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从实习生到华为副总裁,“反骨仔”李一男为何越走越远?

投资界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李一男出事了。”

  这个曾经在 华为 呼风唤雨的男人在经历港湾事件之后再次踏足深圳中级人民法院,相较之前的民事纠纷,这次其背负的是内幕交易罪。

自去年6月份后,李一男宣布最新的创业计划之后就消失在公众视线中,其间,多次传出其被公安带走调查的消息都被牛电公关澄清为误传。

  从 华为 神话到转行投资人,再到去年重新投入创业,李一男人生可谓跌宕起伏如坐过山车。

其曾经谈起自己的人生经历,说出了这么一段话:“两点之间,走弯路和走直路到达的终点是一样的,我只是走了弯路。”

在追逐职业经理人的迂回曲折道路上,李一男屡屡碰壁,背后透视了其个性中所缺乏的预判力和领导者所应有的果敢决断。

4年从实习生到华为副总裁,“反骨仔”李一男为何越走越远?

   了了青年

“出名要趁早”,从实习生到副总裁,这段路李一男花了不到4年时间,其中包括一年的实习期。这在有的人看来终其一生都未必能够完成的梦想,却轻松被其收入囊中。

这种火箭式的攀升完全依仗其个人才能。“李一男是一个很聪明、技术上很有天分、管理上能力很强的人,水平挺高,他肯定会做成一些事情。”曾经与李一男共事的同事这样评价李一男。

  在 华为 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他全方位主导了从技术层面到管理层面的多项重大决策,拍板了程控交换机、几十个G的波分传输、代表未来的数据通信、通信技术的皇冠GSM、CDMA、数千人的招聘计划、 盛大 的市场策划、全球性的市场扩张战略等一系列重要事项。

  李一男身上有一股湖南人的“闯劲”,这让已过不惑之年但仍然坚持创业的 任正非 颇为欣赏,在公司, 任正非 亲昵地称李一男为“干儿子”。

  在加入 华为 之前,李一男曾实习过一段时间,作为实习生,其被任正非委任主持研究开发一个重要的技术项目。

为了这个项目,任正非还力排众议掏钱购买一套价值20万美元的外国设备,这对于当时处在创业阶段的华为来说是一笔天文数字。

尽管后来这个项目遭遇意外搁浅, 20万美元打了水漂,任正非也没有责怪李一男半句,这种大度也让李一段时间都心存感激,在毕业之后义无反顾地加入华为。

在华为时期,任正非给予李一男绝对的研发自由,有了任正非的肯定,李一男在华为的研究更加大胆,这时他在技术上的才华得以展现。

  研究生毕业一年,李一男就主导了C&C08国内首个万门程控数字交换机的开发,大胆提出了采用准 SD H技术的设想并实现。

天生聪颖加上后天努力让李一男很快晋升到核心决策层,而其在华为提升的技术开发能力、团队管理能力也是为其后作为职业经理人奠定了经验基础。

2000年,为了解决老员工和机构庞大问题,华为在内部鼓励员工创业,员工可以拿手中股权兑换相应价值的产品,然而离职员工必须与华为签订一份协议,只能作为华为产品代理商,不能涉及产品研发。在政策激励下,当时一批中高层离开华为,而当时已经是华为副总裁的李一男是其中职位最高的一位。尽管走的时候任正非专门为他开了欢送会,但此事对任正非的打击非常大。

脱离华为之后的李一男迅速组建了港湾公司,这时的他已经准备好要大干一场。“他(李一男)看产业发展方向也非常准,所以他成立港湾做新产品的时候,港湾起来得很快,很快获得运营商的采纳,订单也非常多。”华为的离职员工何呈(化名)告诉记者。

很快,通过销售华为设备和自己的产品,港湾成立第一年就获得了约2亿元的收入。到了2003年,港湾的收入骤然翻了近3倍。

  年少成名加上在华为多年熏陶下养成的 敢想 敢拼的作风,让李一男很快瞄准了新的市场——光通信,这次,李一男不再满足于代理通信设备,其血液中的“闯劲”蠢蠢欲动。

这时,积累一定资本的港湾开始走向前台,研发销售自己的产品。此举被看作对把光通信长期作为核心业务的华为的一种公开竞争挑衅。

在任正非看来,这种竞争给华为内部带来消极的影响。当时离开华为创业的员工达到3000多名,激励方案的施行大大削弱了华为的资本实力,港湾在管理和研发上直接复制华为模式也带来了负面效应。

  对于当时的情况,任正非曾这样描述:“2001至2002年华为处在内外交困、濒于崩溃的边缘。你们走的时候,华为是十分虚弱的,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包括内部许多人,仿效你们推动公司的分裂,偷盗技术及商业 秘密 。华为那时弥漫着一片歪风邪气,都高喊‘资本的早期是肮脏的’口号,成群结队地在风险投机的推动下,合手偷走公司的技术机密与商业机密,像很光荣一样,真是风起云涌使华为摇摇欲坠。”

迫于形势,任正非对港湾下手围追堵截。过去,华为并不在意中低端市场,而为了堵死港湾的路,在2003年华为和3COM成立了合资公司专门从事中低端的数据市场,跟港湾争夺几百万的生意。

2004年华为专门成立“打港办”进行策略性打击;2005年华为成功狙击西门子对港湾的收购。

  最后,这场战役以2006年华为17亿元人民币将穷途末路的 港湾网络 收入囊中告终。

相关资料显示,2006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对港湾发起专利权属纠纷起诉案例多达9件,同年7月,华为对这些案例一并撤诉。

1 2 3 下一页 阅读全文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投资界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