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中国公司创业元老:只考虑如何存活的,往往是三流企业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红餐网 (ID:hongcan18) ,作者:章义伍,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麦当劳工作8年,我最深刻的感悟是“想成为一家好企业,流程复制至关重要。”


流程复制不仅可以帮助员工把事情做好,还能帮助企业快速地复制人才。当战略确定的时候,系统运营的能力将关系到这个企业能否顺利从1过渡到1000。


麦当劳在中国第一家连锁店,是我和同事们共同开发的。为什么一家好的公司进入新的市场后,可以迅速地占领制高点?


我自己的感受是,我能从一个餐饮小白迅速成为一位店长,然后成为督导、区域经理,核心在于麦当劳的流程复制能力。掌握好麦当劳的30个流程后,我就是个合格的、全能型的员工。


所以,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如何用流程实现组织的快速复制。


餐企经营,不能所有的指令都由老板来下


餐企的经营管理中,哪些事情需要做流程?


列出你的工作中每天都要做的事情的清单,凡是重复性的工作都值得做流程。


比如做餐饮,每一道菜最好都做流程。我刚入职麦当劳的时候,美国总部寄过来的一整箱录像带,里面的内容是麦当劳的产品具体怎么做,麦当劳早期在国内的发展就靠这些录像带实现流程的复制。


众所周知,985的高材生进到餐饮业可能性不大,所以经营好餐企的关键是用一流的流程,武装二流的主管和三流的员工。


那么,流程到底从哪儿来?


举个例子,30个人同样做一件事情,总有一个人做得比其他人好,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从最优秀的人身上,把他的流程提炼出来,所以流程即最佳实践的萃取。当然,最佳实践也会有一些瑕疵,所以流程的本质是最佳实践的萃取和再加工。


流程完全不同于制度,它的作用是把最优秀的人的经验留存起来。


企业发展初期是“人治”,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找优秀的人,从他们身上提炼出足够的优秀经验,他的经验如果不提炼出来,就只是他的个人经验。


我总结了3点:凡有岗位,必有流程;凡有岗位,必有视频,把它提炼成VCR;凡有岗位,必配教练,过去麦当劳每7个员工配一个训练员。


当流程成形后,组织中的人才就可以批量地复制。把少数优秀的人变成批量的人才,就是“法治”。法治不是规章制度,规章制度跟流程之间有很大的区别。规章制度是用来管人的,用于规定奖励和惩罚,如果把流程看作是一个导航仪,规章制度就是摄像头,把摄像头往那一安,你违规不违规,它可以迅速做出判断。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流程要做加法,制度要做减法。做流程的意义是把领导者解放出来,过去麦当劳的总经理一年有40%~50%的时间都不在本地,靠的就是成熟的流程。流程的最高境界是让企业进入自运营的状态,星巴克可以把门店开到你家门口,也许美国总部的人从来没有来过这家店,但这家店依然能有效地运转。


总结一下,从人治到法治的核心,首先是把员工的层次拔高,其次是快速复制人才,最后实现充分地把领导者从日常管理中解放出来。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经营企业不能所有的指令都由领导者来下达,而是要规范化地运作,所以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人才的培养体系、战略规划的体系等,需要系统性地集成。


麦当劳的成功不是产品的成功


企业经营的第二个阶段是实现“人治”向“法治”的过渡,第三个阶段是“心治”,做好价值观的落地。


做好流程的企业很多,但如果三观不正,就会给企业带来破坏的作用,所以餐企要想方设法把客户满意度变成操作的细节,刻在流程中。这就是价值观落地的方法。


价值观可以是墙上贴标语,也可以是嘴里说的口号,还可以是手里做的工作,但最重要的是客户可以感知到的体验,所以我们要把顾客所关心的问题,比如质量、服务、效率、速度、环境或卫生,变成无数个操作细节刻在流程中。


如果做好了“法治”“心治”,领导者就可以实现无为而治,去负责流程之外的新事物的探索。“法治”是同化人们的行为,“心治”是同化人们的思想,前者解决会做,后者解决想做的问题。这就是组织成长的周期。


从这个逻辑来看,一部分小企业做不大,实际上是管理基因出了问题。中小餐企的老板们要把时间花在捍卫流程和迭代流程两件事情上,先做流程,再去扩张。先有规范化,后有规模化,规范化是规模化的基因。


可以发现,国内的优秀企业,创始人的光环非常大。大家都知道海底捞的张勇,他是位了不起的人物,但没几个人知道麦当劳的CEO是谁。对比之下,麦当劳这类美国餐企最大的特点是系统模式,用流程打天下,它实现了人才的批量复制。


人+流程=人才,如果我没有掌握好解决问题的流程,我不能称之为解决问题的专家,如果我没有熟悉面试的流程,我不能说我是面试的权威,所以系统化的模式其实是隐藏CEO的,人们印象深刻的,更多是麦当劳的体系。


餐饮行业低利润、竞争特别激烈,但麦当劳的利润依旧能做到600多亿。麦当劳是靠什么赚到钱的?


第一块收入来源是服务费。麦当劳也可以看作是一个餐饮的赋能平台、咨询机构,它给全世界的麦当劳门店提供店选址、设计流程等服务,并收取服务费。


第二块来源是收租。麦当劳是全球最大的一批房地产公司,它在经济低迷的时候,在美国大量地买地并用来建麦当劳的门店,建完之后租给加盟商,所以麦当劳的租金收入非常稳健。


第三块收入来源是投资。在美国才3.2亿的人口,已经开了接近2万多家麦当劳,中国有14亿人口,目前只有7000多家麦当劳,饱和度远不及美国市场,完全可以把店的数量从7000多家店发展到2万多家店,它觉得中国市场仍有很大的机会,所以原本麦当劳在中国的股份只剩28%,但前些年又买入了20%的股份。当中国市场接近饱和,它就会把股份卖掉。


麦当劳的成功不是产品的成功,在美国做汉堡包相当于在中国做面条,遍地都是,我们也不认为他卖的是最好的产品,但它获得了持续的成功。


餐企想取得战略性突破,需要关注三大流程


餐饮品牌有三个必须关注的核心流程,第一个是战略规划流程,要解决一个问题——未来的三年我们的企业要进入到哪些城市、开多少店,要做怎样的战略布局。


战略规划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第一,战略规划,即如何做战略规划;第二,战略分解,即战略规划做好后如何分解到各个事业部;第三,战略执行,即战略如何落地执行;第四,战略评估,即每隔三个月对战略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麦当劳是怎么做的?


举个例子,假设麦当劳今年的销售额是20亿元,明年的经营目标定为28亿元,其中有2亿元是老店的增长带来的收入,剩下6亿元就需要靠新店的开发。为了好算起见,预设一家店一年销售额是1000万元,6亿元就需要开60家店,但这60家店不可能全部在1月1日开业,有2月份开业的、3月份开业的等等,以此类推,所以开60家店其实是不足以实现增长目标的,我们要开120家、甚至130家店。


分解到人力资源板块,假设一家店需要30名管理人员,则明年需要3900名管理人员,如果离职率是25%的话,总计需要4875名管理人员,进一步分解,还需要规划外部招聘和内部升迁的比例。


分解到供应链板块,从20亿元干到28亿元,8亿元的差值要分解成多少箱薯条、多少块面包、多少个可乐杯,依据过去一年的产品销售的百分比,来确定明年的薯条、汉堡包做多少量。我们每年11月份告诉供应链,明年基于我们的战略规划,要订购多少箱薯条,辛布劳公司告诉我们,鉴于明年多订12000箱薯条,我们明年的平均每箱的价格降低0.18元。


分解到门店开发板块,开130家店要选出260个地址,假设一家装修公司一年只能装3家店,就要和40多个装修队合作。假设一个设计师一年只能设计出10家店,130家店至少要找13个设计师。


当战略确定以后,第二个流程是人员流程。


拆解人员流程,首先要做人力资源规划,其次做招聘的流程,招聘做完后要做培训以及后续的转正考核、晋升考核等。


在麦当劳,所有的员工和管理层都要做绩效考核,所有人的晋升都有标准。人员的招、用、育、留、裁员都在人员体系里面,我在麦当劳工作的时候不需要看老板的脸色,只要我通过了要求,升迁的肯定是我。


同时,麦当劳高度关注员工关系,要做P (people) 因素调查,每个月召开员工座谈会,每年都会做员工满意度调查,要统计离职率。


第三个流程是运营流程。


首先,所有门店都要有运营流程;其次,所有门店都要有训练流程;第三,选址也需要有流程;第四个,装修设计也需要有流程;此外,开业也要有流程、供应链管理也要有流程。


上述三大核心流程就是餐企在新时期实现系统化运作的关键,很多人都问我们的企业规模特别小,也要做流程吗?


不做流程的结果就是员工A可能不犯错但员工B可能会犯,水平参差不齐,没有流程的企业,客户满意度往往达不到70%。


战略流程告诉我们目标是什么,人员流程告诉我们谁来执行战略,运营流程告诉我们如何执行战略。这意味着,运营流程必须跟战略流程相匹配,只有掌握了运营流程才有可能把战略流程执行到位。餐企想取得战略性的突破,必须把这三件事情搞清楚。所以,未来餐企要重点做的事情,是实现组织的升级。


三流企业争利润、二流企业争人才,一流企业争体系


那么,流程究竟长什么样子?什么样的流程,才算是好的流程?


好流程的一大特点是“系统法则”,卓越的企业不是靠能人,能人终将会退休,且能人不学习的时候他的经验也会过时。


像麦当劳一样活80年、可口可乐一样活140年这类能够长久经营的企业,一定是靠稳健的系统来实现发展的,没有流程的企业,在第一代传给第二代的时候就会遇到非常大的挑战,企业传承的成功率往往不到3%。


三流企业在竞争利润,每天想着如何存活、如何赚钱;二流企业在竞争人才,得人才者得利润;一流的企业在竞争人才复制的体系,努力实现江山代有人才出。


流程是工作的导航仪,流程是人才的复印机,流程是问题的避雷针,流程是考核的测量仪。很多企业只考结果,不考过程,这样的考核无法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当结果不佳的时候,考核往往要回归到过程管理,过程就是流程,所有企业管理都是始于目标,终于绩效,重在过程。


作为好流程的案例,接下来介绍一下麦当劳的部分流程。


比如岗前准备流程,第一步是仪容仪表准备,比如着装,餐饮从业者要洗手,洗手也要洗出细节,以前在麦当劳的时候,要从手心手背手指甲洗到手关节,洗手液要在手上停留20秒,冲干净,每半个小时消毒一次,每一个小时重新洗手,如果员工的手动了头发就要重新洗手。第二步是工具准备,包括主料准备、辅料准备、料汁准备等等。


接下来是出餐流程,主要介绍一下领单对料流程,首先接收出餐单,然后核对主料,再核对小料。做这个流程的时候,要把步骤、动作以及操作的细节都详细地写清楚。


在餐企做流程的时候,还有一个重要的板块叫“岗位鉴定”,用以确保流程的准确执行。麦当劳的流程能够很好地落地的关键就在这个板块,它划分了5个角色,分别为完成人、训练员、鉴定者,用驾校来类比,就相当于学员、教练、交警,教练负责教学,交警负责鉴定科目二、科目三的考试结果。此外,还有两个“追踪人”角色,负责在某个岗位的流程通过后的一个月内,对这个岗位进行追踪考核。


在麦当劳,流程不叫SOP,叫SOC。这个流程是同时给管理者、训练员、学徒准备的,同一份岗位观察检查表三类人用,以确保流程的100%落地执行。


遇到顾客投诉的时候怎么处理呢?


主要有六个步骤,第一步是快速反应,放下所有工作到达现场;第二步,做自我介绍;第三步是引导顾客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单独谈,倾听投诉,其中有四个动作:倾听投诉的内容、复述要点、查验事实、记录。倾听投诉之后要做情绪安抚,要表达一些歉意。第四步是沟通解决方案,A方案不行就B方案,如果B方案不行,询问顾客的意见,希望如何解决问题。第五步是达成共识;最后一步是记录备案。


餐企流程设计,要做好这三件事


中国的餐饮业有个非常致命的问题——因为缺乏流程,厨师永远是独特的存在,但麦当劳的岗位是完全打通的。麦当劳通过流程,实现了员工的一人多岗,一个人会做所有岗位的工作,既会做过滤油,又会做汉堡包,还会炸薯条,还会盘点等等,降低人工成本。


有一位做越南餐饮的老板听完我的课后,拉我到他们店里吃饭,他们做的越南风味虾很好吃,我到后厨盯了一下,之后就口述,告诉他按照5个步骤,这个虾就做出来了,放多少要重量、把虾放到什么地方、如何放进去,都可以跟麦当劳炸薯条的流程框架一模一样,一点都不复杂。所以中国餐企领导者要想方设法萃取流程,复制给更多的人,这样做出来的产品品质才稳定。


写好流程主要做三件事,拿斧子切段、拿刀子切片、拿绣花针雕刻细节。


人力资源的工作首先是要拿斧子切段,第一,人力资源未来有哪些规划?第二,明年要开店,所以一定会招聘,人招进来之后要做培训、要考虑未来的晋升,还要做好绩效管理,根据员工的表现确定薪酬与福利标准。


绩效管理就是拿刀子切片,第一个流程是目标制定的6个步骤,麦当劳制定流程的时候我们叫目标对话6步曲,第一步,你说我听,你想做什么;第二步,我说你听,我对你的期待是什么;第三步,双方沟通,达成共识;第四步,询问完成目标需要什么资源;第五步,询问完成这个目标你的挑战在哪里,我会扮演教练;最后一步,强调对目标完成的责任。


第二个流程是绩效面谈;第三个流程是绩效考核;第四个流程是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比如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平均下来,≥93分 (杰出) ,明年的工资可能会加10%-30%;≥86分 (优秀) ,明年的工资加7%-9%;≥76分 (合格) ,明年的工资加3%;≥66分,明年的工资为零增长,<66分,就会被解雇。


具体怎么做绩效面谈,就是绣花针了。麦当劳给员工做绩效面谈有6个步骤,第一步,陈述目的;第二步,描述他的绩效成果;第三步,倾听对方的语言;第四步,看时间、看进度、看资源、看问题,做纠偏;最后一步,鼓励他在亮点上继续改进,在机会点上改进。


绩效管理的最后一个流程是PIP,就是绩效改进计划。PIP主要应用到表现欠佳但不至于解雇的员工身上,叫绩效辅导计划,经由绩效辅导来做出改进。


餐企管理者不能只看业务流程,还要关注人际流程,比如有员工犯错误或者绩效不好,很多企业的应对方式是“批评”,麦当劳更注重“辅导”。


辅导问题员工也有6个步骤,第一步是陈述目的;第二步是描述问题;第三步是积极倾听,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绩效的下降;第四步是锁定原因,找出导致绩效不佳的根本原因;第五步是解决方案,在麦当劳我们通常会问员工:“在下个考核期达到优秀,你觉得你可以做哪些方面的努力?”解决的方案不要直接告诉他,要启发他,认知是一个人成就的天花板,脑子不开窍,怎么做都不行。


总结一下,很多餐企的一大发展痛点是员工水平参差不齐,没有流程的企业就是游击队,有流程的企业就是特种兵,特种兵跟游击队相差的就是10个流程。最后送给大家四句话:前方战略,左手流程,右手人才,三观匹配,这个企业就会走得很长远。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