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CIPS & CLM 迈进:中国大模型的智能跃迁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人类社会的运行逻辑。从语言模型掀起的认知革命,到多模态、具身智能的崛起,AI 已经从“算法驱动”进入“智能共生”的新时代。
语言作为人类思维与交流的根基,也正在成为机器认知世界的核心媒介。站在通用人工智能的门槛上,大模型技术的发展,不仅是科技进步的象征,更关乎人类认知体系的再造与文明形态的升级。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中国中文信息学会 2025 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中国大模型大会(CIPS & CLM 2025) 于 10 月 28 日 在北京盛大召开,吸引了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及产业界的 600余位专家学者 共襄盛举。
大会聚焦“大模型的理论突破、技术前沿、产业落地与生态共建”,致力于打造一场立足学术前沿、面向产业应用、引领智能未来的思想盛会。邀请了管晓宏院士、方滨兴院士等多位在大模型与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杰出学者作特邀报告,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知识图谱、具身智能、情感计算、社会媒体处理等热点前沿方向展开深入探讨。
与此同时,大会同期举办的十三场大模型专题论坛,系统呈现了从多模态融合、认知智能到产业落地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探索,充分展现了中国学术界与产业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蓬勃创新活力。
以战略擘画智能未来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副秘书长、北京语言大学杨尔弘教授主持。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刘培俊司长、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方滨兴院士、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监事长、北京理工大学黄河燕教授及学会相关领导出席。
会上黄河燕教授代表学会致辞。她指出,2025 年是我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今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中强调,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自立自强与应用导向,推动人工智能向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
8 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人工智能是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经济的关键引擎,而大模型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通用人工智能新时代的核心支点。
黄河燕教授回顾了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过去一年在大模型领域的主要工作:围绕学术前沿,组织多项技术交流与产学研对接活动,推动政学产研协同创新,促进了我国大模型基础研究与应用发展的深度融合。
她表示,学会将继续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深化基础研究与跨学科协作,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推动大模型技术的理论创新与可靠落地。
刘培俊司长在致辞中指出,语言是人工智能的基础资源和认知核心。今年 1 月,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网信办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数字中文建设 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意见》,首次提出“数字中文”这一核心概念,明确要“全方位释放语言文字在数字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数据要素价值”。
他强调,大语言模型既是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推动力量,也依托于大规模高质量语言数据。语言与技术相互促进、融合共生,将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创新与语言文化传承的重要路径。
厚植青年创新土壤
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的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加速青年人才培养与科研生态建设,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在本届大会上正式发布“大模型基金”项目。
该项目由学会联合多家科技企业共同发起,旨在聚焦国产算力环境下的大模型前沿研究与产业创新,为“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提供长期支持与制度化平台。雷峰网 (公众号:雷峰网)
其中,CIPS-LMG 华为云脑洞基金 由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大模型与生成专委会与华为公司联合设立,年度总额 400 万元,面向高校与科研院所的青年学者。
基金重点支持基于昇腾算力的大模型训练与推理加速、多模态理解与生成优化、模型后训练、具身智能及智能体等研究方向,并鼓励自由探索与原创研究,推动学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与此同时,CIPS-SMP 清智大模型基金由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社会媒体处理专委会、智谱公司及星连资本共同发起,总额同为 400 万元。
基金聚焦大模型与人文、教育等领域的交叉创新研究,以及认知模型、多模态架构等基础算法的探索与突破,旨在促进青年科研力量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上的协同成长。雷峰网
这些基金的设立,标志着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在构建开放、协作、创新的人工智能科研生态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我国大模型科研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青年学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术舞台和成长空间。
推动科研基金建设之外,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始终将青年人才培养作为推动学术创新的核心任务。本届大会同期发布了 2025 年度“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博士学位论文激励计划” 入选名单,以表彰在中文信息处理及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突出创新成果的青年学者,鼓励前沿探索与原创研究的持续深化。
探索中国大模型之路
本次学术年会共邀请六位业界知名专家作特邀学术报告,内容涵盖计算智能、人工意识、伦理安全、算力体系、生成式模型新范式以及情境智能等多个方向,全面展现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学术思考。
西安交通大学管晓宏院士作报告《语言、音乐计算智能与社会系统幂律》。他指出,幂律是自然与社会系统中普遍存在的数学规律,语言表达与音乐旋律同样符合这一特性。
通过建立定量计算模型并揭示幂律存在的数学机理,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语言与音乐的计算智能特征,为人工智能语言生成、智能作曲等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广州大学方滨兴院士的报告题为《人工智能的奖励函数意味着什么?》。他从人工智能是否具备意识这一长期争论出发,提出了新的思考视角——从“人类意识的机制”与“AI 算法的目标函数”进行类比分析。
方院士指出,传统AI系统依靠确定性的损失函数进行优化,而强化学习引入的奖励函数机制,使模型在决策中表现出一定的不确定性与探索性,从而呈现出类似“自主性”的行为特征。这种从被动执行到主动探索的变化,揭示了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意识萌芽”的理论意义。
澳门城市大学周万雷教授作报告《伦理与安全驱动的大模型关键技术研究》。他指出,大模型的快速发展必须以安全性与伦理性为前提,否则其应用价值将受到限制甚至产生风险。
团队围绕大模型伦理与安全的量化评估、博弈论下的平衡优化以及伦理安全性的可验证证明方法展开系统研究,提出了多项关键技术方案,为构建可信赖的大模型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北京产权交易所前董事长熊焰教授在报告《智算之门——算力开启人类智商倍增新纪元》中,从宏观视角探讨算力革命对社会结构与知识体系的重塑。
他提出“算力即国力、算力即生产力、算力即人力、算力即智力”的论断,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算力的扩展将成为推动教育、科研与产业创新的核心驱动力,预示着人类进入“智算倍增”的新纪元。
中国人民大学文继荣教授的报告《LLaDA:扩散大语言模型新范式》聚焦生成式模型的根本问题——自回归是否是通向更高智能的唯一路径。
他从统一概率建模的视角出发,提出扩散大语言模型 LLaDA 系列,展示了非自回归生成在可扩展性、多轮对话与多模态理解方面的潜力。该研究不仅挑战了传统自回归模型的主导地位,也加深了人们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本质的理解。
复旦大学邱锡鹏教授作报告《情境智能:补全 AGI 的关键拼图》。他指出,随着算力与数据资源接近瓶颈,下一代大模型的发展亟需新的突破方向,而“情境(Context)”正是关键变量。
通过融合视觉、听觉等多模态信息,模型得以实现知识的具象化表达与更自然的人机交互,从而构建更完整的认知体系。情境智能的提出,为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路径。
在六场高水平学术报告外,大会于 10 月 28 日下午举行了主题为 “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下一站是什么?” 的专题研讨,由清华大学刘知远副教授主持。
清华大学东昱晓副教授、复旦大学邱锡鹏教授、清华大学苏航副研究员、北京大学杨耀东助理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张家俊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赵鑫教授等六位专家共同参与讨论。
经过研讨,专家们表示当前大模型能力的提升主要依赖高质量、多样化的数据以及更高效的数据利用方式,通过优化数据质量与效率以实现更强的泛化性能。
而智能体的发展应基于“感知-认知-决策-行动”的闭环机制,从被动感知走向主动探索,因此需要推动具身智能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并构建高效的反馈机制以提升模型信噪比。
此外,专家认为科学智能是通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试验场。同时,当前AGI的发展仍面临数据瓶颈与算力限制,需要新的训练范式与自构建的Agent系统以增强任务理解和自主学习能力。
10 月 29 日,大会继续举行了以“大语言模型的技术创新与未来应用”为主题的十三场高端专题论坛。论坛涵盖生成式人工智能、知识图谱、具身智能、情感计算、社会媒体处理等多个前沿研究方向,由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十三个与大模型研究密切相关的专业委员会共同协办。
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及产业界的百余位知名学者和专家参与研讨,围绕大模型技术的前沿进展、应用实践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交流。
从学术共识到智能自觉
CIPS & CLM 2025 学术年会的成功举办,展现了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方面的集体跃升,也映照出中国学术界与产业界携手构建智能未来的信心与力量。
大会的成果不仅体现在一场场思想激荡的学术交流,更体现在中国学者不断深化自主创新、推动人工智能体系化发展的坚定行动。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以学术为根、以创新为魂,持续推动大模型研究的规范化、体系化建设。通过完善科研基金机制、强化青年人才培养、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学会正成为连接政策战略、科研前沿与产业实践的重要纽带。它让科研的智慧走向现实,也让技术的发展回归人文与社会的根本关怀。
在语言智能、多模态认知与具身智能不断融合的时代浪潮中,大模型技术正重塑人类认知的边界。中国学者以开放的胸怀与自主的创新,正在描绘属于中国的智能发展新图景。
未来,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将继续秉持协同、开放、共享的理念,汇聚全球视野与中国智慧,助力人工智能迈向更加普惠、安全与可持续的未来。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转载须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