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航母战斗群 产品经理如何理解产品矩阵?

最近华为给应届生博士毕业生百万年薪,成了圈内头条,华为也获得了对人才重视的免费PR。细看华为给到百万年薪的人才,多是在人工智能领域有所积累和建树。相信后续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再次加码,华为从管道、云计算到终端的航母战斗群也更加成体系,战斗力将更加强悍。

企业初创期核心业务立住后,都不免扩展业务,做的好的就会形成互相倚重和扶持的航母战斗群,那么作为落地航母战斗群排头兵的产品经理,该如何理解产品矩阵呢?

立足核心业务

字节跳动近几年被称为“APP工厂”,内部各项基础能力复用,可以很快生产出app,尝试新的业务。但并非一家企业具备批量app生产能力,就能达到字节跳动的高度,字节跳动能达到如今的状态,跟早期通过今日头条确立内容分发行业老大地位有莫大关系。今日头条的成功,为字节跳动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广告收入现金流,在这个基础上,字节跳动才能聚焦更加细分的人群需求和投入人力物力研发产品。

对比来讲,传统门户公司,在新的移动互联网算法分发趋势上,在用户数和广告收入上逐步落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自然再尝试其他周边业务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此企业在早期没有做到核心业务PMF或将核心业务能力充分释放前,贸然开辟新的战场,只是将有限资源烧的更快,还无法保证有效造血,活下去就很艰难,更别提在各自领域都打败竞争对手了。

之前工作经历中,所在业务并非企业核心业务,且长期0收入,在这样的基础上开辟了网站插件的新战场,主营业务无收入人手不足,新开辟的网站插件战场自然是要人没人,要钱没钱,管理层在持续投入和不做之间来回摇摆,最终导致团队解散。问题的本质和核心是主营业务没有站稳立足,在有限的资源去拆分投入其他,自然是左支右绌。

因此无论是做企业、做业务还是做产品,并非做的越多越好,而是能否聚焦优势资源,将一点打透,取得市场和商业上的优势。在这个阶段,就能看出产品经理到底是业务负责人视角还是功能产品经理视角,两者结果自然是不同的,而这种差异只有复盘和有经历才能区分。

产品协同复用

在科技圈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公司,基本都会多条腿走路,都会讲产品矩阵。但产品矩阵和产品矩阵也有很大差异。在企业确立起核心业务站稳脚跟后,逐步发现服务的客户或用户,仍然有不同需求需要满足,同时企业内部分资源可复用,避免每次都是从零到一,因此在构建产品矩阵时,协同和复用便是最大主题。

前两年AI行业从业经验,不难发现为了落地人工智能,AI公司可谓多点开花,为了落地而落地,没有太多协同和打法,常常导致各自为战,资源分散在每个细分领域都难有作为。

之前工作经历中,公司分别在智能客服、广告、推荐、数据标注等业务中建立业务,最终每个业务都要自建一套售前、售后团队,每个业务打的客户没有交集,导致业务之间缺少协同和资源复用,每个业务实质是一家创业公司,资源实际是散的,在每个细分领域都会被有先发优势的公司压制,最终业务大多以持续烧钱难以盈利和失败结束。

真正的产品矩阵至少应该提供给企业三点价值:业务协同、资源复用、客户价值。

小超市并非能给汽车加油就会更有价值,核心在于能否提供给客户更大价值。以711为例,在日本711既能提供食物和饮料,也能提供银行取现服务,还能交水电费,实际都是围绕同一拨客户更便捷消费的场景,复用场地与服务能力,不同业务能最大化提升单店营业额,取得协同价值。

出道之初,在门户公司不同部门之间的有明显的部门墙。客户端业务,横跨几个部门,编辑部、媒体中心、社交产品中心、视频、手机网站部门,每一个部门都不为产品最终成功负责,每一个部门又影响着业务高效运转,互相牵制与拖累,最终导致客户端逐步落伍,与其他业务之间更是产生了负向协同,一个业务不行,其他业务也跟着不行,自然就离互联网中心越来越远了。

单点最大价值

自从“红颜获水”事件后,业界对百度为什么落伍,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讨论,一个基本的共识是,百度各种新业务存在太过强的流量路径依赖,就因为有百度这样一个流量入口,各个新业务都拼命获取搜索流量加持,导致无法从惨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充分锻炼和磨砺,自然在产品和服务上无法有足够理解与沉淀,搜索引擎能带来流量,但无法保证留存,这也是百度近年来O2O业务基本售卖和分拆殆尽的主要原因。

对于落地产品矩阵,并非喊喊口号,就能保证产品和业务真正落地。而是需要下沉到业务中,真正理解市场的需求,理解主要的玩家和玩法,并形成认知和打法,才能一步步将点子落地成产品,将单点产品塑造地在市场上有竞争力。每一个护卫舰都不输,航母战斗群才能所向披靡。

以上就是“产品航母战斗群 产品经理如何理解产品矩阵?”的内容了,如果你还想了解其他相关内容,可以来 产品壹佰 官方网站获取更多内容。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