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健康弃甲骨文投阿里云的背后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文/小编也疯狂

  1月13日,阿里健康宣布与甲骨文和解的消息引爆了科技圈,据悉这次和解,阿里健康为了彻底摆脱甲骨文将不得不支付高达3720万元的和解款项。有业内人士戏称,此为继刘强东和奶茶妹3000万分手费传言之后的又一例天价分手费案例。阿里健康前身为中信21世纪,2006年,中信21世纪与甲骨文签约1100万美元,用后者的数据库服务;但在中间合作的过程中双方产生间隙。于是在2013年,中信21世纪将数据服务迁入阿里云,决定和甲骨文分手,这才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如果要探究两者分手的原因,恐怕不得不从阿里的去“IOE”谈起。

  时间回溯到2006-2007年,那个时候阿里巴巴的业务极速增长,但是也面临一个巨大的难题——随着数据库的日益庞大紧跟而来的扩展性问题。“我们把全中国最知名的顶尖的DBA(数据库管理员)请到公司,一个晚上一张报表都做不出来,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包括IBM微软,能够为我们提供一整套的技术服务。”孙黎明这么描述当时阿里所处的窘境。甚至当时阿里电商平台为了准备一次秒杀营销,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完成从设备采购、安装部署到IT系统满足使用需求,而最大的问题则是一次性上马过多设备等于浪费,但是若是投入设备过少又满足不了需求,“IOE”成为横在阿里前进道路上的一道门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阿里内部,以王坚为主导的技术团队掀起了一场由内而外的去“IOE”运动。而正是当年的去“IOE”成就了今天的阿里云。如果现在来评价当初阿里的这场技术变革,可以归结为:分布式架构战胜了集中式架构,开源系统战胜了商业系统。当然这两点也是阿里云寄生的土壤。

  阿里健康遇到的瓶颈正是当初阿里的烦恼。采用集中式架构的甲骨文数据库,在可扩展性方面存在巨大缺陷,尤其是随着阿里健康的业务日益增长,采用甲骨文的数据库难扩展的制肘越发明显。不仅如此,甲骨文设备购买费用非常昂贵,但其保养费和服务费更加贵,甚至远超设备购买的费用。传统IT解决方案,企业购买的是套装软件与服务器等硬件,升级困难,还需要有自己的技术团队进行维护;相比较传统IT架构的解决方案,云计算则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些问题。而当这些软件都部署在云端,计算资源也可以通过云端随时扩容获取的时候,企业只需按需付费,随用随买即可。拿目前阿里健康采用的阿里云服务来说,其具有高弹性、高安全、低成本等诸多优势,而且灵活、安全、自主可控。我想这些可能就是阿里健康宁愿支付高额分手费也要选择阿里云的根本原因吧。

  其实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这次阿里健康和甲骨文的分手,正是云计算逐步瓦解传统IT架构格局过程的一次激烈表现。一方面,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目前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的今天,传统IT架构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了很多企业投入的黑洞;而另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的兴起,企业也面临着日益庞大的数据处理难题。在2014年,阿里云击败IBM等传统厂商,拿下国内最大IT服务商东软集团,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这个大数据时代,用户数量和交互数据呈爆发式增长,这让绝对大多数企业对计算资源的需求难以通过传统IT架构来满足,或者即使能满足,其成本和带价也已经到了企业无法承受的地步。这个时候,高性能,安全,成本较低的云计算成为了众多企业的最终选择。

  早在2013年,亚马逊AWS击败IBM拿下CIA6亿美元的合同时,在全世界范围内,云计算替换传统IT服务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已显。就连双十年来一直在全球企业IT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IBM、甲骨文、微软,都已经开始在云计算方面的探索。2014年12月份,IBM宣布将在多国新增12处数据中心,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好的云计算服务;甲骨文在最近的招聘中更是增加了云计算方面的人才比重,以图拓展云计算业务;国内的阿里云更是运行着几十万家客户的电商网站、ERP、游戏、移动App等各类应用和数据。其自主知识产权的 "飞天"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系统,是国内首个单集群规模达到5000台服务器的通用计算平台。云计算取代传统IT架构已是大势所趋这点没变,变的是,云计算对大中型企业来说已经从原来的概念炒作,观望趋势,到了如今的大规模进入、实施,应用。

  文章没看够?欢迎关注“创事记”栏目的微信公众账号!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创事记的微信号“sinachuangshiji”即可关注!(扫描下方二维码亦可)我们每天会推送1-3篇科技行业的犀利观点文章,期待您的点赞或拍砖!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本文被转载2次

首发媒体 新浪科技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