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于Pinterest、不同于Instagram,图片收集应用We Heart It是如何做社交网络的 |PingWest

PingWest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早于Pinterest、不同于Instagram,图片收集应用We Heart It是如何做社交网络的

  • Ronghui 发布在 Demo Wall
  • 分享 0 条评论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Instagram、Pinterest,和图片有关的应用已经太多了,还能怎么做?

比Pinterest还早两年的、现在被普遍认为主要用户为24岁以下女性的图片收集应用We Heart It最近融资800万美元,官方宣布用户量超过2000万。

它分成网页版和移动版。在网页上,它的图片呈现方式和Pinterest很像。在手机上,现在你打开We Heart It,可以用Facebook或Twitter账户登录,打开后会看到一个由用户Feed集成的图片“剪贴板”,如果你点进一张照片,会先看到照片的内容,底部有五个按钮,分别是通过Tumblr、Facebook、Twitter或Email分享图片、把图片存入手机相册、粉红色桃心代表标记你喜欢这张照片、给图片打标签、和“更多”(包括举报这张图片和返回Feed)。同时,照片的下面有照片拍摄者的资料、他/她在We Heart It里的关注者、这张照片被打过的标签,以及他的这张照片是从哪儿来的,比如Tumblr等网站的标记。

screenshot

 

(We Heart It 网页版)

We-Heart-It-for-iPhone-iPad_4

We-Heart-It-for-iPhone-iPad_3

(We Heart It移动版截图)

它没有拍照的功能,而是一个收集图片的“剪贴板”。图片都来自用户从网络上找到的。

找图片的方法有三种,第一是从We Heart It的Feed中标记喜欢的照片,它就会自动进入你的个人主页里,这和Pinterest一样;第二种是它提供搜索功能,当你在手机上选择“添加图片”时相当于进入了一个浏览器,输入你想找的图片地址或用搜索框搜索才能找到;第三种是在应用内还有一条发现照片的路径——标签。在我试用We Heart It的时候,对每张图片的标签感到有些困惑,我为什么要给我或者给其他人的图片打这么多标签呢?一张图片下面被标记一排标签看起来也不怎么美观。CEO Ranah Edelin说We Heart It希望用标签来让用户描述和表达对这张图片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当你点击标签会进入一个新的Feed,We Heart It把它当成一个寻找图片的“关键词”。

当你在Feed中标记了喜欢哪些照片后,We Heart It会把你标记的照片放在你的个人资料里,作为“Hearts”。你也可以在上面关联自己的博客或者Facebook来提供照片,如果别人有兴趣在We Heart It中关注你,这里就构建起了一个基于收集图片的社交网络。“用户数量发生重大改变就是在发布了移动产品之后,现在We Heart It新增用户有三分之二都来自移动端。”Ranah Edelin对PingWest说。

做一个图片剪贴板的想法来自创始人之一Fabio Giolito,“他是个设计师,最早做We Heart It就是希望做个工具来标记和收集自己从网上找到的好看的图片,后来他有朋友问能不能把这个工具借来用用,他就想到不如把它做成一个给多数用户使用的产品。”Ranah Edelin说。至于现在很多人认为We Heart It主要用户群是24岁以下的女性,其实最早并没有什么年龄和性别的考虑。“最开始搭建这个平台最重要的考虑怎么给用户提供轻松和有创造力的表达出口,就像Twitter让用户用140个字来表达此时此刻的想法。”除此之外,设计上最大的考虑是怎么让用户使用时视觉效果好。例如它在展示Feed时和Instagram最大的不同就是图片采用两栏设计,点进去后图片占屏幕的主要位置,左右滑动可以翻看上一张或下一张照片,不用再返回到Feed的列表中。

图片剪切板的概念和Pinterest有些相似,但是比较两者的图片内容会发现非常不同。We Heart It显然更加年轻化,图片内容以宠物、风景+文字、女性为主。“We Heart It和Pinterest最大不同是关注用户表达感情,特别是此时此刻的心情,而Pinterest则是关注‘物品’的展示,其次We Heart It很适合年轻人收集喜欢的图片和表达自我,而Pinterest的用户则更多的是家庭主妇,用来展示DIY物品等等。”Ranah Edelin说。从2007年底上线到现在,We Heart It暂时有15个正式员工,还有一些外包服务,现在你能在他们网站上看到一些直接跳转到品牌官方网站的广告,但暂时还没有盈利。

 

Ronghui rli@pingwest.com

保持初学者的心态。

不必过分解读Moto X,它是Google策划的一起声势浩大的营销 已经是最新

0 条评论

取消回复

登录 注册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