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分别扎根在微信、微博、今日头条,他们是怎么把账号做大的?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虎嗅注: 如今,很多媒体、自媒体都在微信微博今日头条这三个平台起家并做大,在上周日(1月17日)虎嗅举办的内容大会“今天我们怎么玩内容”上,三个平台上具有代表性的创作者为我们分享了在这“两微一端”上是如何创作内容的。


圆桌讨论:两微一端上的内容创作


微信:康阳,微信公众号“公路商店”创办人

微博:伯通,虎嗅2015年度作者、陌陌公关副总监

今日头条:邓潍,头条号“商务范”创办人

圆桌主持:李建伟,新榜联合创始人、COO


独立演讲:


康阳: 其实我们跟社区社群没多大关系,我们是把自己当成搅屎棍看的。我们刚开始做公众号的时候并不把它当作生存方式或对我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我看过一本书,去过一个地方,参加一场音乐节,我就把这些经验放到这个公众号里。没想到我们这种表达方式和姑且被洋化的定位会被大家喜欢。


其实我们一直在表达自己的叛逆,做这个也没有什么经验,只是一篇篇表达自己的叛逆。我们就是 用非传统的表达方式来表达一些主流思想 ,比如我们喜欢用裸骑的方式表达绿色出行。如果视频能够反映我们就会选择视频,如果宇宙飞船可以,我们就会选择宇宙飞船。这种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就喜欢这个东西。


伯通: 严格来说我不是自媒体,充其量是写作爱好者。我平时的工作是做公关传播,所以我会以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和大家分享我的思考。


去年有一个词特别火:自嗨(自high)。我觉得这个词比较准确得拿捏住了这个行业的七寸,现在的内容创造者都是源自于行业机构的传播诉求,如果这个诉求无法精准传递到目标人群、无法撬动整个链条的话,首先不是说资源和投入的浪费,内容创造者的职业荣誉感也会受到打击。所以,我的同行们 真的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主动避免不自觉的自嗨


怎么主动避免呢?我有一个做法,我已经停用朋友圈好几个月了。朋友圈中很多人获得了正确比例的社交反馈,比如赞,它和你的好友数量成绝对正比。在微信这个平台上你是谁比你说了什么更重要,所以特别容易出现自嗨的感觉。比如企业老板往朋友圈里扔一段鸡汤,好几百个员工用户给他点赞。但他出去玩微博就没有人给这么多反馈。


多少年度级的营销案例是源生自朋友圈的?我只想到两个。一个是滴滴的加班楼,一个是吴亦凡打电话。至于年度级公关事件,朋友圈就没有了。去年的淘宝手撕工商总局、优衣库的试衣门,再到前两天的百度贴吧事件都是从知乎发的,朋友圈没有原生价值了。


有两个词是清末民初一些老先生艺人的黑话,“平地抠饼”:相声艺人站在一块饼大的原地,从这个平地里抠饼养家糊口;“对面拿贼”:必须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一对一正面拿下对方。用现在的俗话,这是真正的互联网思维,现在所有的打赏模式就是当年的天桥模式。


除了避免自嗨一定要 多注意对表达魅力的训练 ,如果没有你后面机构的庇护,你是否能够通过自己的洞察去做有性价比的东西出来。这是我们每天都对自己思考和设问的东西。


圆桌:两微一端上的内容如何创作?


李建伟:不同的平台有什么样的特点,基于不同的平台有什么不一样的玩法?


伯通: 从2013年开始很多我身边的人已经给微博判死刑了,到今天为止你说微博死了好像也没有死,你说它回光返照好像也没有。有一件事微博一直在做,它在中国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从来没有失位,很奇怪,为什么?我们不妨想想当年大家判微博死刑的原因是什么,一个是在微博上刷不到他想读的内容,二是在微博上发什么都没人转,这两个问题在我看来非常正常。大多数人在公众议题上说的话完全没有传播价值。如果说微博这个平台与其他平台不一样的地方可能就是这一点吧。


李建伟:有不少人判断,接下来一两年可能音频和视频会迎来一个风口,接下来会在这方面有所尝试吗?


邓潍: 我们还没做自己独立的视频,先把自己擅长的做好。我们觉得视频是有趣的事情,也不会逃避,将来有自己的视频内容产生。最根本的要看你的内容设定,视频只是一种表现形式,核心还是在于你的定位,要做什么样的内容。


伯通 :今年视频毫无疑问是新的红利和窗口,很多人也看到了。但我觉得传统意义上从文字表达出发的无论自媒体还是写作爱好者,这是新的表达渠道,需要新的玩法,文字自媒体投身音视频领域需要更长时间的成本。


康阳: 我期望现在的一些媒体人或者自媒体,借着这个春风骗些钱,干点自己想干的事。是我喜欢的就花钱偷偷拍,以后再拿出来播,你只要是想玩的,并且你能骗到钱做这个事,干吗不呢。

虎嗅个人微信号huxiu302,欢迎勾搭,勾搭时注明工作背景(如创业者、营销人)哦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虎嗅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