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王兴、黄峥、刘强东和张一鸣,都“不见了”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低调,低调,再低调,降低存在感,成为这届大佬需要恶补的自我修养。

对部分企业来说,业务从主要面向消费者转向主要面对企业或政府,本身也不再需要关注度。

这是时代的大趋势,不再需要追逐聚光灯的表演型企业家,而是欢迎噤声谋利益且有社会担当的民族企业家。

作为知名的 互联网 " 大嘴 ",王兴被发现很久没更新饭否了。很多人好奇,这位一贯 " 语不惊人死不休 " 的大佬为何突然销声匿迹呢?

事实上,不止王兴,诸如 马云 、刘强东、周鸿祎、张一鸣、黄铮等也集体沉默了。其中,刘强东也仅在 6.18 有过短暂 " 复出 " 而已。

马云、王兴、黄峥、刘强东和张一鸣,都“不见了” 如果说网红是挖空心思地蹭流量,那么这些互联网大佬们,则一心只求做个 " 小透明 ",让所有人都看不到的那种 " 小透明 "。

某种意义上讲,互联网头部企业掌权者的集体性交替,可以说象征着一个时代的落幕,以及另一个时代的开启。在这一过程中,有大环境的变化,有企业的动荡,也有大佬们自身的浮沉,上述种种交互作用,最终必然是有人得意,有人失意。

面对这次集体性沉默,大佬们定然会各有各的理由,但特殊性中到底包含着普遍性;那么,到底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

1

大佬的修养:谁漂谁倒霉

从时间维度看,2019 年甚至更早的 2018 年,一切都在悄悄起着变化。彼时,王兴在饭否上 " 发出疑问 "," 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大佬哪个会先真的退休?何时,以何种方式?陈天桥先生除外。" 不想,一语成谶,互联网大佬们真的纷纷选择了退出前台。

马云、王兴、黄峥、刘强东和张一鸣,都“不见了” 而就在 2018 年,刘强东于达沃斯论坛上被问及是否会退休时,还明确表示 " 我相信 65 岁之前应该不会。" 但就是这一年,某些事情的发生,强制加速其退休计划。也正是在这一年,马云正式宣布不再担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后来,黄峥、张一鸣也先后宣布放弃一肩挑。

马云包括刘强东和黄峥,都可以说是在激流中勇退。马云卸任时 55 岁,刘强东则为 45 岁,黄峥为 41 岁,张一鸣为 38 岁,可谓一个比一个 " 跑得快 "。

作为企业的 " 灵魂 ",他们为何要在年富力强时选择退休?对他们来讲,除了那些看着 " 体面 " 的理由外,其实还有诸多难言的地方。

如果说马云等大佬是因退休而销声匿迹,那么还未退休的王兴呢?仍在美团一线的他,为何低调至此?这个问题的答案值得深思。

马云、王兴、黄峥、刘强东和张一鸣,都“不见了” 与上述诸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雷军,8 月 6 日,雷军宣布尝试做一档对话节目《雷军请你超大杯》,就像上边醒目的海报一样,整件事做得极其高调。遍览整个互联网企业,可能也就小米的创始人还在不厌其烦的刷热度。

那么,原因为何呢?

原因便是,不是所有大佬都能有张一鸣的幸运,在其身后站着能够稳定局面的管理层。看不出二号人物的小米,还需要雷军继续在一线 " 奋斗 "。

对大佬们的 " 安静 ",很多人都会归因于大环境的趋严。换言之,监管部门开始整顿互联网,在短期内客观上提高了市场风险,因此大佬们只能谨言慎行。

比较容易忽视,或者不被重视的一点是,当前民众中间涌现出了反资本的情绪洪流。在洪流之下,基本上是 " 逆之者亡 "。

在前一方面,包括面对监管服软的蚂蚁金服、被七部门入驻监管的滴滴以及被反垄断的阿里、美团等等。这些事,一句话总结下来,就是监管正在教互联网大厂和互联网大佬们做人。

而在后一方面,不管是新疆棉事件,还是鸿星尔克事件,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民众情绪的重要性。

在这种情况下,大佬们都恨不能收回之前的语录,更遑论重新凡尔赛了。举例来说,还有谁敢说先完成 "1 个亿的小目标 " 吗?不仅不敢如此,大佬们还得 " 担心 " 被算旧账。

低调,低调,再低调,降低存在感,成为这届大佬需要恶补的自我修养。

对互联网企业来说,粗放型的劣质化发展模式基本走到了尽头,而新的发展思路及模式必然需要经历转型的阵痛,以及必不可少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大佬们的自我修养愈来愈成为一门 " 必修课 ",不夸张的说,这门课是真正的国货崛起与民族品牌出现的先行条件。

2

事业的接续:后浪推前浪

对大佬们来说,不讲话有时是没必要,有时则是因为满肚子的苦。除了马化腾、王兴外,其他主要的互联网企业如阿里、京东、字节跳动、拼多多等都进入到了 " 二代目 ",并不再需要 " 老一辈 " 在台前表演了。

对部分企业来说,业务从主要面向消费者转向主要面对企业或政府,本身也不再需要关注度。因此,大佬们发声与否,可能在根本上还是取决于是否有利于自己的事业。

小米的业务方向还没转变,接班人也看不到踪影,自然得雷军事必躬亲。需要注意的是,在多位联合创始人离职之后,雷军已经 52 岁了,但小米依然没有真正的二号人物。

下一个十年,小米的竞争环境更为复杂,雷军能否像张一鸣信中所言跟上 " 年轻的想法 " 是一个问题。

雷军表示,小米不再需要他之时,就是他退休之日。但这种消极应对,对小米真的好吗?

某种意义上讲,接班人问题关系到创始人的事业如何在自己抽身之后,依然能够继续发展,是必须正视的大问题。因此,挑选一个合适的后继者,就成为重中之重的事情。总的来看,互联网企业因创始人的个性与企业文化已经融为一体,使得 " 信任 " 变成关键资格。

在这方面,除了阿里马云的继承者张勇外,比较成功的例子还有字节跳动。2021 年 5 月 20 日,张一鸣宣布卸任 CEO,联合创始人梁汝波将接任。

对张一鸣来说,梁汝波不仅是联合创始人,更是大学同学,更是同宿舍的室友。信任度没问题,能力没问题,接班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对字节而言,在 " 退 " 的背后,其实也彰显着 " 进 " 的野心。张一鸣看似放权,实则是在蓄力冲击 " 全球化 "。正如他自己所说," 将领导公司全球战略和发展,更专注于长期重大课题的探索和战略思考 "。

可以说,刘强东和张一鸣选择沉默,在这一点上取得了高度共识,他们都在为自己掌舵的大船寻找新的航向。

刘强东不仅亲自带动筹备京东资本,而且跟妻子章泽天还参投了红杉中国、奇绩创坛、拾玉资本、高榕资本等旗下的基金,准备下一盘更大的棋。

对企业家而言,长期聚焦人才建设和行政事务,缺乏深度思考,会变得对外界越来越不敏感;对以变化为特性的互联网来说,失去对变化的适时反应能力,也就意味着死亡。

因此,为了自己事业的持续,大佬们可以有苦不说,可以放弃台前的热闹喧哗。

3

时代的趋势:噤声谋利益

沉默并非一定是面向死亡,也可能是高歌猛进。当前,消费互联网时代渐趋结束,产业互联网开始蓬勃发展,但其关键不再是面向消费者端,而是面向 B 端,如前述的企业和政府。

这个时代,不再需要追逐聚光灯的表演型企业家,而是欢迎噤声谋利益且有社会担当的民族企业家。

但有一点比较例外,那就是那些拥有面向消费者业务的公司,其实是需要掌舵大佬刷热度的,比方说美团的王兴。遗憾的是,在当前的情绪洪流里,王兴嘴巴再大也难说出花来。

对美团来说,不仅屡次爆出剥削外卖小哥,而且还因 " 二选一 " 被反垄断调查;此外,就连王兴点评华为造车一事,都被大众指责过是 " 夹带私货 "。因此,不管是美团本身,还是王兴自身,于当前情形而言,说显然要比不说好。

而在接班人这件事上,王兴和雷军可以说是 " 同病相怜 "。不止雷军渐渐成为 " 孤家寡人 ",王兴亦是如此。

2014 年,王兴的清华师弟杨俊离职;2017 年,王兴的 创业 伙伴赖斌强离职;2016 年,被王兴挖过来的清华同学杨锦方离职;2020 年,王兴的清华同学王慧文宣布退休。

面对老同学们的相继 " 离开 ",以及老朋友老对手们的 " 退隐 ",王兴还能肆意战斗下去吗?

毕竟," 退隐 " 也完全可能导向积极的结果,特别是大转向的时代趋势加持下。在这方面,周鸿祎算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直白地讲,他就是噤声谋利益或者闷声发大财的典型。

当周鸿祎被问及为什么变得低调时,他解释道," 做企业、政府的业务必须要低调 "。没错,周鸿祎的低调,正是因为业务转向。

总之,一个大佬高不高调,不只取决于其个人性格,更取决于他所在公司的需求,特别是业务面向。

而在眼下,上述因素都不得不让位于大时代的要求,体制内外从上至下,大家都不再喜欢高调的互联网大佬了,这是真正的时代大势,是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大势。

正因为这一切都是明牌了,大佬们才纷纷选择沉默乃至退隐,他们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对他们个人还是他们打造的公司而言,沉默真的是金子。

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功夫财经无关。如因作品内容存在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功夫财经联系。

来源:功夫财经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