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兔IPO「生死时速」:资金承压、客户反水、对手围攻

雷锋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近日,极兔被爆计划于2023年下半年赴港上市,目标估值200亿美金。

极兔官方虽对传言不予置评,但行业的一种声音是,极兔的现金流状况和经营处境,已等不到下半年。有说法称,创始人李杰甚至直接下达命令,要求极兔必须在2023年Q1递交招股书,尽早上市。

坊间传言,为了让即将公开的财务数据更漂亮,近期极兔让员工每天疯狂加班加点拓市场、做增长,甚至发生了极兔的员工,找第三方公司买流水做数据的情况,让圈内大跌眼镜。

2021年融资20亿美金的极兔,看似资金充沛,可实际上,手上的百亿现金烧得远比外界想象中更快,东南亚主战场更是受到对手的强势反击,还接连遭遇了大客户的反水……

内外交困下,2023年或许是极兔IPO的最佳时间窗口,一旦错过,能否撑起200亿美金的市值,未知变量会越来越多。备受行业羡慕的融资大王极兔,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01极兔的“众叛亲离”

“极兔主战场起火了。”知情人士告诉雷峰网,2022年极兔在东南亚市场,基本维持盈亏平衡,过着拆东墙补西墙的日子:印尼、菲律宾市场还能贡献正现金流,但在泰国、越南亏损巨大。

在越南,极兔的仓库订单被Shopee直营狠踩;在泰国,因卷入与Flash、嘉里物流的价格战,亏损尤为严重。

业内粗略估算,极兔在泰国和越南的亏空,加起来几乎等于印尼和菲律宾赚的钱。东南亚主阵地无法贡献利润的同时,极兔在中国市场的扩张也消耗着巨大的现金流,使得其处境更加雪上加霜。

挟代理与资本,杀入国内

就在李杰宣布回国做业务后,渠道商和投资界瞬间被点燃。OPPO的全国代理商们一呼百应,全国有六省的仓库都免费租给极兔。

更夸张的是,有说法称李杰给投资人们发了几条微信,就搞来了OPPO地方经销商的10亿多美金。在李杰的带领下,极兔执行力爆表。

2020年3月,李杰扬言两年冲到日单量2000万的目标,最终仅用了10个月。2021年10月,极兔更是作价10亿美金收购百世快递,令行业咋舌。

消息称,极兔收购百世的重要目的,一方面是拓展产能,另一方面是为了拿下淘系的接口。

李杰和他的极兔完美践行了《孙子兵法》中的军争之道: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动如雷震。

不过与东南亚佛系的竞争环境不同,国内友商们同样是孙武笔下最骁勇善战角色的化身,如风、如火、如雷霆。风火与雷电之间的碰撞,让中国的快递市场早已卷出天际。

极兔在国内起网的难度非比寻常,为了抢占市场,极兔甚至打出8毛人民币发全国的最低价。不过这种低级价格战因多重因素很快被叫停,极兔擅长的闪电战也逐渐变成了拉锯战。

其次,闪电战带来的必然后果是管理模式的粗糙和心态的焦灼,为了尽快结束这场战斗,极兔只重用自己熟悉、听话的嫡系部队。

雷峰网了解到,极兔与百世快递的整合不顺利,整合后单量也不及预期。极兔收购百世后,在业务上,只信任自己的嫡系——让原OPPO体系的加盟商吞并百世系。

偏袒的代价是数千家百世加盟商集体出走,同时带走了客户资源。

那段时间,百世的订单暴跌,原来百世来自淘系的订单,很大一部分都流向了极兔的死对头——通达系。而关于淘系接口的数字也不及预期,目前占比只有10%左右,这非常影响极兔在国内单量的上涨。

拼多多不再“忠诚”?

拼多多曾与极兔一直相互成就。遥想当年,黄峥屡次请求极兔回国发展;2020年的蜜月期,极兔一度有95%的国内包裹来自拼多多。

然而鸡蛋不会只放在一个篮子里,二者鸾凤和鸣的时间并不长。不久后,拼多多开始扶持其他物流快递公司;极兔也积极与淘系合作。

带着诚意和性价比的极兔,确实博得了淘系商家的一时欢喜,只不过当大量商家试用一段时间后,还是选择了离开。抛开磨合、扶持等客观因素,核心原因之一是极兔的履约时效不够稳定。

与此同时,极兔在国内的产能开始不足,2022年底,部分消费者发现在淘系购买的商品,选择极兔配送出现了原路返回的情况。

兜兜转转下,当前极兔仅有20%的订单来自淘系,还要面临继续下跌的风险。外界原本以为拼多多跨境业务Temu会给极兔创造不少的想象空间,可实际上后者只赚了波流水,并没多少利润进来。

尽管目前Temu给极兔的日订单包裹有8万票,但极兔的报价刨除人工等费用基本不赚钱。

在此节骨眼上,行业又传来极兔涨价的消息,Temu开始寻找履约更好、价格更低的物流商,并加大对极兔友商的派件(雷峰网将推出《围剿亚马逊系列选题--第一篇:Temu输不了》,详情请联系代润泽dairunze)。一系列“众叛”,其实都指向了一个问题:极兔让他们缺乏安全感。纵使是与极兔情同手足的Shopee,也时刻提防着往日的恩人。

Shopee的倒戈

2015年,Shopee CEO冯陟旻于亲自带着十几个业务伙伴跑到印尼首都雅加达,拜会极兔团队。

登门后一行人才发现,迎接他们的最大挑战并非能否谈拢合作,而是第二天能不能竖着走出去。

极兔盛行酒桌文化,从创始人李杰到公司核心骨干都特别爱喝、能喝,一身的江湖气。

据说李杰在雅加达北部有一座别墅,专门用于摆酒宴。下属找李杰汇报工作,也会被拉去喝酒。

而极兔和Shopee的合作,也始于一场酒局。

双方从当天下午一直喝到第二天凌晨。席间,极兔团队开始连环敬酒,冯陟旻一行人盛情难却,杯杯奉陪,很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

冯陟旻此行是来和极兔谈合作的。当时Shopee刚刚起步,想靠“包邮”这个卖点打开局面,需要极兔这个物流服务商的支持。

极兔虽然靠着承运OPPO的手机订单在印尼崭露头角,但公司继续做大,仍迫切需要更多的订单。

于是,酒酣耳热之际,双方袒露胸襟,相谈甚欢,当即拍着桌子决定手拉手一起打江山。

这场酒局后,极兔和Shopee开启了长达数年的蜜月期。

李杰等人与客户一次次的金樽对月,也成为了极兔在东南亚地区野蛮生长、逆势崛起的缩影。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对曾经亲密无间的伙伴开始心生嫌隙,不安全感弥漫。更多内幕,添加作者姚单微信 ydinitialheart。

无论是拼多多还是Shopee,对极兔安全感的缺失,来自三方面。

一是极兔国内履约时间不稳定;其次在物流商选择上,电商平台不想把鸡蛋重点放在一个篮子里,Lazada自废武功的三年,症结源自与单家物流商利益绑太死,这背后与Lazada一名多年未被阿里踢出局的创始元老有关,详情添加作者微信,了解内幕。

更重要的是,无论国内亦或是东南亚,由于极兔掌握了电商平台最核心的爆品数据和用户购买频次数据,巨头们一直忌惮极兔揭竿而起自己做电商。毕竟极兔自己做电商的话,对保障其打底物流订单量将大有裨益。

曾与极兔同舟共济的Shopee,不仅看到了Lazada的前车之鉴,它还发现,极兔正在Shopee的业务边界疯狂的试探:Shopee要代运营公司,极兔孵化了Jet Commerce;Shopee要品牌卖家,极兔就投资、孵化了一个专门做卖家的团队,现在他们已经成了Shopee各个品类的Top5卖家。

Shopee十分担心杀红了眼的极兔,一路冒进把战火烧到自己的主阵地,早在2021年,Shopee高层就意识到不能让极兔掌握自己的数据信息,要阻断极兔与卖家的直接联系,内部非常严肃地讨论过对策。

知情人士还称,Shopee能拿到极兔的业务数据,推算出后者的净利润后,再制定不菲的抽成比例。

不过现实是,极兔吃掉了很多Shopee的利润,印尼市场的毛利率甚至超过30%。没有安全感的Shopee,死死地将利益控制权揣在自己手里,让极兔可以被牵着鼻子走。

而Shopee背负着巨大的盈利压力,需要自建物流降低成本。以印尼市场为例,shopee目前正在投入大量资金建仓、组建快递车队甚至购买船只,以满足岛国印尼的配送需求。

一旦Shopee构建起自己的快递网络,极兔就可能变得可有可无,这对于极兔而言无疑是创办以来一次巨大的挑战。

极兔的余粮能消除不安全感吗?

三个不安全感上,极兔十分被动,但也只能消弭一个:扩大国内产能,提升履约的稳定性。

2023年开始,极兔的分拨中心开始加派投入,只不过这又是一个烧钱的无底洞。

以行业老前辈中通为例,当年为了增加产能,一年投入50-60亿人民币。这笔钱谁也逃不了,极兔也不例外。

而且在新兴五国市场,极兔也还在烧钱。在此情况下,20.5亿美金的融资,其实并不耐烧。此外,极兔还欠着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 10亿借款。

“可以说,极兔今年的压力非常大。”消息人士透露,极兔在前一轮融到的资金,仅够维持1-2年。

因此,在业务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节点上,尽快上市融钱是极兔的最佳选择。

这就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个,极兔如何上市后保持高市值?

前文提到,极兔在东南亚市场盈利情况一般,如果不解决国内盈利问题,以当下的处境,很难确保上市后长期保持高市值。

第二个,极兔的融资能力是否依然强劲?

消息称,目前为止极兔没用完2021年淡马锡投的2.5亿美金。这笔钱,除了用于开拓新市场,也要给母公司按8倍PS的价格回购老股。

尽管极兔正着手最新一轮融资,然而如果持续烧钱,业内分析称,公司不见得能拿出按200亿美金估值来回购老股的钱。

综上,上市后的极兔市值一旦下跌,再缺乏融资能力,尽管不至于崩盘,但所造就的业内神话故事将被蒙上一层阴影。

虽然极兔面前的问题重重,但不妨碍它是继TikTok之后,新生代出海的最佳模板之一。

回看极兔这些年,从菲律宾保安枪下颤颤巍巍的一介草莽,到众巨头相继拜码头的东南亚快递一哥,又到现在被伙伴倒戈,极兔这些年经历了什么?
02财阀枪下的极兔,硬杠菜鸟、嘉里、Flash

极兔内部流传着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那年菲律宾,一位颇有权势的财阀的别墅外,绿树掩映之中,几个中国面孔拾阶而上。

他们还没来得及接近别墅的大门,斜刺里忽然冲出几位荷枪实弹的保安,将他们团团围住。子弹上膛冰冷清冽的金属碰撞声划破空气,透着丝丝寒意。

被包围的几个中国面孔尽管内心慌乱,但还是强自镇定,不疾不徐地道明了身份和来意。

原来,他们都是极兔速递的员工,来这里是希望和财阀谈合作的。

彼时,在印尼崭露头角的极兔准备开拓菲律宾市场,正四处寻找订单。

东南亚国家的重要产业几乎都掌握在当地财阀的手中,极兔想要在菲律宾拿订单,免不了要找这些财阀“拜码头”。

此前,他们数次约见这位财阀,都没能得到见面的机会。毕竟当时极兔还只是一家普通的小快递公司,在菲律宾市场更是毫无根基,不被重视也很正常。

极兔的人不甘心就此放弃,他们的行事风格是:你一再拒绝,我就一再上门,一直沟通,直到把订单谈下来。

既然约见未果,他们便决定直接闯到财阀的家里和他谈。这才有了前面这个我们只有在黑帮电影里才能见到的画面。

菲律宾是一个可以合法持枪的国家。如果有人私闯民宅,主人是有权直接开枪将其击毙的。可以说,极兔的人完全是在冒着生命危险谈订单。

最终,财阀被他们不怕死的精神所打动,开始了与极兔的第一次合作。极兔就此在菲律宾打开了局面。

这个故事堪称极兔在东南亚开基立业的最佳缩影,后来被极兔官方拿来在发布会上反复宣讲。

极兔IPO「生死时速」:资金承压、客户反水、对手围攻

在许多关于极兔的叙事中,极兔人的冒死精神和团队战斗力都被视作其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据说极兔早期在东南亚各国开疆辟土的元老都是从国内派出去的,战斗力特别强。相比于东南亚本土的华人,他们更加大胆和富有冒险精神。

一位在东南亚市场深耕多年的卖家告诉雷峰网,东南亚那些老牌快递公司背后其实都是华人——华人老板和华人代理商。但这些人可能在东南亚待久了,被同化了,相比真正从中国过去的那批人,还是少一些干劲和精气神。

而且中国人在海外格外团结。一个颇有意思的细节是,极兔的许多高管都和创始人李杰一样是光头。

起于OPPO,成于电商,极兔开启极速狂飙

极兔能够在东南亚以黑马之姿异军突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毫无疑问是OPPO。

创立极兔之前,李杰曾是OPPO印尼的创始人,2013年带领OPPO团队开辟印尼市场,一年后就把市场份额做到了7%。

出身OPPO系的极兔,最早便是靠承运OPPO手机起家的。

过去几年,OPPO在印尼的市场份额不断攀升。根据Counterpoint发布的2021年印尼智能手机出货量榜单数据,OPPO拿下印尼第一的位置,占比高达21.8%。OPPO庞大的订单量为极兔提供了稳定的业务保障。

除了充足的订单,OPPO也为极兔起步提供了资金支持。OPPO创始人陈明永是极兔的早期投资人之一以及董事长。

极兔内部有一种说法,极兔的英文名称“J&T Express”中的J和T分别代指的便是 Jet(李杰)和 OPPO 的老板 Tony(陈明永)。由此可见极兔和OPPO的关系之密切。

快递业务实际是一个不断织网的过程,很重也很慢。极兔之所以能够在短短时间内碾压本土老牌快递公司,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OPPO经销商体系的强大势能。

据了解,极兔快递站点的分销商、代理商很多都是原来OPPO体系下的经销商。他们之前跟着李杰从OPPO上赚到了钱,十分相信李杰的能力,认为李杰一定也可以带着他们从极兔上赚到钱。

这些人看起来只是极兔的外部代理商,但和极兔的关系却比一般代理商更加紧密,配合起来,远比那些本土快递公司更加高效。

数据显示,2017年OPPO在印尼所有城市拥有超过20000个经销商伙伴。以此为根基,极兔仅用两年时间就在印尼打造了10000+的物流车队和4000+的快递网点。

团队战斗力和OPPO系的资源扶持,固然是极兔快速崛起的重要因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在于,成立于2015年的极兔恰好赶上了东南亚电商平台的浪潮。

极兔IPO「生死时速」:资金承压、客户反水、对手围攻

物流的核心是商流,只有掌握了足够多的订单,快递公司才能够支撑起庞大的网络,摊薄包裹的运输成本,从而实现盈利。当前,电商无疑是商流效率最高和最密集的行业。在国内,四通一达便是借着淘系平台庞大的商流才迅速成长起来的。

数据显示,2015年东南亚地区电商市场规模仅55亿美元,2017年接近110亿美元,2018年更是蹿升到超过230亿美元。自2015年以来,单是Lazada、Shopee和Tokopedia这3大东南亚电商平台的总规模就增长了7倍以上。巨大的市场增量为极兔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当时,极兔与亚马逊、Lazada、Tokopedia、Shopee等主流电商平台陆续达成了合作。TikTok入局东南亚后,订单也是第一个给了极兔。而其中对极兔助力最大的,无疑是作为东南亚第一大电商平台的Shopee。

2015年与Shopee的那场酒局之后,极兔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极速狂飙之路。

靠着Shopee的庞大订单量,极兔奠定了在印尼的江湖地位,并迅速成长为东南亚第一梯队的快递公司,在2019年拿下了约20%的市场份额。

而改善了物流服务的Shopee也飞速增长,超越Lazada,一举拿下了东南亚第一电商的桂冠。

手握好牌,菜鸟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极兔和Shopee的珠联璧合固然令人艳羡,但更早手握一手好牌的其实是菜鸟。

早在2014年,菜鸟就推出了跨境物流解决方案,尝试走出国门。

两年后,阿里以10亿美元控股了彼时还头顶东南亚第一大电商平台桂冠的Lazada。一手电商,一手物流,二者协同,阿里完全有机会在东南亚市场干出一番大作为。

事实上,菜鸟在东南亚市场的存在感很弱,不仅远逊极兔,甚至还不如东南亚本土的物流公司。

这与其定位有关。

以跨境为例,业务层面,菜鸟不仅整合Lazada,还整合速卖通、天猫国际、天猫出海等业务。

2015年阿里开始了对Lazada的收购,东南亚成为菜鸟国际化布局的重要战略要地之一。

2017年1月,万霖担任菜鸟总裁,同年,菜鸟外派了一批技术骨干到Lazada进行业务整合。

由于菜鸟将业务分为天网、地网和人网。天网针对的是数据层,按照这个逻辑,菜鸟决定先整合仓,再整合OMS。

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很快大家发现,尽管面前的业务体量只有几亿美金,实操下来让大家窒息。

“这明摆着就是一堆外国人写的烂代码!”

因此,团队将Lazada的仓并到菜鸟仓体系,数据打通就花了一年的时间。

然而光整合了仓,还不足以将菜鸟的整个支撑网连成线。

2018年菜鸟又整合了Lazada的OMS,串联前后台,这期间也发生了诸多问题。(详情请关注雷峰网,我们还将推出阿里国际化相关选题,欢迎添加作者微信nanjieyu,聊聊阿里出海那些事)

极兔IPO「生死时速」:资金承压、客户反水、对手围攻

不仅做业务整合,菜鸟在2017年后开始在东南亚走重资产模式,加大投入建仓。

尽管投入力度不小,但菜鸟在东南亚的业务进展却并不尽人意。

一些东南亚卖家甚至都没使用过菜鸟的服务。甚至市场上出现了“想法布局很恢弘,能真正落地的业务少之又少”的声音。

与极兔等激进的扩张策略不同,菜鸟沿袭阿里的特征,习惯性提出3-5年的战略计划。

然而这样的战略方针,被一些行业人士质疑。

一种观点认为,在国内,菜鸟可以依托淘宝、天猫庞大的订单量和发达的基建,然而东南亚是另外的世界。由于在东南亚没太多的选择,外加Lazada和菜鸟业务强绑定,久而久之,菜鸟与最活跃的卖家群体逐渐脱节。

当行业出现了价格战,缺乏订单量让菜鸟在价格上不占优势。

战略是否适用在东南亚,有待时间来验证,我们也欢迎大家来讨论。

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又没对标企业,菜鸟的组织架构也与大部分物流企业不同。

传统的快递、物流公司,在管理上呈金字塔结构,而菜鸟的高管在十人左右浮动,每个人又负责不同的业务。

而且,菜鸟内部有诸多项目组,又有对应的项目经理。

如此扁平化的管理,对某款产品或业务一旦没有统一的标准,呈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各个团队间的协同效果也会打折扣。

菜鸟的运营体系也是按国家划分,阿里体系各领域的事业线以及单独的物流部门,跟菜鸟的划分又不清晰。

至此一段时间里,Lazada在开放第三方物流之前,又贵又慢被诸多卖家诟病。

蒋凡对此非常焦虑。蒋凡接管阿里海外后,不止一次开会讨论Lazada的物流问题。

坊间消息称,在会议上,蒋凡和万霖进行了激烈地争论。

蒋凡认为,菜鸟不该独家霸占Lazada的物流业务,因此Lazada必须开放第三方物流。

结果上,集团通过了蒋凡的方案,Lazada开放了第三方物流,而蒋凡和万霖的关系也闹得很僵。来回拉扯之间,菜鸟也并没有对极兔造成实质性的冲击。

拳打Flash、脚踢嘉里,极兔苦战泰国市场

2019年,极兔杀入泰国市场,与嘉里物流、Flash上演了一场长达三年的“三国杀”。

嘉里物流是典型的老牌物流公司,自2006年以来,已在泰国耕耘了近20年,可谓根深叶茂,号称泰国版顺丰。

Flash虽然年轻,2017年5月才成立,但发展势头惊人,连续多轮获得阿里eWTP基金等实力投资机构的加持,如今已自称是泰国最大的快递公司。

为突破新旧势力的封锁,快速在泰国市场站稳脚跟,极兔展开雷霆攻势。仅用一年,就在泰国开设了300多家网点。与此同时,大力推广价格低至9.9泰铢的快递包邮活动,长期霸屏泰国的地铁站和电视媒体。

面对极兔的来势汹汹,Flash积极应战,迅速推出了价格低至10泰铢的包邮活动。作为参照,同行的单价基本在20-30泰铢。

Flash的剧烈反应并不令人意外,它和极兔类似,都是依靠电商件起家。极兔杀进泰国市场,首当其冲的就是它。而且,泰国是其大本营,Flash退无可退。所以它一定会努力保住在泰国市场的地位,一直烧钱补贴跟极兔打价格战。

相比之下,嘉里物流的态度则显得暧昧不清、摇摆不定。其官方曾表示,面对初创企业用价格、补贴来烧钱竞争,公司拟在产品细分上发展重型运输服务、冷冻快递服务等。

言下之意,嘉里物流并不准备与极兔和Flash正面硬钢,而是准备避其锋芒,通过业务的差异化来杀出一条路。

因此有业内人士称,“嘉里物流被极兔、Flash卷得有点不知道怎么打价格战了。”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嘉里物流在一门心思盘算着怎么盈利,股东们都不想亏损。

这种猜测并非没有道理。

据传,它们斗得最激烈的时候,快递价格曾一度最低只有7.7泰铢。

而此前一直盈利的嘉里物流也罕见地出现了亏损,2022年上半年电子商贸及快递业务亏损了3.93亿港元,市场份额甚至不及Flash。

嘉里物流在财报中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其泰国子公司Kerry在2021年下半年和2022年上半年陷入了价格战导致的。

极兔IPO「生死时速」:资金承压、客户反水、对手围攻

或许正是出于这样的考量,2021年下半年,嘉里物流以146亿元的价格将51%的股权卖给了顺丰。

嘉里物流与顺丰的牵手堪称一场双向奔赴。一方面,面对极兔和Flash的猛烈攻势,嘉里物流需要找到一棵好乘凉的大树;另一方面,顺丰也需要嘉里物流填充其业务,以在战略上防备极兔。

顺丰在东南亚的业务布局,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先是落子新加坡,而后又覆盖了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

不过折腾了十多年,顺丰国际在东南亚基本没泛起什么水花,大力布局的顺丰小包业务始终不见起色。

业内分析,顺丰主要是在运力和干线上花功夫。如果按照揽、干、仓、配来讲,它只是把国内的揽收和干线做了,却没有做目的国的仓配和最后一公里能力建设。

而且顺丰国际的战略始终摇摆不定,到底是干B2B还是B2C,是做干线还是落地配,每年都在调整,目前还处于变数阶段。

以至于大家调侃,顺丰在东南亚最大的成绩就是收购了嘉里物流。

不过,顺丰与嘉里物流的融合也并不顺利。

收购之初,顺丰国际未确定在东南亚到底是以嘉里物流为核心,还是将顺丰国际与嘉里物流合并。战略上的摇摆不定,使得团队陷入了剧烈的动荡,这加速了顺丰国际部原负责人的离开,原来的团队也随之解体。

据知情人士透露,嘉里物流卖身顺丰符合股东的利益,却并不为团队所接受。“嘉里物流那帮人看不起顺丰,觉得顺丰这帮人赚的是时代红利。顺丰也就几十年历史,在国际板块的积累还是不够,而嘉里物流纵横东南亚这么多年一定是有沉淀、有积累的”。

业内人士猜测,顺丰国际和嘉里物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业务,这两个团队有可能整合成一个团队,对外可能会根据市场的接受度而考虑用顺丰品牌或嘉里物流。如果嘉里物流这个品牌的市场接受度比较高,也可能继续留着,两者合并存在不确定性。

雷峰网最新了解到,经过一年时间的摸索,顺丰最终决定将国际业务全部转到嘉里物流,并且不走自营了。

顺丰国际与嘉里物流的融合问题,实则折射出中国企业与东南亚本土企业的合作现状——内斗撕扯。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京东跟泰国Central的撕逼。去年6月泰国Central被曝以文化和工作方式的差异为由,计划从合资电商平台JD Central撤资。如今京东关停泰国站、印尼站,验证了此传闻是板上钉钉之事。

回到这场快递“三国杀”,极兔的雷霆攻势虽然逼得Flash应战、嘉里物流卖身,但战争打到现在, 它仍未将泰国市场拿下,泰国业务亏损非常严重。

根本原因在于,泰国市场掌握在当地财阀手中,竞争局势复杂,不是有钱进去就能打。尤其是Flash这种泰国本土发家的企业,背后的利益盘根错节,这种优势是极兔所不具备的。

事实上,极兔之所以可以主导东南亚市场多年,多少也是因为背后涉及到本地股东的利益。

极兔的战斗力是本土公司所不能比拟的,本地股东踢不开它,就只能支持中国人来干。苦战泰国只是极兔窘境的一个缩影,随着战线越来越长,极兔的树敌正越来越多。

在东南亚国家,违规为卖家提供双清包税、包税通关服务,帮助卖家做虚假交易以及骗取清关资质,是行业常态。这成了行业内恶性竞争、相互举报的“弹药”。

有卖家向雷峰网 (公众号:雷峰网) 透露,东南亚邮包中,灰清业务比正规业务还多。过去几年野蛮生长的极兔,难免有一些业务不合规,这很容易成为竞争对手的靶子。

即将IPO的极兔,未来想走上正规化发展的道路,势必需要砍掉这部分不合规的业务。尤其是在极兔被曝出正在筹备上市的背景下,业务合规化更加显得迫在眉睫。可一旦将这些业务全部砍掉,极兔的增长必然会受到影响。

先抓合规还是先抓增长,这对于极兔是个两难的问题。

内外交困之下,好消息是,极兔仍有时间。

雷峰网将推出京东国际东南亚七年之痒、阿里国际化、顺丰再战东南亚相关选题,欢迎添加作者微信LW_PLUS互通有无。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转载须知 。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雷锋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