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泳铭掌舵两年,阿里AI起飞

雷锋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9 月 24 日下午,云栖小镇 D2-9 场馆,一场以 1688 AI 为主题的论坛开场。场馆面积不小,但将近 3 小时的分享,座位早早被占满,后排空地也被人群挤得寸步难行。

热度不仅限于这一场。

不论是在硬核技术主题论坛,还是充满机器人、汽车的应用馆,四处人头攒动。

一位连续多年参会的从业者笑言:“今年的云栖大会场馆是前脚掌踩后脚跟,比过去几年都热闹。”

一位理想员工发微博说,本是一个产业链产品技术的交流会议,没想到工作人员反馈,现场收获了相当可观的线索和订单。

今年是云栖大会举办的第 10 个年头,每年的云栖大会都是了解最新技术趋势的窗口。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发展,这几年的云栖大会成为了 AI 行业的风向标,也是观察阿里在云与 AI 战略上下一步棋的绝佳场合。

执掌阿里两年来,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反复强调“用户为先,AI驱动”战略,他旗帜鲜明地提出,AI技术对所有行业的改变升级以及AI与云计算的深度结合,是未来十年技术领域最大的行业机会。

在阿里内部,阿里全方位践行AI投入承诺并收获成效。

不仅是阿里云,高德、钉钉等业务也全面AI化,在AI to C领域,阿里发布首款自研AI眼镜夸克AI眼镜。电商业务中,AI工具“全站推广”持续带动淘天商家经营效率提升,在商家的渗透率连续多季持续提升。淘宝使用大模型让“猜你喜欢”更精准,测试显示用户加购次数和停留时长均提升超5%。阿里巴巴国际站的商家也采用AI驱动工具用于市场营销、采购和产品上架。

今年云栖大会上,一场开场23分钟的演讲让阿里市值狂飙,这位技术派掌门人又释放了哪些信号?阿里在 AI 云赛道的两年变革,又如何在这里得到印证?

从云栖大会,看阿里AI路线

今年雷峰网参加云栖大会最大的感受是,大模型浪潮奔涌两年后,阿里对AI路线规划愈发清晰。

论坛第一天,阿里CEO吴泳铭在演讲中,有一个核心关键词不断被提及:ASI,即超级人工智能。

j

这不仅是本次云栖大会的关键词,更是阿里AI未来几年的核心战略。包含两个关键部分:

首先,阿里希望将通义千问打造成AI时代的操作系统。吴泳铭认为,大模型就是下一代操作系统。未来,大多数连接真实世界的工具都将通过大模型进行交互,用户需求也将由大模型驱动的智能体(Agent)来满足。这意味着大模型将成为连接用户、软件与计算资源的智能中间层。

其次,海量智能体的运行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持,这就引出了阿里的第二个AI战略重点:打造面向AI时代的超级云基础设施。阿里云不仅要提供算力,更要构建完整的AI服务生态,为智能体的大规模应用提供坚实基础。

吴泳铭称,阿里云的新定位是要做全球领先的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

随后,阿里云CTO周靖人接连发布了七款大模型技术产品。七款技术产品覆盖语言、语音、视觉、多模态、代码等模型领域,在模型智能水平、Agent工具调用以及Coding能力、深度推理、多模态等方面均实现突破。

据雷峰网 (公众号:雷峰网) 了解,阿里云之于阿里AI自然举足轻重,但阿里其它业务板块也是阿里AI 的重要拼图。

在2025云栖大会第一天,作为阿里AI旗舰应用的夸克正式发布全新AI创作平台“造点”。该平台集成AI生图与AI生视频两大核心能力,率先接入通义万相“Wan2.5”,成为国内首个支持音画同步视频生成的平台。在生图方面,“造点”引入了全球领先的图像生成模型Midjourney V7。结合夸克自研技术,“造点”为用户提供了图像与视频兼备的一站式创作体验。

当下,AI正在千行百业加速渗透,智能体(Agent)生态迎来爆发。

在本次云栖大会上,阿里旗下企业服务品牌瓴羊正式发布瓴羊AgentOne——企业级AI智能体服务平台,致力于推动企业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智能转型升级,成为AI时代的“超级公司”。

AgentOne已“上岗”超过20种企业级Agent,企业可以自主使用。AgentOne构建了一个融合企业自身数据、模型、平台能力的AI训练场,例如针对一个电商品牌,可以通过电商客服、新品创新等Agent,深度融合店小蜜、TMIC(天猫新品创新中心)、天猫家装等阿里生态能力,实现生意增长。

从AI基础设施持续升级,到大模型能力突破,再到AI应用的快速迭代,这不仅清晰勾勒出阿里的AI新图景,也让外界看到阿里过去两年在 AI 时代的成绩单。

资本市场第一时间给予正反馈。9 月 24 日,阿里港股单日飙涨9.16%,市值涨了近 3000 亿港元,外界对阿里的信心再度提振。

过去两年阿里AI步入快车道

无论是技术实力,还是市场份额,阿里AI如今稳居全球第一阵营。阿里也转型成为科技公司,形象重塑,价值重估。

但若将时间倒回至2023年,情况则截然不同。

彼时的阿里,电商业务正遭受竞品的猛烈冲击,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而被视为第二增长曲线的云业务,营收增速也已连续数个季度跌落至低个位数。阿里市值持续低迷,市场对其前景弥漫悲观情绪。

就在此背景下,阿里换帅,吴泳铭走向台前。

过去两年间,他以破釜沉舟的决心,通过明确的战略转向、技术突围与资本重注三大举措,成功将阿里AI推入发展快车道。

首先是在战略上,他迅即明确让 AI 成为阿里的主航道。

上任仅三天,吴咏铭就发布全员信,明确将"用户为先、AI驱动"确立为集团两大战略重心。三个月后,他进一步为阿里云定调:"AI驱动、公共云优先"。这一系列坚定的战略决策,让迷茫的阿里重新找到了方向。

战略的威力很快显现。

战略定调是第一步,在战略执行过程中,吴泳铭在技术路线上也很有胆识与谋略。

他带领阿里云选择了少有人敢走的"纵向全栈"路线 ,软硬一体、全部自研。目前全球 超级AI 云中,唯有阿里云和谷歌坚持全栈自研。

更具战略眼光的是,吴泳铭推动通义全系列模型开源开放,使其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大模型。

这套组合拳下来,既确保了技术自主权,又通过开源快速构建开发者生态。目前,通义千问已开源超过300款模型,全球开发者基于其贡献的衍生模型超过17万个。

吴泳铭掌舵两年,阿里AI起飞

当然仅仅有战略、技术并不够,还得下重注。

今年2月,吴泳铭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 3800 亿元,重点押注云和 AI 基础设施。在这次云栖大会上,他表示,接下来阿里在AI上还会增加更多的投入。

凡此种种,足见阿里AI已经驶入快车道,并自信地与谷歌、亚马逊和微软同场竞争。

阿里AI掌舵者的底色

作为阿里AI 的掌舵者,吴泳铭的能带领阿里逆风翻盘,并非偶然,有其独特经历的积淀。

作为阿里004号员工、第一位程序员,他深耕技术出身,却又长期在业务一线打磨:先后担任淘宝、支付宝CTO,创办阿里妈妈、手机淘宝,执掌过阿里健康和多个业务板块,不仅熟稔技术,还洞悉如何把技术转化为商业成果。

2015年,他转身成为投资人,创立元璟资本,特别关注底层技术和前沿行业趋势,让他十年来接连投中诸多AI明星项目。

吴泳铭对前沿感知敏锐,在本次云栖大会也可以看出窥见一斑。当外界还在执着于实现AGI时,吴泳铭的却更前瞻地提出,未来 AI 的终极目标是通向超级人工智能ASI。

吴泳铭掌舵两年,阿里AI起飞

业内,完整提出 ASI 这一概念的人并不多。尤其是在中国科技圈。

正因同时具备技术深度、商业实践和投资眼光,吴泳铭才能在大模型浪潮来临时果断推动阿里AI全面提速。

作为阿里CEO,他统筹阿里集团各个业务板块基于AI升级再造,并协同作战。

“吴妈的工作效率极高,他不会把时间花在寒暄客套上,就像他点名核心和非核心业务直接打明牌一样,开会也直指重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拖泥带水。”一位阿里高管说。

今年9月,吴泳铭掌舵阿里两年整。如今,阿里转型成果卓著:

阿里云盈利结构明显改善,而AI驱动带来的新增长更是迅猛 ,收入增速已从徘徊多年的个位数重回两位数。在新的AI云赛场上,阿里云也跻身全球超级AI云第一梯队,是代表中国唯一的公司。

在电商业务板块,淘天核心用户增长是十分显著,2025 财年 Q4(自然年 2025 年 Q1)数据显示,淘天 88VIP 会员数已超 5000 万,较上一财季的 4200 万实现显著增长,这与 AI 优化的个性化权益推荐、智能客服响应等体验直接相关。在卖家端,AI 也让商家经营效率得到了优化。

内部员工纷纷表示,公司重新找回了"奔跑"的状态,士气明显提升。

当然,在不可遏止的AI浪潮前,一切才刚刚开始。

AI 将重构整个基础设施、软件和应用体系,成为真实世界的核心驱动力,掀起新一轮智能化革命。在本次云栖大会演讲的最后,吴泳铭也认为“一切才刚刚开始”。

由是观之,阿里的重塑与进化,不仅是一家公司的选择,更是中国科技公司参与技术演化和全球竞争的一次探索。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转载须知 。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