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遭全球反垄断“围猎”!寒武纪、摩尔线程趁势狂飙 | 速途网

速途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英伟达遭全球反垄断“围猎”!寒武纪、摩尔线程趁势狂飙 | 速途网

作者 ┃龙翔

编辑 ┃李楠

近日,监管部门发布声明,称英伟达违反反垄断法,依法决定实施进一步调查。速途网认为,该事件不仅标志着全球半导体产业反垄断监管的进一步升级,更被视为中国AI芯片自主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AI芯片国产替代的窗口期正在加速开启,属于中国AI芯片的黄金时代或许已经到来。

一、英伟达被全球围猎:从“卡脖子”到“反垄断”的信号

英伟达在AI芯片领域的霸主地位毋庸置疑。其GPU产品,如A100、H100系列,几乎垄断了全球AI训练市场。然而,正是这种近乎绝对的市场支配地位,引发了各国监管机构的警惕。

2024年至2025年,英伟达遭多国密集监管调查。2024年,法国竞争管理局对英伟达进行突击检查。同年12月,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因英伟达涉嫌违反2020年收购迈络思时的附加限制性条件,依法立案调查,直指其未履行技术开放和公平竞争承诺。

2025年7月,国家网信办就H20芯片“漏洞后门”“远程控制”等安全风险约谈英伟达,要求说明情况,该芯片因美国出口管制沦为“特供版”却曝安全隐患。欧盟方面,2024年审查其收购Run:ai交易。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也在对英伟达展开反垄断调查,评估其是否垄断市场,阻止客户使用竞品。

英伟达被查,表面上是中国对英伟达反垄断监管行动的延续,但深层逻辑则透露出更复杂的产业博弈,并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全球科技竞争正在从“技术封锁”走向“规则重构”。当技术霸权遭遇监管铁拳,市场格局的天平开始松动,这为中国芯片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战略喘息与突围机遇。

二、国产芯片的“情绪拐点”:从焦虑到信心

过去数年,中国AI芯片产业在“缺芯”焦虑中艰难前行,但已经迎来曙光。摩尔线程、寒武纪、壁仞科技、天数智芯等国产GPU/AI芯片厂商,近期在资本与产业层面均迎来显著利好。

英伟达遭全球反垄断“围猎”!寒武纪、摩尔线程趁势狂飙 | 速途网

不久前,摩尔线程智能科技更新科创板IPO招股说明书,财务数据显示,摩尔线程营业收入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从2022年的4608.83万元,到2023年的1.24亿元,2024年跃升至4.38亿元,直至2025年上半年达到7.02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0%

而寒武纪2025年上半年,寒武纪业绩迎来爆发式增长。营收达28.81亿元,同比激增4347.82%;归母净利润10.38亿元,扣非净利润9.11亿元,实现规模化盈利,较上年同期扭亏为盈。可以说,国产芯片企业,已经开始陆续度跨越盈亏平衡线,取得持续发展的底气。

产品层面,摩尔线程的“苏堤”系列GPU、寒武纪的MLU系列AI加速卡,正在从“能用”向“好用”跨越。更重要的是,国产芯片首次获得了“被看见”的机会——当英伟达的光环褪色,市场开始主动寻找替代者,而国产厂商终于站在了聚光灯下。

一位国产芯片企业高管对速途网坦言:“过去我们跑客户,讲的是‘情怀’和‘国产替代’;现在客户主动找上门,问的是‘性能’和‘交付能力’。”这种从“被动求生”到“主动选择”的转变,正是英伟达事件带来的最大心理红利。

由此,速途网认为,黄金发展期的三大逻辑首先,国家层面对于半导体产业的扶持,正在从“项目补贴”升级为“生态构建”。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相继出台AI芯片专项政策,不仅给予资金支持,更在应用场景开放、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向国产芯片倾斜。例如,部分地方政府明确要求新建智算中心国产芯片占比不低于30%,这为摩尔线程、寒武纪们提供了真实的“练兵场”。

第二,国产芯片不再满足于“低端替代”,而是开始在特定场景实现差异化超越。寒武纪的MLU系列在边缘计算领域功耗优势明显;摩尔线程的GPU在图形渲染与AI训练混合负载中表现亮眼;壁仞科技的BR系列更是剑指超大规模模型训练。这些技术突破,使得国产芯片首次拥有了“非对称竞争优势”——不是全面超越英伟达,而是在细分战场撕开缺口。

英伟达遭全球反垄断“围猎”!寒武纪、摩尔线程趁势狂飙 | 速途网

第三,资本从“观望”到“押注”2025年以来,国产AI芯片领域融资事件频发,单笔融资金额普遍超过10亿元。红杉、高瓴、国调基金等顶级机构,开始将国产GPU视为“战略级赛道”。资本的重燃,不仅解决了企业发展的“粮草”问题,更带来了人才、产业链、国际化资源的系统性加持。

未来展望:不是“复制英伟达”,而是“定义新规则”

英伟达被查,短期看是国产芯片的“情绪红利”,长期看则是产业规则重构的起点。中国AI芯片的未来,不在于复制一个“中国版英伟达”,而在于利用场景优势、数据优势、政策优势,重新定义AI计算的游戏规则。

如摩尔线程提出的“全功能GPU”概念,试图打破GPU与AI加速卡的界限;寒武纪正在探索“芯-云-边”一体化架构,将AI芯片融入城市数字基座;华为昇腾则通过“AI框架+芯片+生态”的闭环,构建独立于CUDA之外的全新体系。这些探索,或许将在未来5-10年内,催生一个不同于英伟达时代的“中国AI计算范式”。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