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新设“应用 CEO”:原 Meta VP 加入,与奥特曼平级
刚刚,OpenAI 搞了个大动作。
CEO Sam Altman 发文称原 Instacart 的 CEO Fidji Simo 将加入 OpenAI,担任“应用业务首席执行官”的职位(CEO of Applications),而他自己则是去守住 OpenAI 的核心技术和长期战略这块内容。
新的 CEO 的头衔听起来有点长,但简单说就是:她以后要全面负责 OpenAI 的产品、尤其是 ChatGPT 这一类面向用户的应用产品。
乍一听你可能以为是换 CEO 了,但其实并不是。
Sam Altman 依然是 OpenAI 的 CEO,而 Fidji Simo 加入的是新设的一个平行岗位,负责的不是模型和算法,而是“让 AI 产品真的好用,并且卖得出去”。
在 Altman 发文不久后,Fidji Simo 也发布了一封给 Instacart 全体员工的内部信,在回顾了任期内成就的同时,也表示不会让 Instacart 不会“群龙无首”,她还会留任几个星期,直到新 CEO 就位,并且未来会继续担任 Instacart 的董事会主席,支持新 CEO 的过渡。
OpenAI 请来 Instacart 的 CEO 掌舵产品业务,表面看似温和,实则是一场杀伐果断的组织结构升级—— OpenAI 已经不再满足于做“模型第一的 AI 公司”,他们现在更想成为“产品第一的平台公司”。
新“应用 CEO”是谁?
OpenAI 之前几年主攻的是模型研发,GPT-3、GPT-4 一代比一代强,能力已经非常惊人。但在 ChatGPT 火了之后,团队逐渐发现:用户并不在意你模型参数有多少、计算速度有多快,大家更在意的是——这个 AI 到底能不能帮我解决实际问题?好不好用?能不能融进日常工作流?
你模型再先进,如果产品做得稀烂,用户照样不用你。这是科技行业从来不变的铁律。
目前 OpenAI 的产品线已全面铺开,从 ChatGPT 到 GPTs 商店、语音助手再到企业市场,早已超出技术团队单打独斗的范畴,现在的 OpenAI 迫切地需要一位真正懂产品、懂用户、懂商业化、又能带队作战的强力操盘手。
这时候,Fidji Simo 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Fidji Simo 并不是一位“空降型”高管,而是 OpenAI 多年的董事会成员,与 Sam Altman 彼此熟悉,直接免去了“新人到岗”的磨合时间。而这次她从董事职位转为执行岗位,或许可以看作是一次“内部提拔 + 外部转岗”的组合操作。
除了是 OpenAI 的老熟人外,Fidji Simo 的履历也极具说服力:
2011 年,Fidji Simo 加入 Facebook,逐步晋升为公司副总裁,负责 Facebook 主应用的开发和战略。她主导了 News Feed、Stories、Groups、Video、Marketplace、Gaming、News、Dating 和广告等核心功能的开发,推动了 Facebook 的视频业务,包括 Facebook Live 和 Facebook Watch 的推出。她在推动 Facebook 的广告业务和移动端货币化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她亲历了 Facebook 从“社交产品”到“全球平台”的成长周期,对用户增长、广告商业化、内容分发生态都有实战经验。换句话说,我们日常在 Facebook 上刷到的内容排序、短视频推荐,甚至是二手交易板块,大多出自她的团队之手。
在 Facebook 工作了 10 年后,Fidji Simo 选择了离开,加入 Instacart 董事会,并于同年 8 月接任 CEO,成为 Instacart 公司历史上首位女性 CEO。在她的领导下,Instacart 实现了盈利,并于 2023 年 9 月成功上市,期间她还推动了与零售商的合作,推出了白标电商解决方案,帮助零售商提升线上业务。
除此之外,她还创办了一家专注神经免疫疾病的健康机构 Metrodora Institute。这么一看,Fidji Simo 不仅懂科技产品,还对社会议题有着天然的关注,更加懂得用户的需求,这也正是 OpenAI 当前转向产品平台化的过程中,最需要的稀缺人才。
这次任命,释放了哪些信号?
雷峰网 (公众号:雷峰网) 预测,OpenAI 下一阶段的核心,或许不再是卷模型,而是卷产品。
过去几年,OpenAI 靠技术“惊艳全场”。但未来五年,AI 行业的主战场很可能转移到“谁能把 AI 做得最顺手”,让用户更加离不开你的产品,这或许才是长期价值的源泉。
所以 OpenAI 这次并不是要“换帅”,而是给原来的技术体系补上一个真正强大的“产品心脏”,慢慢变成“产品第一,模型护航”的模式。
而 Fidji Simo 本人的风格不算传统,她在 LinkedIn 上写得很清楚:
“我将努力打造一个强大、可控、富有表现力的 AI 产品世界,AI 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深刻的技术转折点。”
她对 AI 的理解,不是“卷参数”,而是“让每个人用上它”,并且带有明确的社会价值导向——这一点很可能也会让 OpenAI 未来的产品更具包容性和温度。
而把应用业务单列出来的行为,或许可以看做是一盘更大的局:
其实 OpenAI 完全可以不用设“应用业务 CEO”这个新岗位,而是由 Altman 继续统管全局,下面交给几个副总裁分头执行,照样可以跑。但他们选择直接设了一个平行的 CEO 岗位,让 Fidji Simo 来专门负责应用业务,甚至独立于研究、技术线之外。
这或许可以说明 OpenAI 的组织思路正在改变,他们已经清晰地意识到——应用产品是另一条主航道,得用一套完全不同的逻辑去跑。
设立应用业务 CEO,不仅是补足组织能力,更是为整个商业布局打开了一个全新窗口。
更值得关注的是,有消息称 OpenAI 最近正悄然孵化一款“类 X”的社交平台,并且这个项目目前已进入内部原型阶段,核心功能则是围绕图像生成和信息流分发,目标是在传统聊天交互之外,打造一个融合生成式 AI 与社交内容的全新平台形态。
而在这一潜在新业务方向上,Fidji Simo 的在 Facebook 的积累的工作经验就显得十分吃香,她懂用户增长,也懂产品长期演化,更懂如何在内容和平台之间建立强连接。
这当中,无论是打造社交入口,还是扩展用户内容消费场景,都不是简单的技术延伸,而是完整的产品与用户逻辑重建。Fidji Simo 的加入,或许就是为这一关键节点提前埋下的伏笔。
不过人选到位、岗位设好,并不意味着一切水到渠成。Fidji Simo 要面对的是一个全球数亿用户的 AI 产品,不断演化的功能形态,横跨 B 端和 C 端的业务压力,还有一个在全世界瞩目下不断爆红的品牌。
别看 OpenAI 现在是流量霸主,ChatGPT 也还是行业里的代名词,但压力已经实打实的来了。
根据 Similarweb 的最新数据,OpenAI 的官网访问量在 2025 年 4 月达到了 7 亿人次,比上个月涨了 25%,但同时 Google 的 Gemini 增长了 37%,Anthropic 的 Claude 更夸张,涨了 161%。
这也说明了 ChatGPT 在 Chatbot 这条赛道上目前确实没有直接对手,但这不代表这种产品形态能一直“封神”。想一直坐稳头把交椅,就不能靠一个聊天机器人吃老本,OpenAI 必须要加快扩展 C 端产品线的节奏,把 AI 真正融入到更多具体、常用的生活和工作场景里。
而这一切,恰恰是 Fidji Simo 上任之后,最需要解的那道题。
这次 CEO 的岗位“扩编”将是 OpenAI 的一场硬仗,同时也是它从“未来的技术公司”,迈向“现在的科技巨头”的关键跃迁时刻。
我们拭目以待。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转载须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