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奇点大学:这忽悠能力也是醉了

雷锋网  •  扫码分享

如果问最近国内哪所大学最火,很可能得到的答案会是“奇点大学”,这所来自美国的“民办高校”受邀成为 百度 BIG大会的嘉宾。本周它的三位教授来中国在北京太庙办了一天的公开课,前往听课的媒体、自媒体等各路人士在回来后大发感慨和受到的各种启示。至少在小编的朋友圈是这样:

奇点大学公开课学习感受——我们穿越星际,就是为了回到家园。这次学习,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思维的跃迁。

全天参加奇点培训,就记住了一句话:不牛逼就傻逼,不颠覆就被颠覆,你看见的天空并不是界限,要死也要死在星际穿越的路上。

……

更不用说还有各种长篇总结性文章。

这所被各种文章吹成神一样的“大学”:“每一个毕业生都有望成为亿万富翁、未来世界的领袖”,“比牛津、MIT和哈佛大学更加高端”,“位于NASA研究中心院”……之所以“大学”要打上引号,是因为它是一所未经授权的教育机构。然而它真的有这么牛逼吗?

实际上,早在2009年cnet就发文质疑这所大学,标题是“ 奇点大学:希望还是炒作?”

把科幻概念和科学揉合在一起

先从它名字的来源开始说起,奇点大学的“奇点”(Singularity)是科幻小说中一个很流行的概念(注意,是科幻小说不是科学)。“奇点”是一个时间点,指当科技进步到一定程度,机器已经智能到可以自行复制并飞快进化,此时人类已经无法理解或是控制它们了。简单地说就当人工智能已经超越人本身的那一刻。关于“奇点”很有名的一本科幻小说《奇点临近》就是这所大学的创始人之一 Ray Kurzweil写的。

图片来自wiredcosmos

无法确定到底有没有这样一个“奇点”,毕竟这是科幻小说。但在我们半信半疑的时候,有人已经开始推销这个概念,并寄把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联系起来。这就是“奇点大学”的诞生。

这所大学面向学生和企业高管,其教学目的是“通过采用迅速发展的科技来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大挑战,比如贫困、饥饿和流行病”。它开设的课程包括未来学、计算机、生物科技、纳米科技、医疗、能源、人工智能等各方面的前沿科学。

“听起来都很好,”cnet记者 Peter Glaskowsky这样写道,“但我很怀疑Kurzweil、Diamandis和Page是否真的认为贫困、饥饿和疾病的解决方法是科技。”因为在我看来,“还不如让学生和高管们去上一些哲学、政治、社会学和历史学课程——这些他们不熟悉的领域与上述人类面临的挑战有着更直接的关联,也是更直接的解决方式。”

“我去过两次Kurzweil的奇点峰会,但是一个字都没写,因为我觉得没有什么值得写的东西。这些峰会很多甚至跟奇点完全无关。”接着他总结道,“如果奇点大学能够为社会带来一些好的结果自然是不错的,但我怀疑它就是一个个更长更累人的会议,把科幻和科学揉合在一起向我们推销一个甚至不那么美好的未来。”

似宗教的神龛,似魔鬼的步伐

谎言重复千遍就成了真理,奇点的概念不能说是谎言,但确实是个未被验证的观点,被说的写的多了,也有越来越多人相信,类似宗教一样的信仰——21世纪聪明人的科学宗教——某种程度上类似于2012世界末日的说法。

根据《奇点临近》官方的预测,奇点到来的日子是2045年左右,至于为什么是那一年以及到底会不会是那一年我们谁都不知道。很可能到时作者都已经不在人世(他已经66了),还怎么去找他解释呢?就像预测耶稣降临或是世界末日一样,重要的是自圆其说,把概念卖出去。

Ray Kurzweil,图片来自wired

奇点大学也不认为自己在推销一个宗教概念。 有网友在Quora上提问“奇点是不是聪明人的宗教?” ,他说:“感觉起来非常像,(他们)总是在笼统地讲一些不确定、无法预测同时又很复杂的概念,就像是21世纪的教堂——丢出一大堆的信息,然后等着下面的听众被这‘深奥’所折服。”

“我热爱奇点、科学、科技和未来——但很多说法都太过模糊和不确定,缺乏足够的支撑,有些宗教的味道。未来会越来越好,人工智能、机器人、3D打印以及永生,这些我都知道,但是否能更加现实一些。”

底下的回答中被顶最多的是来自奇点大学的教授Brad Templeton的回答,他觉得这并不是宗教,最多只是有点像,理由总结起来就是“这只是在指明一个科技的大方向,并不是让人去信仰它”。

那么到底是什么会把我们引向奇点呢?这个时候就需要提到指数增长曲线(exponential growth curves),这也是奇点大学的演讲经常提到的观点。

指数曲线是什么鬼?

和奇点一样,指数曲线也会让你听起来热血沸腾,感觉未来就在眼前。理解起来也不难,就是科技呈指数级地发展,而奇点就是因此而临近。奇点大学非常推崇这个概念,到了甚至连他们课程使用的WiFi密码都是“12481632”,因为这是指数增长。

“科学呈指数发展”实在是非常模糊的说法,往具体了怎么解释呢?可以看看去年 Wired对 Peter Diamandis的采访 ,他把柯达的破产归咎于“没有理解指数增长”。“1996年,柯达市值280亿美元,年营收160亿美元,拥有14名员工,它发明了数码相机。然而在2012年, Facebook 10亿美元 收购 Instagram,这家指数公司仅有13名员工。”这样的例子让你理解了指数曲线吗?反正我是没有理解。

我们可以再听听另外一位奇点大学教授的说法,教授纳米科技的Ralph Merkle说,“制造将变得越来越便宜,几乎任何产品都将变成1美元每公斤或是更便宜(不考虑设计和授权成本)。我们将拥有能自我复制的生产系统和分子电脑。如果你从事制造业,快往多样化发展吧。”

听起来很震撼,实则根本经不起推敲。话说1美元一公斤的是什么产品?手机吗?现在还有什么产品是论斤卖的?难道到时候买手机就说“老板给我来一斤”?

如果我们尝试更准确地去理解——它到底是指哪条曲线呢?从“1248……”可以得知,它指的是y=2^x方程的曲线,见下图中蓝线。

实际上,没有哪家公司能以这样的曲线持续增长,即使非常成功,在变得庞大以后增长速度也会慢下来。

奇点大学到底在做些什么事情?

有一件事是我们都知道的——到处开大会,演讲,宣传奇点和指数曲线,举例:百度BIG大会。另外两个主要业务是课程和孵化器。

课程包括面积青少年的XYC,面向毕业生的GSP,和面向高管的EP。学费高昂,2015年的GSP课程学费是29500美元,据说学生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每一个都能成为改变世界的人”。那他们都学到什么了?可以看看 GSP 2014届学生的成果展示 。多是一个个“创业项目”(假设自己在创业),看完小编也是醉了。

它们的表面工夫看起来都很完美,有视频、有网站、有团队、有产品概念,几乎让我相信这已经是一家创业公司了,但是全都没有产品,连原型都没有,也没有解释产品的技术原理。比如 besense智能卫生巾 ,进入他们网站你会觉得这款产品已经做出来了,可当你点击App下载链接却发现完全点不动。其它项目也是如此,很多让你sign up,小编用邮箱注册后收到这样的邮件,见下图,那个链接仍然是项目官网。

还有很可笑的一个项目是 EMC (指数汽车),它要让燃油车变成油电混动车,结果官网在YY了一大堆伟大愿景后(也不提技术怎么实现)说我们在 indiegogo众筹一辆车 (目标7000美元)来实现这个项目——话说交得起30000美元学费,加上如果真有这技术,会没钱买车?也是醉了。估计他们交的学费都花在做视频和网站上去了吧。

孵化器要靠谱一些,有一些成功的项目,比如Getaround、Made in Space、Matternet等,但也远没有宣传的那么夸张,硅谷做得比他们好的孵化器多了去。

今年1月奇点大学推出自家的风险投资基金,金额为5000万美元,帮助解决“人类面临的大挑战”,相对他们的使命,这VC的规模实在不大。

奇点大学在社交媒体上的存在也算不上强, Twitter 上关注者3.74万, Facebook页面 有41171 位用户赞了和3882 次访问。

总结

奇点大学就是:

1)顶着“奇点”的科幻概念;

2)胡乱解释一通的“指数增长曲线”;

3)到处演讲开会推销前两个概念;

4)贵得要死又不靠谱的课程;

5)勉强靠谱但配不上这么大使命的孵化器和风投基金。

一个未来学家和一个科幻小说作家办的创业学校能有多靠谱呢?还不如Tim Draper办的Draper University,至少后者曾领导一个20美元的风投基金。(不是广告,后者也是槽点颇多,暂且不吐)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