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有了AI,人生还有意义吗?

加速会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李开复:有了AI,人生还有意义吗?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七个作家”(ID:qigezuojia) ,作者李开复

2017年初,阿尔法狗化身master接连击败包括聂卫平、柯洁、朴廷桓、井山裕太在内的人类围棋高手,拿下全胜战绩,引发了新一轮对人工智能的讨论。很多读者在后台留言,就像《真实的人类》里面那个女儿的疑问:如果未来有了 AI ,为什么还要努力?“七个作家”特邀创新工场创始人,博士李开复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和大家分享他的看法。

黑格尔说,“真正有价值的悲剧不是出现在善恶之间,而是出现在两难之间。”在普通公众眼中,人类与 AI 的关系,正处在这样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研发AI,自是为了帮助人类、解放人类,可万一超级AI将人类取代甚至征服,该如何是好?

科幻美剧《真实的人类》已播出两季,剧情中,人与有意识的合成人(AI)的共存是旷世难局,引得观众浮想联翩。真实生活里,重出江湖的阿尔法狗在棋枰上举重若轻,面对绝顶高手,转瞬间赢下60场,不仅棋界震惊,公众也叹为观止。就连马克·扎克伯格利用AI技术自建智慧家居系统Jarvis的努力,也在网上传得神乎其神,每个人都像亲见了一台活的C-3PO机器人。

李开复:有了AI,人生还有意义吗? 那么,AI真如大家所恐慌的那样,不久就会控制和征服人类了吗?

其实,科学家、工程师眼中的AI完全是另一副模样。今天的AI只是计算机理解和执行人类任务的一种方式,和人脑之间的关系不大。所谓的神经网络,也只是建立在神经元连接机理的极粗浅抽象上的数学模型,根本谈不上对大脑的仿真。技术上,看不出今天的AI有什么超越人脑的可能。AI在可见的未来,将一直是人类的工具。我们让AI做什么,它就做什么,与人类发明的汽车、飞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是否有可能,很多年后的某一天,AI突然变得比我们聪明,可以凌驾于人类之上?首先,这个可能非常小。严格说来,一部机器是否聪明,这件事本身就是含义模糊的、可以推敲的。其次,就算AI拥有意识和超级智慧,他们为什么一定会与人类为敌?这种虚幻问题,还是留给科幻作家去探讨吧。

即便如此,今天的AI仍给我们提出了不小的挑战。AI可以在不少具体的工作(比如围棋)上做得比人类更好,学得比人类更快,那么,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AI可以在许多工作中取代人类,那么,人类的价值该如何体现?

回顾人类文明发展,新科学、新技术总会在不破不立的因果链条中引发社会阵痛:布鲁诺因捍卫和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烧死;奔驰之父,德国人卡尔·弗里特立奇·本茨在1885年制成的世界上第一辆马车式三轮汽车也曾被人嘲讽为“散发着臭气的怪物”——我不算有神论者,但有时会乐观地认为,先进技术的出现,或许是“造物主”的善意,或是人类集体意识的英明决策,一边把人类从旧的产业格局和繁重劳作中解放出来,一边如鞭策或督促一般,迫使人类做出种种变革。比如AI,它一边释放巨大生产力,免除人类继续从事繁冗工作之苦,一边又在用可能出现的失业问题提醒人类:你应该往前走了!

我们的时代,正进入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随着科技进步,AI技术将在大量简单、重复性、不需要复杂思考就能完成决策的工作中取代人类。汽车将不需要人类来驾驶,人类翻译的工作将逐渐消失,人类交易员目前已开始被计算机取代……可能产生的失业问题必须有解决方案。人类社会如何接纳在AI时代失去工作的人?人类历史从未像今天这样复杂、玄妙。AI将创造更多的财富,也必然创造出大量新的工作岗位——更多的人可以转到新的岗位,一部分人可以因社会财富的丰富而选择更加自由的生活,或依赖于全新的社会福利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分人将会被机器所“养活”。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抉择:到底是要做一个天天领着政府福利,躺在家里玩游戏,身形如电影《机器人总动员》里的人类后代一样臃肿的废物,还是努力适应新时代,学习新知识,重塑自己在AI社会中的地位与价值,大踏步向前走?

美剧《西部世界》是如此定义人类的进化和发展的:一、人类进化的原动力靠的是自然界对各种进化错误(变异)的选择,优胜劣汰;二、当代科技发达,人类因变异而得的较低劣的生物特征也会被技术保全下来,进化动力已然失效;三、因为进化动力失效,人类也就失去了进一步进化的可能,总体上只能停留在目前的水准——人类必须不断思索自身存在的价值,寻找生物特征以外的生命意义,在思想、情感、艺术这些体现人类特性的领域不断发展。

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我们有“感情”、会“思考”、懂“生死”。

李开复:有了AI,人生还有意义吗? 《真实的人类》里,合成人曾说:“我不惧怕死亡,这使得我比任何人类更强大。”而人类则说: “你错了。如果你不惧怕死亡,那你就从未活着,你只是一种存在而已。”这两句对白让我深有感触。去年有一次化疗结束,我回台北家中休养。其时,台北刚刚入秋,阳光和煦,暖意融融。我的心情好极了。台北街头,处处绿意盎然。车子载着我在路面轻快驶过,窗外树影斑驳,美得像梦一样不真实。我不禁在心里轻叹:“活着真好啊!”自罹患癌症以来,行过死荫的幽谷,重览人间的芳华,那是我第一次如此真实地体验到梦境般的美好感觉。

这是人与AI之间的另一种质的不同。AI无法向人一样解悟生命的意义和死亡的内涵,AI更无法像人一样因高山流水而逸兴遄飞,因秋风冷雨而怆然泪下,因子孙绕膝而充实温暖,因月上中天而感时伤怀……所有的这些感触,只有人类自己才能感受得到。也恰恰因为人类的生命有限,使得人类每个个体的“思想”和“命运”都如此宝贵、如此独特。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人脑中的情感、自我认知等思想都是机器所完全没有的。人类可以跨领域思考,可以在短短的上下文和简单的表达方式中,蕴藏丰富的语义。当李清照说“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时候,她不仅仅是在描摹风景,更是在寄寓相思。当杜甫写出“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的句子时,他不仅仅是在感叹人生遭际,更是在阐发忧国之情。这些复杂的思想,今天的AI还完全无法理解。

浮生碌碌,汲汲营营,我们身为万物之灵,到底该怎样活着?因为有你有我,世界才变得不同。那么,AI兴起的未来时代里,我们怎样才能回应“造物主”的暗示,在时代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不断提高自己,善于利用人类的特长,善于借助机器的能力,这将是未来社会里各领域人才的必备特质。机器可以快速完成数学运算,可以下出极高水准的围棋,可以独立完成量化交易,甚至可以从事一些最初级的诗歌、绘画等艺术创作。但人类总是可以借助机器这个工具来提高自己,让自己的大脑在更高层次上,完成机器无法完成的复杂推理、复杂决策以及复杂的情感活动。

借助车轮和风帆,人类在数百年前就周游了整个地球;借助火箭发动机,人类在数十年前就登临月球;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人类创造了浩瀚缤纷的虚拟世界;借助AI,人类也必将设计出一个全新的科技与社会蓝图,为每个有情感、有思想的普通人提供最大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在AI时代里,只会在某个狭窄领域从事简单工作的人,无论如何都无法与AI的效率与成本相比,必然会被机器所取代。如果不想在AI时代失去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如果不想成为“无用”的人,唯有从现在开始,找到自己的独特之处,拥抱人类的独特价值,成为在情感、性格、素养上都更加全面的人。此外,人生在世,无论是理性还是感性,我们所能知、能见、能感的实在是太有限了。AI时代,我们可以更多地借助机器和互联网的力量,更好地感知整个世界、整个宇宙,体验人生的诸多可能——这样才不枉我们短暂的生命在浩瀚宇宙中如流星般走过的这一程。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AI来了,有思想的人生并不会因此而黯然失色。

做一根高贵的、有思想的苇草吧,因为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随意打赏

向死而生 李开复李开复 ai李开复演讲李开复人生人生意义李开复癌症李开复微博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