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上海游戏四小龙「技术佬」人设在海外失灵;B公司和点众因版权互撕;D厂管理突出一个「嫡」字丨大厂情报局Vol.3
A 厂爆款游戏带飞业务,员工工资却不升反降
2021 年前后,巨头 A 厂的游戏业务透着股强烈的危机感。为此那两年 A 厂的员工们四处奔波,拼命挖掘、收购有潜力玩法的项目,可病急乱投医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那些广撒网捞来的项目大多在评审阶段就被筛掉,少数入围的也因后续运作失当,最终不了了之。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去年 A 厂一款搜打撤大作横空出世,不仅做大了射击游戏的蛋糕,还带飞了A厂旗下的同类型的游戏。
就在 A 厂的员工以为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享受红利,短时间内不用再为寻找开发新游戏而发愁时,A 厂却选择放长线,做口碑,这样一来游戏的商业化进程就被大大延后,员工的年终奖也会随之缩水。
做叫好的游戏难,做叫座的游戏也难,做叫好又叫座游戏更是难上加难。但现在看来,夹在情怀和现实之间的打工人也是有苦难言。(更多关于游戏的趣事,欢迎添加微信 FernandeZ-D 分享交流!)
B公司和点众因版权互撕,谁也不无辜
B 公司和点众的老板互相不对付,这在短剧圈并不是什么秘密,据说当年两人是因为短剧版权的事儿结下了梁子。
按常理说,在靠爆款内容吃饭的圈子里,版权争执本是家常便饭。可实际操作中,这两家都不算守规矩的主,双方常把对方当成免费素材库,搬运、融梗时毫不手软。一来二去,两家的版权问题早就成了理不清的烂账。
短剧火得快,淘汰得更快,这两家因为版权闹得不可开交也是这行里太多人挣扎求生的影子。(想爆料更多内幕故事,添加 Who123start 畅聊行业动态!)
C 厂退休级产品稳坐大厂导师位,只因身怀获利绝技
本地生活平台 C 厂有款退休级产品,近年来不仅评价系统渐受质疑,日活也跌破了千万,被红薯厂的同类型新产品甩开 N 倍差距,但就是这样一款看似掉队的产品却成了大厂友商们争相抄作业的样本。
原因无他,只因这款产品身怀让大厂们眼馋的独门绝技——在该产品的运营机制下,单个用户就能贡献数百元的高利润。
听说为了学透这套玩法,前不久某短视频头部产品还专门改了规则,从流量分配到评价体系,卯着劲地认真模仿。
打造优质产品系统是平台的本分不假,但大厂们想拉高利润也无可厚非,毕竟大厂运作花费不小,利润空间大一些才能在资本牌桌上坐得更稳一些。
D厂管理突出一个“嫡”字
据业内人士吐槽,北京内容平台 D 厂的嫡系文化重的离谱。
据说,D 厂曾有个十分重要的项目,主打房产家居垂类内容,几经流转,到了公司某位 VP 的手上,这位精于办公室政治的高手一上任,就把中后台全换成了自己人。而这位 VP 自己,也是内部一点点成长起来的高管。
去年第三季度,D 厂领导下了死命令,要求这个项目的季度 ROI 必须达标,不然直接关停。火烧眉毛之际,甲靠一套骚操作把数据硬怼上去,连带着第四季度的数据都好看了不少。可谁知“好成绩”糊弄过了领导,却在集团财务那里露了馅。
东窗事发之后,背锅的全是老实人,连孕妇都上了裁员名单。而中后台,那位 VP 的嫡系,却稳如泰山,半分不受影响。末了又招来一堆外包填坑,因为主要阵地早被正编打下,外包来守着就行,至于裁员赔偿,就更是摸不着了。
有人曾给 D 厂老板反映过公司嫡系文化的问题,老板却叫员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为什么不是嫡系。那些曾为项目拼过的员工,听到这样的话估计也是透心凉。
E 厂新规整懵电商,不达标流量秒归零
E 厂不待见商家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最近让电商小卖家最头疼的就是悄悄上线的断流新规。
E 厂商家吐槽称,当时好好的商品链接正挂着售卖,流量突然就少了,还查不出原因,仔细查看了一番才发现多了一个叫 “商品领航员” 的新指标。
这指标威力不小,只要掉分或落后同行,商品流量能直接归零。
更令人费解的是这商品领航员的评分规则,用户评分排名、品质退款率、品质求助率这些都还好理解,可品质文本情感分就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了,但官方也没多做解释。
评分逻辑也很“随意”:面对消费者询问,商家处理得好能少扣分,处理得不好就多扣分,甚至没做错也可能被扣两分。但只要被扣了分,链接就断了,流量也就跟着没了。
难怪商家一提到 E 厂就头疼,平台如此任性,可不是秀才遇到兵,没处说理嘛。
上海游戏四小龙 F 厂“技术佬”人设在海外失灵
尽管 slogan 很响亮,可据圈内人吐槽,上海四小龙 F 厂这“技术佬”的人设到了海外就有些不灵了。
有圈内人直言:“F 厂不算纯粹的技术公司,真正能扛事的技术骨干也就两百到四百人。要是能拿到份名单来挖他们墙角,三天都用不了。”
在重视技术的这一块儿,F 厂在国内游戏圈是数一数二的,很舍得砸资源啃硬骨头,十几年来技术迭代肉眼可见。
但放眼全球,F 厂的技术进步则显得并不突出。欧美公司给技术团队的试错空间大,技术氛围也更浓厚,而 F 厂这边的技术团队,大多还是要跟着业务节奏跑。
F 厂的海外裁员困境也恰好印证了这一点,在海外常常会出现 “裁一人带走一串人” 的情况。归根结底还是海外员工并不觉得这家公司真的尊重技术,自然也难从心底认同企业。
但换个角度看,人设不稳只是暂时的,受到质疑说明 F 厂正走在进步的路上,只要坚持技术追求,那句slogan也许会成真。
视频大模型 G 产品经理曾为另一半放弃鹅厂
据传,著名视频大模型 G 的初创产品经理曾经距离入职鹅厂只有一步之遥。
这位产品经理原本在百度,后来跳槽时接到了来自鹅厂价格不菲的橄榄枝。但由于腾讯有 “不允许配偶二人同时在任” 的规定,而这位产品经理又不愿让丈夫离职,最终只好放弃。据说,当时鹅厂的 HR 为了将她招入麾下,甚至做出了帮她的丈夫另谋高就的承诺,可见当时鹅厂对她是十分重视。
而这份重视不无理由,这位产品经理负责的视频大模型,从一开始不被公司重视,到如今成为业内明星,这与她的能力和坚持是分不开的。
这样既有能力又重情谊的人,在哪里都是一块金子,也难怪鹅厂当时肯费大工夫。
大力出不了奇迹,海外知名游戏团队改了方向
据说,这项目一开始就拿到了3亿融资。可200 人的团队,每月单成本就烧掉 5000 万。偏偏这位出身知名外企的女老板还是 “大力出奇迹” 的思路,哪耐得住 AI 行业这种磨人的长周期。
最开始团队想做一款 AI 驱动的沙盒游戏,本想着先从给文字 MMO 加 AI 场景生成器入手试试错。可没成想,目前模型生成的效果竟停留在 FC 时代,大把的钱砸下去始终没能达到老板的预期。
最后老板拍板砍掉了整个项目,团队也就地重组。但听说她的AI游戏梦未灭,打算等技术奇点到来再东山再起。
创业本就九死一生,AI 创业者更是压力山大,这家公司的老板能在没有充足资金的情况下坚持这么久已是十分不易。
H厂电商负责人乙突遭边缘化
据传,近日某知名社交电商平台H厂的电商负责人乙突然被边缘化。降级不说,还被撸成了光杆司令,怎一个惨字了得。
关于原因,坊间目前共流出两个版本:
其一,该公司今年没做618,乙成为老板决策失误的背锅侠;
其二,乙向老板汇报工作时,电商直播GMV涉嫌刷单造假。虽然金额不大,但老板发现后盛怒,遂将乙降级调岗。
据知情人分析,第一种原因的可信度不高,因为乙之前搞砸过更大的项目,但老板并未深究。相比之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因为该公司老板尤其讨厌被信任的人欺骗,而乙作为在公司工作了10年且此前备受老板信任的老人,此次造假应该让老板深感背刺。
伴君如伴虎,老板的信任是高管生存的命门。不过造假事件目前尚且存疑,降级的真正原因或许只有当事人才知道。
本期互动:文中提到的A、B、C、D、E、F、G、H是哪些公司和产品?甲、乙又是哪个人物,你能猜到吗?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添加微信 FernandeZ-D ,加入大厂爆料群,尽情畅聊。雷峰网 (公众号:雷峰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转载须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