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网易有道:用AI助力教育突破“最后一公里”

雷锋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答疑笔有可能真的实现‘AI老师’这一功能。”。网易有道高级副总裁吴迎晖对雷峰网说道。

教育领域,早已成为AI应用的重要阵地,作为一家拥有深厚教育基因的公司,网易有道不仅关注教育硬件,更着眼于AI在生产力工具领域的应用。近年来,有道AI订阅收入已达3亿级别,且增长并非仅来自传统教育领域。有道词典、有道翻译等产品拥有大量学生和白领用户,满足了他们在论文写作、邮件处理等方面的效率需求。 

在教育硬件赛道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有道为何选择深耕答疑场景?又将如何利用AI技术,打造更具个性化和智能化的学习体验?

面对行业内对大模型在教育领域应用的质疑,有道又将如何应对?这无疑是当下教育领域最值得关注的话题之一。本次群访,将多方面呈现有道在AI教育领域的创新实力,并邀请网易有道高级副总裁 吴迎晖、网易有道首席科学家段亦涛、网易有道智能应用事业部负责人张艺在现场做了分享和交流。

以下是媒体与三位嘉宾在会上的对谈实录,雷峰网 (公众号:雷峰网) 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做了编辑和调整:

Q : 音视频翻译产品对直播电商、短视频出海的市场缺口预估有多大?是否会成为有道业务增长点?大模型翻译功能增强,是否会洗牌翻译硬件市场?

张艺 : 音视频翻译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出海电商、短剧可达千亿级别。有道将专注视频翻译技术,并延伸至视频生成领域,提供包括海外监管、文化、原创诉求在内的综合解决方案。有道子曰模型和AI进展将整体落地于多模态翻译场景。

吴迎晖: 硬件市场进入门槛高,不易洗牌。大模型发展使自然语言交互、多模态处理等能力变强,对硬件落地场景有利。技术进步会催生更多与翻译相关的硬件或功能,例如同传。这并非洗牌危机,而是产品创新契机。

Q:AI答疑笔如何克服立体几何识别和答疑的难点?AI答疑笔的市场表现和未来展望如何?答疑类的订阅服务是否有独立跑通商业模式的可能性?

吴迎晖: 非图形文字类题目,推理模型准确率已非常高。多模态方面,识别到答疑的准确率平均已达70-80%。有道不仅关注解题准确率,更注重答疑内容,借助题库、强化学习等多维度方法提高讲解质量,提供多模态演示和辅助信息。

AI答疑笔市场表现良好,否则不会推出二代。用户行为数据显示,答疑的使用频次已远高于查词翻译,渗透率甚至高出30%,核心学科已变为数学,这给了我们信心。

对答疑订阅服务表示乐观。有道应用订阅表现非常好,关键在于解决用户核心问题。短期内,答疑订阅服务会受到免费服务的影响,但长期依旧保持乐观。

段亦涛: 多模态模型进展显著,答疑笔能力构建基于整体能力进步。几何题即使没有图形也能解出来,因为题目描述已完全精确。针对题干和图形有信息补充关系的情况,可以训练多模态模型,使其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图形信息。

张艺: 真正的答疑要落在一个好的应用和产品上,并非易事。OpenAI也推出了STUDY模式,说明国外也在关注这个机会。AI老师的发展道路类似于自动驾驶,目前行业还远未到L5,但随着通用大模型和垂直应用大模型的进展,未来AI老师相关能力会到达L4、L5水平,届时应用和订阅服务会百花齐放,对此充满信心。

Q:答疑逼市场的下一个突围点是什么?另外,在答疑笔的开发中,用户反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有哪些具体影响?

吴迎晖: 下一个巨大的机会,或者说突围点,就是真正实现“AI老师”。我们做答疑笔,从立项之初就是希望朝这个方向走,现在需要的是去深耕细节,将理解情感、认知等能力综合起来。我们非常认真地看待这个市场,并努力推动它的变化。

通过用户行为数据显示,答疑的使用量和渗透率远超查词翻译,因此,我们在二代产品上做出了一个关键决定:从产品设计到硬件交互,都毫无疑问地将“答疑”放在了最核心的位置,它几乎成为了唯一入口。

我们发现答疑笔的用户中,初高中学生占比很高,这与以小学生为主的词典笔和学习机有巨大区别。这部分用户对模型解题能力的要求非常高,极大地推动了我们去优化模型和针对性地做推理。因此,我们的产品也更倾向于满足年龄稍大的孩子的需求,将他们的内容放在更前面。

Q : 有道AI在推理模型方面有何最新进展?大模型何时能在奥赛领域战胜人类?

段亦涛: 有道的推理模型针对具体场景优化,能力已大幅提升,其6月开源的数学模型在中国K12场景下得分最高。模型采用强化学习训练,实现了对过程的精准控制,并能优化解题质量,例如引导做出苏格拉底式解答并对其评分。产品背后实际运行的是多学科模型,旨在依托优质数据在业务场景下做到极致。

关于奥赛问题,大模型的能力已非常强大,甚至可以说“超越人类已经发生”。谷歌和OpenAI的模型已在奥赛题目上达到金牌水平。部分评测的“翻车”可能源于输入或测试方法的偏差。

Q : 有道如何将音视频翻译成本从行业1500元降至100元?面对海外短剧已进入定制剧阶段,翻译搬运模式是否还有市场?

张艺: 这得益于有道自研的一套多模态翻译系统。与行业内一些厂商“缝合”多种API形成难以优化的“黑盒”不同,有道通过自研拆解了“黑盒”,从而在关键环节降低了成本。目前100元的价格接近成本,属于项目早期的让利阶段,未来可能调整。除了成本,有道在处理速度和文件大小方面也做到了行业领先。作为后来者,有道保持敬畏心态,并有信心在未来做得更好。

Q : 有道作为一家教育属性很强的公司,将如何拓展音视频翻译这类ToB业务的市场?

张艺: 有道的策略是,从教育基因出发,向更广阔的“生产力工具”赛道进化。AI能盈利的环节大概率在生产力工具上,有道早已布局AI同传、文档翻译等业务。通过服务词典和翻译的大量学生及白领用户,有道将视野从教育扩展到解决更广泛的学习和工作效率问题。音视频翻译只是一个开始,有道的目标是打造一站式出海服务,解决翻译、音色乃至内容原创性等一系列问题,想象空间巨大。

Q : 海外短剧市场已转向定制化,翻译搬运模式是否前景黯淡?

张艺: 从发展的眼光看,出海短剧远未到瓶颈期。当前海外定制剧的主要瓶颈是高昂的生产成本,因此翻译搬运仍是当下最快、最保守的赚钱方式。同时,AI视频制作短剧也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有道以短剧为例,一是因其热度高,二是因为它能很好地展现技术能力。但短剧并非翻译领域最难的挑战,真正的难点在于专业纪录片等硬核内容。有道将先攻克短剧和出海电商,再逐步挑战更高难度的领域。这整套技术基于有道十余年的积累,此次推出产品也是为了沉淀经验,为未来应对更艰难的挑战做准备。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转载须知 。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