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IG 2025:共话图像发展新坐标
在人工智能技术迅速演进的今天,图像与图形的理解、生成与交互,已成为智能世界的关键基础。
无论是自动驾驶、医疗影像分析,还是虚拟现实与数字孪生,图像图形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人类认知与产业创新的边界。作为该领域的重要学术平台,国际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ICIG)已成为展示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国际交流与产学融合的重要窗口。
2025 年 10 月 31 日至 11 月 2 日,第十三届国际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ICIG 2025)在徐州举行。本届会议由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主办,中国矿业大学承办,南京理工大学协办,吸引来自国内外图像图形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产业代表 700 余人,共同探讨图像图形技术的最新进展与未来方向。
作为中国图象图形学领域的高水平国际学术盛会,ICIG 2025 展示了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具身智能、脑机接口、空间智能等前沿研究的最新成果。
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王耀南教授,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进展,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忠宾教授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大会组织主席、中国矿业大学王军教授主持。
王耀南院士在致辞中指出,图像图形技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升级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算力的发展,图像图形学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王院士表示,ICIG 大会依托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的资源与平台优势,正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期望与会专家聚焦前沿、破解难题、深化产学研融合,共同推动数字经济与智能社会的发展。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王忠宾教授代表承办方致欢迎辞。他表示,图像与图形技术正在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更加智能化的时代,对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矿业大学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持续加强信息学科建设,深化与国内外科研机构、产业界的交流合作,为图像图形技术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王亮研究员介绍了大会的总体筹备情况。据悉,本届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 420 篇,经过严格评审,最终录用论文 137 篇,其中口头报告 24 篇、海报展示 113 篇,涵盖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虚拟现实等多个研究方向。
为拓展学术视野、促进思想交流,大会还邀请了多位国际知名专家作主旨报告。包括香港科技大学沈向洋院士、伯克利前沿基金科技顾问芮勇院士、香港大学 Taku Komura 教授、香港理工大学 Ajay Kumar 教授、浙江大学周昆教授与沈春华教授。
报告内容立足国际前沿,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启发,为与会者带来了丰富的学术盛宴。
大会期间共设置 12 场专题论坛、2 场前沿讲习班、3 场口头报告专场及2场海报展示,汇聚 60 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具身智能、脑机接口、空间智能等研究热点展开深入探讨。
与会代表们就学科前沿、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展开热烈交流,充分展示了图像图形领域的蓬勃活力与创新潜力。
同时,第六届 CSIG 图像图形技术挑战赛总决赛也在大会期间举行。本届挑战赛设置 7 大赛道,吸引了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 3000 余支队伍参赛。
总决赛中,各赛道冠军队伍围绕创新性与实用性展开激烈答辩,最终角逐出总决赛的冠亚季军及优胜奖团队,充分展示了青年科研人才的创新实力与实践能力。雷峰网
11 月 2 日,ICIG 2025 圆满落下帷幕。大会以“智汇图像,共探前沿”为主题,搭建了一个开放协作、融合创新的国际高端交流平台,汇聚全球智慧,共谋学科未来。
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本届大会在推动学术交流、促进产学研结合、助力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图像图形学领域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雷峰网 (公众号:雷峰网)
在数字化与智能化加速融合的时代,图像与图形技术正成为推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ICIG 2025 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全球学者在视觉智能领域的最新突破,也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图像图形学国际学术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未来,国际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将继续以开放的姿态、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的力量,携手世界各界,共同探索智能视觉的无限可能,助力构建更加智慧、互联的人类未来。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转载须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