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的禾赛孙恺

雷锋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编者注:本文为“左林右狸”公众号2017 年发布的旧文,此文近期后台被下架,特此发布至网页端备份文稿。

左林右狸今天八一八孙恺,因为一则「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与天风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双双婚内出轨」的消息而爆红的孙恺。

我知道的禾赛孙恺

除了「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这个身份,孙恺他更为左林大叔以及智能驾驶业内人知道的身份是本土智能驾驶激光雷达供应商禾赛科技的董事长和首席科学家。

孙恺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热能与动力机械系,在斯坦福大学求学期间,他师从激光燃烧诊断大师、美国工程院院士Ronald Hanson教授,完成博士学位后他在斯坦福担任副研究员。2013年底他在美国加州圣何塞创办禾赛科技,后将公司搬回国内,并成为第十一批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

各位邻里发现木有,不少科学家背景的人转做企业,都喜欢以董事长+首席科学家的方式,这几年最有名的是格灵深瞳,赵勇博士创办格灵深瞳的时候也是顶着“董事长+首席科学家”的帽子,左林大叔的大学同学中科院研究员山世光创办中科视拓也如法炮制。

这种做法能小范围流行有它的道理所在,一方面在行政能级上还是对公司有最终控制权,另一方面则有足够的时间抓研发。但带来的问题也很明显,就是这类公司的CEO往往名不正言不顺,不是大Sales就是大PR。

禾赛CEO李一帆就是禾赛的大PR,他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博士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曾因自己在美国的经历成为人人网排名最高点击量的网络红人。

李一帆这样概括自己的求学生涯:「多年混迹江湖,不论上大学带着几百人的社团天马行空,还是后来独自开卡车横穿美国,自制求婚智能大钻石。」

孙恺在一次公开场合中也提到,当年就是因为看到李一帆自制的钻石求婚视频才找到他合伙创业。好吧,那个时候孙恺有木有和其发妻在一起大叔还是略关心的。

李一帆和禾赛创业所做的激光诊断、激光雷达并无多大关联。现在看起来。孙恺邀请李一帆共同创业很主要一个原因是后者是「网络红人」,能在创业初期一定程度上帮助禾赛对外界兜售自己的产品和技术。

激光检测类产品是禾赛的专长。创业的前两年,禾赛先后研发了手持式激光甲烷遥测仪、无人机载燃气安检系统,据孙恺在今年一次演讲中透露,2016年的销售额达到1000多万。

但气体传感这部分业务市场实在太小,不足以让一家初创公司高速成长。于是禾赛将方向瞄准了自动驾驶行业创业最火的一个领域:激光雷达。孙恺说,激光雷达是一款为禾赛基因量身定做的一个方向,「非做不可」。

如此,孙恺为禾赛找到了一个「性感」的方向。

从激光诊断到激光雷达,两者看上去十分相近,但实现这样的跨越是有鸿沟的。一个潜在的质疑声便是:禾赛在激光雷达领域有足够的积累吗?

这时孙恺祭出了原配超星——这个本科硕士清华、博士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学神级」天才,孙恺曾对她满满的赞美之词。

我知道的禾赛孙恺

李一帆当时在微博上截图,并表示:「你们体会一下为什么我师姐可以毫不费力气垂帘听政禾赛科技了。」

李一帆称孙恺的发妻超星为师姐是从清华论起的,李一帆本科和超星本科都就读清华的精密仪器系。


我知道的禾赛孙恺

许是邻里会问,既然超星如此牛叉,为何孙恺能拿美国大学的副研究员、国内的教授乃至千人,超星回来则只能从助理教授干起呢?

一种解释是,孙恺的论文都是发妻超星写的,超星出于对孙恺的支持牺牲了自己。有好事者整理出孙恺第一作者的主要论文,超星都名列其中,多为第四或第五作者。于此,能解释为何孙恺和李一帆都认为超星远比他们牛但木有得到社会认可来着。

学弟帮着做PR,发妻帮着做研发,孙恺自己在国内又是千人,又是教授,禾赛又在智能驾驶传感器这个黄金跑道上,那么,禾赛还缺什么?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禾赛希望在资本市场有更多的声音和势能,以抢占更高的制高点。于此,孙恺这个董事长更多的把精力放在融资上。

复盘当年孙恺对超星的力捧,也是要向投资人和合作伙伴从传递一个信息,禾赛的团队有天才,研发能力很强。就算在激光雷达领域没有积累,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和努力,将这样的产品在一段时间内研发出来。

孙恺还拿自己的师承说事,说利用斯坦福实验室在这一领域40多年的积累,很容易就可以做出一款世界领先的产品出来。这种信口雌黄的背后(斯坦福实验室的积累哪是孙恺想转化就转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忽悠投资人。

我知道的禾赛孙恺

去年11月,禾赛发布了号称「国内首款用于无人驾驶和高级辅助驾驶的 32 线激光雷达」(但事实上是,这个所谓的32线激光雷达只是简单的把两个16线激光雷达绑在一起(见上图),连包装都木有处理掉,只是为了更好的影响木有到现场观看的投资人而造出来的新闻。

到今年4月,禾赛的本土同行都开始陆续在16线激光雷达宣布量产和持续出货的当口,禾赛公布新产品动态:推出Pandar 40线混合固态激光雷达——超小体积,150 米探测距离,最小角分辨率达到 0.33°。这款40线激光雷达号称等效83线激光雷达效果,对标的则是Veldonye的64线激光雷达,价格是后者的三分之二。

当时以李一帆ID撰文的一篇文章《禾赛李一帆:我们造出了无人车上的核武器》,确实达到了宣传效果,而且提出的概念也足够吸引人,禾赛自称有了1000台的订货量,但到现在的半年里,禾赛的40线产品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市场基本不见其产品。

为了取信资本市场对其量产的担心,孙恺还在汽车创新港的一次访谈活动提到4小时装配激光雷达的中国速度,要知道海内外同行的水平是15小时,禾赛又木有上马自动化生产线,4小时也太能吹泡泡了。

我知道的禾赛孙恺

剧透下,禾赛还提出今年9月会推出其固体雷达产品,但最新的宣讲是推迟到Q4,以禾赛一贯的尿性和孙董事长的做派,咱开个轮盘吧,赌5块钱看禾赛在固态雷达上又会吹什么样的大泡泡。

各位邻里会问,孙董事长这样说话不算话,一贯的忽悠真有效果吗?老实说,这样做对供应链效果微乎其微,但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取悦资本市场,利用信息差利用其光鲜背景去忽悠哪些想进智能驾驶领域的冤大头投资人。

今年5月宣布拿到多家投资机构1.1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但大叔了解的是,实际融资额只有三成左右,而且不少是之前天使轮的跟投。

当时有家投资机构的合伙人要跟投禾赛的时候,内部都是投反对票的。因为他们不觉得这家「网红」气质的公司能在激光雷达方向有多大作为。但这位合伙人不顾内部反对意见坚持要投的原因是,他在 2014 年的时候便认识孙恺,「觉得(孙)背景非常不错。」

摆在眼前的事实是,这款32线、40线激光雷达自发布以来,并没有在自动驾驶市场掀起多大的波澜,市面上少见这两款产品。

有说法称,今年推出的这款40线激光雷达也就是去年32线激光雷达的升级版,也就是说,这两个不同线束的产品实际上是同一款产品,只是为了抢占制高点换个马甲再来一次。

一位自动驾驶从业者说,从禾赛对外宣讲的信息看,马马虎虎,但国内的产品化能力或产业链完备性会在可靠性方面是拦路虎。

一位主机厂汽车工程师表示,我们使用 Velodonye 产品的大部分是在研究阶段,相较价格与性能,更关注性能;若说到量产产品,低成本固态激光雷达是国内车企比较青睐的。选禾赛也没有理由。

据大叔了解,有部分自动驾驶公司当下拿到了禾赛的低线束激光雷达样品在进行测试。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低线束并不是指32线或40线,而是20线甚至以下的线束。这意味着禾赛在开发低线束激光雷达。

大叔得知,各家无人车16线激光雷达采购竞标中,禾赛也参与竞标,之前的一些禾赛宣传用了其40线产品的公司也和大叔爆料禾赛开始向他们兜售20线甚至更低线数的产品。对此,大叔真心不知该说什么。

只想感慨,和孙教授的感情生活一样,禾赛的产品规划也是走到哪算哪,有啥说啥:需要学霸发妻就吹嘘学霸发妻无所不能,研发上不用担心;需要资本造势的就宣布与证券公司研究员婚内出轨,资本上有人会讲故事。而在产品上,禾赛在半年内一下子就宣布自己从8-64线以及固态雷达的的全局布局能力,Q1说32线,但看同行都出货了,自己东西刚做出来,于是换个马甲改吹40线,Q2的基调变成以40线挑战64线,Q3一看40线木有啥竞争力就以价格战的方式回来抢16线,抢16线又担心自己圆不回去,于是Q4说要做固态雷达,好吧,实在是太凌乱了。

有邻里会说,禾赛可以招人做啊,好吧,今年5月,禾赛对外称自己50人,如今禾赛声称自己90人,但这新增的40人,有30+是同济复旦的实习生,这些人一开学就又回学校了。

禾赛为了招人,花钱整了个超级豪华的办公室,禾赛也从北科等对手以三倍的价格挖人,但收效甚微,原因只有一个,被挖工程师们实在不知道禾赛这家公司想做什么,因为学术渊源而来的科学家们也逐步在流失,是因为董事长和研发实际负责人之间的分合还是因为禾赛在工程化上能力木有建立起来尚无定论。

这场闹剧,最忧伤的该是孙恺的发妻超星,超星2013年7月博士毕业,然后在斯坦福继续读博士后,禾赛同年年底在圣何塞创立,孙恺回国后拿千人,超星在米国读博士后,帮着做研发。

超星去年回国从清华的助理教授干起,但以超星的背景和能力,留在米国要好上N多,如今是让超星回米国还是留在清华,真心是个艰难的选择。有群友提议超星带着学弟李一帆另起炉灶,咋一听略不显仁义,但都这个份上,why not?

这场闹剧,孙恺的红颜知己天风证券的那位美女研究员的丈夫是最大的受害者,抱歉,用这么长的称谓进行表达也是表达恻隐之心。孙董事长将其描述成一个对其不胜骚扰的亡命之徒,but,换你试试?你让人家家不成家,他恐吓你几句咋了?

这场闹剧,禾赛的员工肯定会处于冲击当中,相信一段时间,优秀人才去禾赛都会三思而后行,去一家产品研发木有规划,跟着资本随意改变开发流程的创业公司就是一种极大的冒险,特别是这些人才的家属会深深的担忧这家公司的做派。

这场闹剧,焦虑的还有禾赛的投资人;禾赛未来一段时间很难恢复供应商对其的信心,会有很长一段不靠谱的差评,业绩自然好不到哪里去(有邻里会问,不能进行价格战吗?当然可以,但价格战基本也是玉石俱焚玩法,外部对其认知只会更差,进入恶性循环),这场闹剧之后的问责会让投资人不可避免的给禾赛施加压力,这会加速禾赛今天内外交困的局面。

这场闹剧,斯坦福这三个字也由此蒙羞,在此之前,聚美的陈欧因为陈三块,亿航的熊逸放因为大疆第二和184的卫星都让斯坦福三个字蒙羞,但比起他两,孙大博士为号令资本而持续吹泡泡的功夫有过而无不及,相信以后谁顶着斯坦福大学博士毕业回来创业都会由此被质疑,至少不会有五年前斯坦福博士毕业创业就能给50-100万美金的公式了。

小结下:

我知道的禾赛孙恺

1、不管是「国内首款用于无人驾驶和高级辅助驾驶的 32 线激光雷达」还是独树一帜的 40 线激光雷达,这看起来更加像是当时为资本市场讲故事而已。而团队花了将近两年时间投入研发激光雷达并没有取得预期进展的冰冷事实,让这个故事越来越难讲。这也就注定,孙恺需要更多资本上的表达,需要有人在资本上为他造势,让资本足够认可他。这也是为什么他因缘巧合结识了天风证券的首席分析师崔琰。

2、为了迎合资本,孙恺做了许多工作,但不幸的是,这些工作未必是他能掌控的,比如婚内出轨。偏偏我们孙董事长是个控制欲很强的人,将自己逼到一个较为被动的局面,包括家庭问题被曝光——离婚本可以妥善处理,但他却选择在微信的朋友圈高调宣布。孙恺因为感情冲动而不计较可能的后果,无论是经营家庭还是公司,都不会是很好的运营人。对投资人来说,这种连家务事都处理不好的创业者还敢投吗?

3、孙恺是个科学家,选择这样的做法肯定对他是一种最优方案。但对于这个事情的其他人,包括发妻和现在的红颜知己以及对应的两个家庭,包括禾赛现在的合伙人、员工以及投资人,都是一种双输的局面。科学家的逻辑是这次不行下次搞个大的,就全回来了。但企业不是,要的是循序渐进,厚积薄发。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孙恺。

雷峰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转载须知 。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