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智行的九年Robotaxi长跑:理想主义,终将照进现实
11月6日,“全球Robotaxi第一股”小马智行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实现“美股+港股”双重上市,总募资额75亿港元,创下2025全球自动驾驶最大规模IPO,也成为2025港股AI领域最大规模IPO。
敲钟之后,小马智行CEO彭军向雷峰网表示,“决定进入资本市场时,小马智行就在美股和港股之间做选择题。2024年的美股是一个更优的选择。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市场和品牌形象都扎根在中国。所以美股上市的同时,我们就在筹备赴港上市。”
2025年上半年,小马智行财务数据表现亮眼,营收同比增长43.3%,Robotaxi业务收入激增178.8%。与此同时,第七代车规级Robotaxi,在经过了半年的亮相、量产下线、路测之后,已经在今年11月投入运营。第七代Robotaxi为100%车规级零部件,自动驾驶套件成本下降70%,设计寿命达60万公里,这标志着小马智行正式进入Robotaxi商业化阶段。
九年的实践与坚持,终于又实现了一次长期主义的价值兑现。当你打开“小马智行”App叫到一辆无人驾驶车时,就会发现——有些理想主义,注定会驶进现实。
九年的长跑,没有动摇过Robotaxi
2016年,小马智行在硅谷成立。那时,“无人车”还停留在科技公司的未来畅想里。彭军和楼天城——两位被称为“理想主义者”的技术创始人,却把“Robotaxi大规模商业化”定为创业目标。
彭军曾是谷歌“创始人奖”得主,百度自动驾驶业务首席架构师。楼天城是全球知名程序设计天才,以“ACRush”的比赛ID为人熟知,曾在GoogleX(Waymo)与百度无人车团队深度参与核心研发。以两人为核心,小马智行聚集了一批天才少年。2017年8月,现任副总裁的张宁去硅谷试车,回加拿大后只用了一个月就打包好行李,一个人跑回北京打拼。
2020年2月27日是小马的高光一刻,也是智驾行业的巅峰手笔。小马智行宣布完成了一轮总额为4.62亿美元的融资,其中丰田作为战略投资人领投,出资4亿美元。这笔钱不仅创下了中国自动驾驶公司的单轮融资纪录,同时打破了小马智行的估值纪录,超过30亿美元,小马的士气达到了顶点。
然而,自动驾驶行业并不是一帆风顺。2021年上半年,投资人与从业者都陷入一股对自动驾驶的信仰狂热中。但到了2022年,背靠福特的Argo AI、OpenAI投资的Ghost等知名公司相继遇阻,智驾行业的投资热情和创业信心陷入低潮。
就在多数早期从L4起家的智驾企业收缩投入、调整战略时,小马智行选择逆势加码:2022至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超5.17亿美元。这种 “不计短期得失” 的投入,源于对技术迭代规律的深刻认知——自动驾驶作为底层创新,需要跨越 “死亡之谷” 的耐心。
在一次内部的All Hands Meeting上,彭军和楼天城将无人驾驶技术比喻成一棵参天大树。两人一致认为,把树的主干做好了,做其他分支业务也会得心应手。
小马多位前员工感叹,“彭军和楼天城有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特质。比如一直坚持做Robotaxi的决心一直没有动摇,这是让我佩服的地方。”
此前与雷峰网的访谈中,小马智行CTO楼天城也曾表露心迹:L4是他的第一原则,如果这个原则无法被接受,那么一切免谈。
从行业萌芽期的技术探索,到商业化初期的成本承压,小马智行始终以研发为锚、以场景为基,用实打实的投入与数据印证着对Robotaxi 赛道的笃定。
不断进化,让“虚拟司机”成为一个可靠的生命体
小马智行的核心技术竞争力,不在于单点算法的领先,而在于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自动驾驶系统能力闭环,打造出了比人类驾驶安全10倍的虚拟司机。
实现这一突破的技术范式是基于强化学习范式的世界模型(PonyWorld)。与依赖语言中介的VLA模型不同,世界模型无需 “翻译” 视觉信息,直接在状态空间完成决策,更贴近真实驾驶的物理逻辑。
在今年车展上,楼天城曾表示,第一次开写小马的世界模型还是在2020年前。
他还给出了一个通俗的解释:“世界模型的理念就是不同的人生学习方式。一种是传统的教育模式,称之为模仿学习,优点是非常快,没有不确定因素,缺点也很明显,很难超过老师。另一种是强化学习,老师也不会做,但是老师给你创造试验环境,让学生自己摸索。世界模型就是后者。”
据雷峰网 (公众号:雷峰网) 了解,PonyWorld 世界模型具有三大核心功能:
一、生成场景和传感器数据:世界模型应具备生成多样化驾驶场景的能力,从而为自动驾驶系统研发提供丰富的训练数据。这包括各种天气和路况、交通参与者行为模拟等。
二、高度真实性(High Fidelity)的仿真:通过Smart Agent(智能体)模拟交通环境中的其他参与者,这些智能体与自动驾驶车辆进行合理的动态交互,从而提升训练环境的真实性和复杂性。
三、驾驶行为评估标准(Evaluation):设定合理且准确的标准用于判断什么是良好的驾驶行为,指标能够全面反映驾驶安全性、舒适性和效率。
通过构建高真实性的训练环境和行为评估标准,打破模仿学习依赖数据、无法闭环训练和性能超越的瓶颈,小马智行的世界模型每周可生成100亿公里的测试数据,帮助虚拟司机自我演进和模型训练,在量产化自动驾驶硬件下实现超过人类驾驶10倍的安全性表现。
在硬件和车辆集成方面,小马智行自主设计研发包括车载计算单元、摄像头等多项硬件模块,实现性能和成本的双赢。小马智行的技术已成功应用到不同车型、不同场景中,从乘用车到长途货运卡车。
实际上,不仅仅是小马智行,特斯拉、蔚来、华为等厂商都在世界模型上陆续布局。对世界模型的投入,本质是抢占未来 5-10 年的技术制高点。楼天城认为,世界模型本质上是AI人才和算力的把握。如果说车厂卷不动L2要做L4,需要把L4公司走过的路都要走一遍。
而从五年前就开始进行的世界模型的筹备,将会成为小马智行抢占时间窗口的重要武器。
昆仑计划,照亮规模化进程
从2023年起,小马智行启动了“昆仑”计划。这一计划的具体措施是,小马智行与车企合作打造最新第七代的Robotaxi车型,并将新车型的快速上量到千辆级别,推进规模商业化。
2023年,小马智行与丰田中国、广汽丰田成立合资公司骓丰智能科技,基于丰田铂智4X合力打造首款第七代Robotaxi车型。
2024年11月和12月,随着小马智行分别与北汽新能源、广汽埃安官宣Robotaxi量产合作,第七代 Robotaxi家族有了两位新成员——北汽极狐阿尔法T5 Robotaxi和广汽埃安霸王龙 Robotaxi。
2025年,承载着昆仑计划的第七代Robotaxi开始了对外亮相、量产下线和对外运营。如今,小马智行拥有超720辆Robotaxi,即将来到千辆级别。
据雷峰网了解,第七代Robotaxi历经两年的研发时间,实现了三大关键突破:自动驾驶硬件成本较上一代下降 70%,其中自研域控制器成本降幅达 80%,激光雷达成本下降 60%-70%;首次达成 L4 级全场景自动驾驶的车规级量产,通过算法优化实现 “算力下降但性能不降”。
在广州、深圳的运营场景中,第七代车型已开放副驾位服务,支持蓝牙解锁,日均单量接近20单。截至2025年10月,小马智行车队规模达726 辆,累计完成42.6万单,仅2025年上半年业务收入就达325.6万美元,同比激增178.8%。
在小马智行副总裁张宁的定义中,“1000辆车”是商业化盈亏平衡的拐点。这意味着,当Robotaxi车队规模突破千辆,系统调度、算法优化和自动驾驶网络的效率将进入正向循环,“每多一辆车上路,整体就更经济”。
港股上市之后的沟通会上,彭军也表示,不会急于追求拓展城市的速度,而是要结合当地的全无人规模化的法律法规完善度来考量。“没有做到全无人,没有规模化,这也不是我的版图。”
总结起来,小马智行贯彻的是“T”型战略。一横上,会在已有的市场持续做深。因为现有的一线城市有着更成熟的无人驾驶法律法规。一纵上,会在二三线城市以及国际城市进行投入,与当地政府、出行伙伴建立关系,让民众能够看到小马、接受小马。
随着大湾区智能网联汽车资格互认政策落地,小马智行成为首批跨城运营试点企业,实现广州、深圳、珠海三地互联互通,打破了行业 “区域割裂” 的运营瓶颈。
行业数据显示,中国已有 51 个城市出台自动驾驶试点政策,2035 年市场规模有望达 7096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 96%,万亿级市场空间正在打开。
与此同时,小马智行拥有全球Robotaxi公司中最多的网约车、出租车平台合作伙伴,为后续服务规模扩张开辟市场和用户基础。合作伙伴包括如祺出行、支付宝、高德打车、锦江出租、新加坡康福德高集团、卢森堡出行公司Emile Weber、Uber等,规模和数量远远领先行业,为Robotaxi车队和服务大规模落地开辟市场和用户基础。
小马智行与国内外多家顶级整车厂达成战略合作或成立合资公司,企业包括丰田、北汽、广汽、上汽、一汽等,从正向研发、产线建设、供应链搭建、产品公告、道路测试等方面,积极推动自动驾驶车辆实现规模化的量产和服务落地。
彭军表示,如何提升订单量和车队规模,是当下最大的挑战。当达到5万辆车时,公司的现金流将会转负为正。而这个时间点会在2028、2029年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小马智行会在Robotaxi这个载体外探索更多的落地。在彭军看来,小马的优势是“如何在复杂的交通环境下,与车流、人流进行博弈,从而保证安全”。围绕这一优势,各个场景的落地都值得探索。
资本与市场投出信任票
从2024年的美股到2025年的港股,资本市场见证了小马智行的成长曲线。ARK基金、富达、柏基、威灵顿等全球顶级机构持续加仓,小马智行更成为首个纳入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的L4自动驾驶公司。
截至2025年中,彭博社数据显示,小马智行获8家机构“买入”评级,无“卖出”或“中性”评级。资本的态度,正是对技术确定性和商业化信心的回响。九年的坚持,终于让理想主义获得现实的注脚。
九年,可以让一个行业从稚嫩走向成熟,也可以让一家公司从梦想走进现实。小马智行没有让“无人车”停留在蓝图里,而是让它真真切切地跑起来、跑得稳、跑进了千家万户的生活。港股上市,不只是一次资本事件,更是小马智行兑现承诺的仪式——“让Robotaxi真正跑起来。”
总结小马智行的九年长跑,其港股上市不仅是公司自身的里程碑,更预示着整个自动驾驶行业的全新发展篇章。
资本市场的选择,从来不只是数字的游戏,更是价值观的共鸣。从美股到港股,从“女版巴菲特”CathieWood到一众全球顶级机构的青睐,这些真金白银的信任,是对一场长达九年技术长跑的最好回响。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转载须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