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通讯录开火微博,今日头条野心背后存软肋

蓝鲸TMT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变换赛道、突破重围,今日头条在击败资讯类APP各豪强后,正寻觅更强悍的对手。

21日晚间,今日头条向用户推送了一条消息,除却取消新手期,并在内容发布、推荐、流量分成、头条号指数等环节做了相应调整外,耐人寻味的是消息中在第一条中提出——注册流程简化,注册“个人”类型帐号,只需绑定已实名认证的手机号,填写基础资料,便可开通帐号。

关键武器的选择 愈加明显的社交化路径

同步通讯录开火微博,今日头条野心背后存软肋

表明上看这只是在降低个人入驻头条的门槛,私下里实质上对应了一条愈加清晰的社交化路径。

如果时光倒回半年前,微博与今日头条互相切断第三方接口和账号服务的撕逼大战让人记忆犹新。而在今日头条的早期版本在建立账号体系时,在同步第三方如微博账号信息时,今日头条也留了个心眼,引导用户使用手机注册。无论如何,今日头条都在一直向用户强调手机登录方式。

最初将自己定位为技术驱动型的科技公司,在通过资讯分发和“让信息找到人”完成对内容分发领域的第一场“收割”之后,今日头条开始发力社交化。相关的动作诸如:头条号增加“关注”、“粉丝”、“访问量”、“私信”等功能完善社交产品体系;接连推出“上头条”、“悟空问答”等SNS产品;微头条的问世……这让作为“内容+社交”界的第一把交椅微博相当尴尬,二者由此由相爱走向相杀。

当然,在这场社交化征战中,一向重视机器轻视人力的今日头条,逐渐醒悟到自己还缺乏一个核心武器——关系链。

今日头条绑定个人手机号的意图也正在此。虽然QQ、微信和微博作为中国互联网最强大的三大通用账号体系,但用户手机号也被封印了强大的力量,足以与上述三者匹敌。

今日头条的注册及登录需要手机验证,正是为了获得真实手机号,随后与通讯录匹配,进而获得每个用户的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工作伙伴)关系,这三者的主干基本都是强关系。如是,那么今日头条获得了社交化的第一个要素——用户关系。

从微信、QQ的发迹思路我们不难看出可以依赖强关系带来这样的社交流程:(发端)基于熟人关系链→(发展)私密朋友圈分享→(扩展)吸引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超出六度分割理论之外的陌生人)加入。

智能与个性化服务下,失控的隐私安全

让邀请用户同步通讯录,寻找更多好友,其核心也是要推进自己平台社交账户体系的建立。尤其当被切断微博登陆,账号体系成头条突破边界的一道坎。而当用户的所有好友和日常强关系牵引到该平台上,那么用户也就习惯了用该平台运营自己的关系链。

去年年5月底,市场调研公司86 Research分析师发布数据称:用户平均每天投入到今日头条应用当中的时间,已超过Facebook的每天50分钟。而今日头条对外公布数据则为76分钟。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即便用户在头条APP上停留时间长达N个小时,但却没有和这个APP上的人发生任何关联的话,那么这种人与产品之间纯单向输出、互动贫乏的模式痛点很可能让用户对此逐渐冷淡。

诚然,今日头条此时选择手机中通讯录作为账号体系,进而进击社交化方向的做法不失明智,毕竟手机通讯录也一直是很多社交产品的必争之地。但倘若是私自读取通讯录功能则该为此举画上问号。

今年2月,海淀区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有关于今日头条的侵权责任纠纷案件,被指控的侵权点在于“违规读取、上传用户通讯录信息”。同样,知乎上有不少网友提出自己的疑问——今日头条为什么未经允许能推荐手机联系人?“我禁止了今日头条读取手机通讯录的功能,但是今日头条依然会向我推荐手机通讯录里的朋友”。

类似的案例还有用户直指今日头条利用手机麦克风窃取用户隐私。

今日头条如今之所以能跻身新的流量大户,与其不断通过AI推荐资讯抢占更多的用户时间不无关联。但QuestMobile和易观的相关数据均显示,过去一年间,今日头条的活跃用户规模甚至在个别月份出现下滑,这意味着它即将或者已经触碰到了天花板。显然,通过内容抢占时间模式实现用户增长饱和后,今日头条还需要通过握有用户关系链来带动另一波增长,以及更高效、精准的推荐。

而这种高增长与技术进步的前提是,是建立在不辜负用户信任基础上的,不让人陷入“网上裸奔”的恐慌之中。就像此前央媒在评论“算法推荐”的评论文章中所说的那样:智能平台的身上也应流淌“道德的血液”,不能为只为眼前的流量而放弃了长远。

根据《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

无边界追求与隐含的羁绊

事实上,从近期抖音爆红时,今日头条的一盘棋局也逐渐露出轮廓:通过投资、内部孵化、收购,从内容资讯平台,短视频,再到广告代理,文档协作,媒体,汽车垂直平台,海外化,漫画,图片社区,甚至包括炒股软件和餐饮自媒体……今日头条已经悄然布下了一个全家桶式的矩阵。有人看到的是它如野草般的生命力和扩张力,以及挑战BAT的野望。但即便如此,任何貌似坚硬的铠甲背后也难掩软肋。

同步通讯录开火微博,今日头条野心背后存软肋

社交化是场苦旅,以及如何续命成难题。

对于今日头条而言,密集布局社交产品体系,提高用户粘性,并利用社交数据反哺推荐系统,提高竞争壁垒形成护城河是一种破局与扩充边界做法。但对于资讯平台出身的今日头条而言,倘若没有形成以内容生产者为中心的社交关系,用户无法有效留存。

纵观今日头条自身及旗下产品,除却抖音,仍然采用的是以算法为核心的去中心化模式,而不是基于社交关系。即便是着力打造的对标微博的微头条,也与微博运营大V的逻辑不同,依然依靠AI推荐。并且属于弱社交产品,弱社交产品往往需要持续不断的高质量UGC内容才能维持用户的活跃度,需要一个活跃的,不断有活水流入的社区才能保持较高的用户留存率。目前看来,社交化之路对于今日头条是一场苦旅。

四处出击的游击战打法,能否形成合力有待考证

“中国的互联网人口,只占到全球互联网人口的五分之一,如果不在全球配置资源,追求规模化效应的产品,五分之一永远无法跟五分之四竞争,所以出海是必然的。”去年张一鸣在乌镇互联网大会的一番话诠释了今日头条的“流量思维”,今日头条显然也在总数是7.51亿中国网民身上看到了流量天花板。

或许正因此,头条开启了赖以为生的多线作战模式,这种四处出击更像一场游击战,直播热的时候它做直播,短视频火了它做短视频,它不断抢占空间,谋篇布局。能否将这种游击战术下的各方阵产品整合起来形成合力尚且不论,单是旗下每款产品的运营支出就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何况BAT尤其是腾讯开始将目标瞄准今日头条以后,巨头的夹击下,头条的生存土壤不断面临严重的威胁。对于现在的头条来说,它更需要一场硬仗来重新证明自己的实力。

算法瓶颈与“信息茧房”

或许,今日头条还是应该先回归到让其有了充盈流量和资金的本源——算法身上。

算法确实代表着更为先进的生产力,但算法并非万能。比如桑坦斯提出的这个很生动的概念——信息茧房:当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当头条用户的点击阅读行为数据反过来又会成为训练模型的数据,接下来又会成为给用户推荐内容的依据,如是循环往复,让用户最终仅拘囿于自己关注的领域中。

借用知乎上署名“王科”的一句话——“推荐系统有其边界,一切技术均有其边界,局限于当前技术成熟度,局限于数据,局限于现实世界与技术世界的距离。”

技术目前无法规避的问题,人反而可以做出很多努力。在无边界追求的征途中,今日头条也是时候该驻足反思一下了。


随意打赏

今日头条微博登录今日头条的野心头条自媒体平台新浪微博头条360通讯录微博上头条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