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生存之道:不碰红线 加强大数据风控能力

银监会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办法》 规定 ,个人借贷不超过 20 万元、企业借贷不超过 100 万元,资金在银行机构存管……

P2P生存之道:不碰红线 加强大数据风控能力

这些要求对很多 P2P 平台来说太有难度了,大部分 P2P 平台几乎被判了死刑。 行业的阵痛和洗牌在所难免。最严网贷监管办法落地,过往野蛮生长 P2P 平台该何去何从?

 

P2P 合法合规的边界 在哪里? 限额之下的业务机会 该如何做?今天纽带线 CRM 系统小编要跟大家分享 P2P 生存之道:不碰红线,加强大 数据 风控能力

 

不碰红线

 

不要 心存 侥幸。尽管有 12 个月整改期限,限额规定在公布之际就已经生效,在整改期违法违规并不能免罪。

P2P生存之道:不碰红线 加强大数据风控能力

《办法》 看似严苛 实则 比较友善,本质是负面清单。 13 条红线不要碰,采用事后监管、行为监管的方式,给平台仍留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空间。

 

坚持平台模式,不兜底,小额分散。行业内许多做大单、兜底或资金池的平台 看似发展很快 。但在 办法 出台之后, 不兜底,小额分散才 是对的。

 

P2P 的价值在于成为传统金融体系的补充,解决传统金融无法覆盖人群的金融服务。信息中介是根本定位,否则很多方面都不符合监管要求。《办法》的出台,也让行业发展有了依据,只要做到符合监管要求,就不必再战战兢兢。

 

过去由于没有明确的监管,在和传统金融机构合作时遇到不少阻碍。《办法》给网贷平台相对认可的准金融机构定位,对与其他机构开展业务合作有很大帮助。

 

《办法》还要求,借款人或企业借款平台不得超过 5 个。

 

对于如何防止过度借贷,限额要求需要不同的机构间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系统,短期内还比较难防范这一问题。

 

在信息共享系统完全建立前,平台应设计一个流程,借款人应承诺自己提供的信息真实、准确,未在超过五个平台借款,在勤勉尽责的前提下保护平台权益。

 

中国 互联网金融 协会已经联合 17 家平台发布信用信息共享系统,未来协会会员等或都将加入。接入共享系统后平台发标需要备案,超额标不会被通过,而借款人的姓名和身份证识别是唯一的,可以防止借款人过度借贷。

 

加强 大数据 风控能力

P2P生存之道:不碰红线 加强大数据风控能力

尽管限额令将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平台的规模冲动,但小额、分散的业务市场仍然广阔,存在众多机会。

 

个体经营和一些小微企业在中小型企业 15 万亿的借贷需求中占据相当比例。我国消费信贷本身也有很大体量,当前我国个体消费占 GDP35% ,发达国家这一比例达 60% ,市场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此外年轻人提前消费的倾向已经显现。而在小额短期借款中, 用户 对 18% 或是 30% 的利率差别并不太敏感。

 

一开始就做小而分散的业务非常困难。在挖掘小额业务的市场机会中, 尽量走 线上、线下两条路径。

 

在线下,主动在二、三、四线城市寻找借款人,了解他们的风险状况,在一年多的时间在做布局,而不是追求业务的高速增长;在线上,则利用大数据技术带来的便利, “比如 电商 平台推荐的很多客户,已经积累了很多行为信息,有利于我们判断风险。” 因此也有很多 P2P 平台利用 CRM 系统来管理客户,并用其自带 大数据 分析工具来加强风控能力 )还可以 专门从银行挖来一支做小微信贷的队伍,自己设计产品,并接入许多数据库判断个体消费者的信用风险。

P2P生存之道:不碰红线 加强大数据风控能力

对于平台未来的发展,在合规的前提下,基于大数据研发、 人工智能 等新技术研发高效的风控手段,变得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将效率进行数量级的提升,在市场竞争中存活,否则平台价值也会非常有限。

2016-9-30 13:56 | 来自: 纽带线CRM系统

随意打赏

p2p行业风控p2p未来风控p2p平台风控大数据风控p2p红线生存之道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