业化推进,研发开支占收入比例将逐步下降,销售及行政开支通过优化成本结构进一步压缩,长期目标通过规模效应与成本优化实现盈利。

行业分析认为,小马是唯一在北上广深全部获得全无人驾驶运营许可的企业,2025年Q2接入腾讯微信“出行服务”平台后,潜在用户触达量扩大数倍,付费用户增长有望加速。

综合上述分析,速途网认为,用盈利去要求或审视小马智行有些为时尚早,“营收高增+亏损可控+单车毛利转正”的组合,已使其短期内成为自动驾驶行业“最接近盈利”的企业之一,但真正跨越盈利拐点,仍需等待Robotaxi运营规模化进程,如果融资带来的现金支持能够缩短这一进程,盈利拐点也会更早显现。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