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犀牛小姐到趣学车,她是如何判断一家创业公司是否值得加入的?

猎云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从犀牛小姐到趣学车,她是如何判断一家创业公司是否值得加入的?

前段时间我发了一条朋友圈,高调宣布自己加入了全宇宙最牛逼的创业公司。陆续收到几个好友的询问,如何判断一家创业公司是否值得加入?问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

我曾经是一个无忧无虑的美帝女码农,过着钱多活儿少离家近的悠闲生活,后来为了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丢丢力量,毅然辞职回国创业。然而,创业哪是这么容易的事情,不到两年,我的公司就倒闭了。

创业失败之后,我曾当着一众好友立下誓言,坚决不加入早期创业公司。然而没想到,还不到半年,我就开始piapia打脸,光速加入了一家创业公司。

事情的发展是这样的

经朋友介绍,我认识了某位正在招聘“首席效率官”和“首席挖人官”的B+轮创业公司CEO。对方听说我在空窗期,邀请我去面试。我虽然对他们做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兴趣,但是觉得这哥们儿给职位起的名儿特别逗,又碍于朋友的面子,就接受了面试邀请。

作为一个写过N份BP的人,我开始按写BP的思路评估这个项目的可行性:

PR文章一定会有夸大的成分,讲的商业模式也只会是CEO真实想法的50%,所以了解了解就好,不用太往心里去。加上创业公司本来就变化极快,下个月还是不是这个打法真的不太好说。PR文章可以问度娘,也可以微信里直接搜索。记得同时关注PR文章的发布媒体,这能说明这个公司是真的有价值而被媒体关注,还是自己拼命花钱到处发稿。

调研结果:

坦白说,看了好几篇该公司的PR文章,因为对行业天生的无感与无知,并没有想要加入的冲动。但是,后来看了一期CEO带领团队上深圳卫视“为梦想加速”的节目,他搞笑逗比的气质和睁眼说瞎话的能力倒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印象,50分,离及格还有点距离。

这一步可以让你明白公司目前处在的阶段。这些信息可以通过企查查,it桔子获得。

竞品名单是一定要确定的,因为你需要了解这个公司在细分行业里的地位。比如,如果你能判断出这是一个不是前三就没有机会的赛道,而恰好有很多竞品都做得比它好,你就需要认真考虑它是否有可能在短期内超越多个竞品了。竞品的确定需要费点功夫,it桔子上会有相关项目这一分类,也可以通过一些行业分析文章,相关关键词搜索等发现竞品。

调研结果:

通过对比,我发现这家公司是该赛道唯一一个融资到了B+轮的公司;上一轮融资额超过一个亿,而竞品的融资额几乎都还在千万级别。初步判断,它应该是细分行业里发展较快的项目。因为失败过,深知创业的不易,能走到这一步的公司一定都有自己的牛逼之处。

为此我给加10分,总分60,及格啦。

这个无需多言,站在用户的角度认真体验产品,思考产品该有的逻辑,观察现在产品呈现的逻辑,就算不是专家,也能凭直觉从产品的实用性,易用性给产品打个分。

调研结果:

该公司的App目前明显还属于工具定位,实用性不错,但线上运营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不加分也不减分,维持60分。

这一步主要是根据各岗位JD判断这家公司对招聘的重视程度。专业实力强的HR团队对一个创业公司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马云在湖畔大学也说过,小公司的成功取决于你聘用谁,大公司的成功取决于你开除谁。如果一家创业公司连JD都写不好,更不用期待他能把业务干好了。

其次,根据各岗位薪酬与大公司、竞品、市场价格的对比,判断该公司大概聚集的是第几类人才。越好的人一定是越贵的,这个是市场规律。

同时,有些招聘网站有其他面试者对面试体验的评价,也是一个值得参考的方向。毕竟,一个对待求职者极度不友好的公司,很难发自内心的尊重员工和用户。

调研结果:

该公司的JD和评价都中规中矩,但是我记得薪资都是非常低的,直觉告诉我,这样的定价很难招到好的人才。一分钱一分货,我对他们的团队实力产生了很大的怀疑。

此处必须扣掉20分,剩了40分,再次不及格了。

江湖上盛传,早期投资都是投人,选择一家创业公司,判断创始人的格局,能力,人品也是非常重要的。

调研结果:

因为直接和CEO加了微信,我很变态的熬夜看完了他从12年开始的所有朋友圈。当我顶着熊猫眼看到凌晨

CEO是名校毕业的海归,做过投行男,在各大电视台,比赛,颁奖典礼,年会等各种高端场合的讲话非常有魄力有气质;但是,他还能在地推铁军的男生宿舍里和大家同吃同住,聊天谈心到深夜。他说创业要“尊重知识,但不迷信学历”,他说“要相信年轻人的力量,傻乎乎,不相负”,他说“要让学霸和学渣在一个战壕里奋斗,干成才是最大的公平”,他说“别跟我说接地气,我TM就是地气”。

对于有线下实体可体验的项目,面试前实地考察可以让你有更直观的感受,毕竟PR文章里讲的各种颠覆是真是假,试试便知。

调研结果:

坦白讲,实地考察的体验和我的预期是有差距的,一线的服务人员虽然服务意识极强,但灵活性上还是有些许欠缺。当我使尽浑身解数百般刁难时,他们对我嘿嘿傻笑,却没法给我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

我默默的为他的好态度鼓掌,但也理智的给这家公司扣掉了10分。

第一次面试只聊了两个半小时,主要是CEO给我介绍项目为主,我基本都没怎么讲话。临走前他丢给我一本杂志,说是他们公司的员工内部期刊,我们就匆匆告别了。

我当时心里默默的想,就这么一个小公司,居然有自己的期刊?有没有搞错?一本制作精美接近200页的期刊?Are you kidding me?

没过一会儿,微信上又收到一份300页的行业报告。

回家赶忙开始看报告,零零散散记了10多页的笔记,顺便也记下了几十个问题。虽然基本确认这是一个有极大机会并且正好处于行业变革窗口期的赛道,但是对于公司的商业模式,业务数据,运营流程都有很多疑问和担忧。

看完行业报告,我翻开了那本内部期刊。

第一部分,是CEO写给小伙伴的信,一共八封,每一封都是在公司有里程碑式的进展时写的。他说,等大家收到第19封的时候,不是在敲钟前夜,就是在敲钟当天。读完这八封信,封封戳人心,暗暗佩服起这哥们儿的格局与文采。

第二部分,公司PR文章汇总,因为之前在他朋友圈里已经读过了,所以快速跳过。

最吸引我的是第三部分,核心成员和一线小伙伴的投稿,讲自己为什么加入,以及在奋斗路上的泪水与成长。我发现,核心团队有6位曾经拿过投资的创业公司CEO或联合创始人;我发现,亚洲最大律所的联合创始人是公司的法务;我发现,全球第一大服务式办公室运营商Regus中国区负责人在公司做着一线的人力工作;我发现,竞品的CEO也加入成为团队的一份子;我发现,几乎每一个人都对公司,对团队有着看似极其不理性的认同。这些都让我对这家公司,这个CEO充满了好奇。

做业务容易,聚人心难。那一刻我突然觉得之前所有理性的逻辑分析都丧失了意义,凝聚力如此之强的一个优秀团队,世界上应该绝无仅有了吧。我有了一种这事儿非干不可的冲动。

第二次面试聊了六个多小时,到第二个小时结束的时候,我就决定不再问记在小本本上的那几十个问题,也不再计算这公司在我心里还有多少分。

接下来的时间,我成功的对CEO大大进行了长达四个半小时的反洗脑,让他坚定的认为我特别适合成为他的“首席效率官”。

当我11点离开公司的时候,我发现大概有70%的人还没走,他们不像是苦逼的加班狗,更像是一群充满激情的战士。那一刻,我心里默默的很爽,因为我即将成为他们的战友。

总结起来,我之所以选择这家创业公司,无非以下几点:

判断行业有机会,战略有可行性

团队强大,互补,凝聚力强

创始人有格局,有魅力,有使命感

公司需要我,我也需要它

但是,这些都是我自己事后总结的。当我确认要加入的那一瞬间,凭的全是感性判断,而非理性思考。

加入一家创业公司,就好比在寻找自己的事业合伙人,我认为这是人生第二重要的决定。我们不是在寻找一家完美的企业,而是在寻找一个相互欣赏,彼此成就的可能。

刘老木就是前文提到的CEO,他的公司,叫趣学车。

它并不完美,但是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正在努力的将它变得更好。

趣学车的小伙伴们

和我同一周入职的,还有另外三位优秀的小伙伴。他们其中两位是创业公司的CEO,另外一位是知名基金的投资总监。我也问了他们同样的问题,如何判断一家创业公司是否值得加入?他们的回答是:

判断一家创业公司是否值得加入,其实有点像结婚。

在结婚前,其实主要考虑两个基本问题:这个人能不能、值不值得一直陪伴?假设这个人被全世界抛弃,我还会不会爱ta?

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要不要结婚这件事基本确定了一半,再去考虑别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分别决定了婚姻是“可持续的”和“可信赖的”。

加入一家创业公司,其实同理。可以换一个问法。这家公司是否有改变产业格局的理想,创始人是否以公司的使命作为个人毕生奋斗的目标?

创始人或创始团队是否值得信任,值得追随?就算失败,我是否也愿意跟公司一起承担?

如果这两个答案都是肯定的,做这个选择才能不后悔。然后再去看公司方向是否适合自己,团队实力是否强大,公司是不是能够赚钱。

By小婧

我加入趣学车,首先是很喜欢这种充满活力的团队,其次是3个判断。

一是驾培行业的市场化过程一定会有个好企业出来。服务型企业的规模性扩张的核心是,团队内在价值观的传递形成的一致性服务体验。趣学车的“傻乎乎,不相负”,我听了两年,很喜欢。我相信趣学车的这种文化基因必胜。

二是,服务型企业的规模扩张,管理锚点必然会从各种内部指标转向客户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加入趣学车契合我的工作经验。

三是,老木的气场我很喜欢。

By文海

作为一个失败过两次的创业者,我深刻地明白一个创业公司最终能否走到最后,除了押对正确的趋势外,团队整体势能和资源掌握力非常重要,而趣学车是互联网学车行业中唯一满足这三个条件的,所以我无论如何都不能错过这艘即将起飞的火箭。

By泽涛

后记:

马云一辈子能遇到很多人,但是作为一个凡人,能遇到马云的几率几乎为零,能错过马云再遇到刘强东的概率,毫无疑问,绝对是零。直觉告诉我,刘老木可能并不是下一个马爸爸,但多半会是下一个强东哥,我的逻辑很简单,因为他们都姓刘啊。

听我讲这个段子的人,第一反应是,“你确认你加入的不是传销组织吗?”,不过很快他们就会推翻自己,然后说,“恩,不是传销组织,是个邪教”。

解码人工智能·猎云网2017产业创新峰会 4月13日北京等你参加: http://www.lieyunwang.com/topic/summitai

本文为转载,转载请注意真实来源

随意打赏

加入创业公司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