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跟7-Eleven便利店创始人学做产品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读书笔记|跟7-Eleven便利店创始人学做产品

花了两个晚上看完了《零售的哲学》,全球最大的便利店连锁公司创始人铃木敏文总结40多年的零售经验,讲诉直击内心的 消费心理学 。让我们知道如何实现 卖什么都能大卖 。书中主要讲一些大原则大道理,就当喝一碗鸡汤也是极好的大补。

我们也可以借鉴其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运用在互联网产品中。下面是我看过书后的一点点感想。

1,需求来源是用户而不是竞争对手

真正的竞争来自产品是否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用户需求 ,而不是紧盯着竞争对手的产品。实际工作中,我们很容易花过多的时间盯着每一个竞争对手的一举一动,通常是竞品中有的功能我们也一定立刻就要有。花过多的经历在跟随竞品打乱自己的阵脚是本末倒置的。这也不是说,我们不必去看竞品,而是我们要非常重视对竞品的分析,分析每个功能背后是为了解决用户的什么需求而增加的功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不是简单的你有的我也要有的COPY。

看竞品目的是了解其他产品如何把握用户需求,如何为了实现日益变化的用户需求而做出的改变,帮助我们更全面的理解需求,完善我们对用户需求的把握。

2.运用心理战术

打折促销是商家们经常利用的营销手段,在日本经济乏力时期,消费税从3%调高至5%,用户已经对打折产生免疫,他们会选择捂紧自己的钱包拒绝消费。此时,许多商场打折降价10%也几乎无人问津,但是在华堂推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打折由头“返还5%消费税”,此时打折力度是明显减低,但是却反响热烈,营业额一年增长了75%。我们能看出,采用迎合用户情感诉求能让用户现在心理上卸下防备,心甘情愿的消费。

我们在产品设计时也应该在解决用户真实情感诉求上下功夫,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和获取商机。

3.产品品质放在第一位

对于产品来说,比起价廉,物美更加重要。对于不能给用户带来价值感的产品是无法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对于那些瞠目结舌的低价,很难会带来二次消费和持续性增长。就拿自己举例,自己作为低收入群体,在消费时从来不会先看价格,在产品品质都达到我的需求时才会关注价格。如果价格过低就不会购买,因为始终坚信一分价钱一分体验。再比如,随着每家人口的减少,一般是两口之家或三口之家,“加量不加价”的营销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吸引我们了,坚持品质优先更易打动用户。

4.站在用户角度决不妥协

只要产品足够精湛,无论在哪都能畅销,对产品要求的评价标准决不能妥协。比如:7-Eleven在推出红豆糯米之前试吃时,没有尝到软糯的口感,便立刻停止上线。查原因是在生产工厂批量生产时没有使用蒸笼蒸制, 站在卖方市场以工厂没有对应设备为借口采用影响用户体验的替代方式, 最后秉承决不妥协的标准,不贪图省事而站在用户的角度严守专业精神,改良产品,红豆糯米也成为一成功销量大卖的产品之一。

产品在把关时要坚守评判标准,不能疏忽用户每一个细微的感受,在乎每一个细节,是产品人应有的精神。

5.积极应对变化,“等待型”改“进攻型”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产品能井喷式增长,却经常遇到觉得自己的产品非常好却很少有用户买单,往往喜欢把问题推给“大环境”,如市场都处于低谷期,别人家也卖得不好,或者直接推给“互联网寒冬”,这是最省事,毫不费力便可轻松推卸全部责任而且还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和同情。但是产品不好卖,肯定不是时代的过错,只能说明用户在追求新的产品价值,现在的产品已经不能完美的契合更多用户的需求点了。持续做高附加值的产品是始终的目标。

坚持重复“ 假设->执行->验证 ”的过程,不沉迷于过往的经验,昨天的数据哪怕再成功也只是历史数据,要结合现有情况和未来预测,不断适应变化形成良性循环。

最后,再来碗鸡汤,作为产品人肯定要始终坚持学习,努力做一个移动的WIKI,即使在普通的事物中也能找到触类旁通的积累并运用在产品的设计中。

随意打赏

跟谁学创始人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