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后疫情时代医药产业发展新契机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开启后疫情时代医药产业发展新契机

【编者按】这些发生的事实和舆论预期既引发了一些恐慌也激发有识之士的深度思考, 医药产业 尤其是中国的医药产业怎么办?这次 疫情 对医药产业的潜在影响随着时间的流逝正在浮上水面,疫情还在发展,有些影响还要看未来的具体走向。

本文来源于医药地理,作者杜臣;经亿欧大健康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至今,既超出各国政治家的预料,也大大超出商界和百姓的常识范围,这是疫情爆发当初始料未及的。 

上世纪70年代,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Lorenz,Edward Norton)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表示: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后来人们就将这种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种现象称为“蝴蝶效应”。

这次疫情的罪魁冠状病毒实际上就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直接造成的是人类尚未遇到的疾病,而间接的影响,从百姓的生活质量到病毒爆发国的经济发展,从药品、诊断用品、房屋用品、消杀用品的研发生产到国际政治格局变化,已经发生的事实是各国央行放宽货币发行,推行长短期结合的产业救助政策,舆论战甚至病毒源头战、追究责任说也泛起。有些专家学者和政治家预料这次疫情将会逆转方兴未艾的全球化趋势,改变全球化内容和游戏规则,甚至造成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的战争。

这些发生的事实和舆论预期既引发了一些恐慌也激发有识之士的深度思考,医药产业尤其是中国的医药产业怎么办?这次疫情对医药产业的潜在影响随着时间的流逝正在浮上水面,疫情还在发展,有些影响还要看未来的具体走向。但一些趋势性苗头已经显现,需要医药企业审时度势,趋利避害,慎计重举,明画深图。

重新平衡走向国际市场

确保产业链安全

越战后五十年来,美国主流意识偏离移民美洲大陆以来所崇尚的清教徒理念,资本逐渐主导经济,包括药品生产在内的低端经济被挤出美国本土转入新兴而又低成本的国家,包括南美、印度、东南亚和中国。由此导致美国这次疫情涉及的防护用品、原料药和基础医疗器械严重依赖进口,在各个国家都“自顾不暇”的情况下,美国自然出现“千金难求”的状况。这种现象引起了美国保守势力的强烈担忧,白宫经济顾问纳瓦罗、参议员卢比奥等一批人开始以立法方式推动美国重建自己的药品和医疗用品生产能力,期望以此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并来提高美国本土抗风险的能力。

据相关统计显示,美国制药业每年所需的原料药有80%左右都需要从中国进口,其余部分也需要从印度、瑞士等其他国家进口,而这些国家供应的原料药的前体也多数也来源于中国。中低端产业对中国的依赖让美国保守党派更加焦虑和担心,开始推动美国议会尽快恢复基础药品和防护用品的制造能力,减少对中国的依赖,甚至以此来弹压中国的经济发展。

考虑到中美贸易战正在从贸易走向科技、金融等领域蔓延,对华孤立主义和“脱钩”倾向在上升,其国家主要人物数次游说和威胁其盟国协同对华行动,中国医药产业无论是从保障百姓用药安全角度还是从民族医药产业链安全、可持续角度,都要有所准备,有所行动。

1.采用股权合作、许可证、联盟、合同等多种形式构筑药品安全产业链,以便在极端情况下仍能保障国内百姓用药的可获得性。这种合作包括制药企业不同领域、不同环节的合作,亦应该包括药物研发企业和制药企业乃至CDMO企业之间的合作。中国人骨子里浸透着“宁为鸡头不为牛后”的意识,所以上述合作的实现并入容易。但这是保证经济和社会发展乃至产业链安全的必由之路,药企一定要既能借全球化之风走向世界,又能通过合作规避逆全球化之势带来的风险。

当然,对于规模足够大的药企完全可以自成体系建立完善的产业链,但是根据比较经济学的原理,发挥各自所长是最经济的。

2.在无法完全实现上述合作的情况下,也应该在技术进步方面打通关键技术环节,以便能够保证在极端情况下仍能够保证供货。

3.注意中美贸易战和逆全球化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风险,个别国家可能通过限制使用或收回知识产权来达到贸易战不能达到的目的。中国许多药企是跨国药企的研发伙伴或CDMO,要注意这类合作的风险。

优化国家医药产业整体分工布局

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国家之间产业链的竞争包括技术水平、人才等多种因素,但归根结底是产业链效率的竞争。而产业链效率除了组成产业链各个企业自己的效率和效能以外,分工、协同能力和效率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暴露出的主要问题就是国有背景的药企包括研发型和技术创新型药企与民营药企同时面对一线市场争利,实际上是没有考虑到由于产权性质差别带来的优劣势。国有背景药企不论是授权谁代表人民作为股权出资人参与企业决策,都面临复杂的管理环节,这方面无涉人品、能力而是产权结构使然,而民营药企的产权直接而明晰,决策和管理链相对简单,对市场反映敏锐,我们必须直面这种差别也无需回避这样的现实。

国内医药产业有必要在基于市场经济规律基础上分工、合作。在技术进步方面,民营药企包括创新型和研发药企开发应用型技术和药品,这是由于民营药企市场感觉敏锐,行动敏捷,效率高。

而国家主导的药企包括创新型药企和药品研发机构乃至于大学药品研发机构,尽量开发原创性技术,国家或民营药企通过竞价方式,按照市场经济原则采购,让国家主导的研发机构和专家的劳动成果也能够用市场价值来衡量和回报。

加上各类VC、PE机构参与投资,不同层次资本市场协同。

这种设想主要是基于新药研发、药品原创型新技术周期长、风险高、投入巨大的特点。同时,国家主导的药企包括大学建立的药品研发机构不要与民企争利,而是通过上下游的合作实现双赢,利用和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国家层面医药产业整体的安全和有效率。

新冠疫情催熟数字化商业模式

这次疫情与十七年前的SARS相比,病毒属性更复杂,传染性更强,但是对商业经营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并不如十七年前那样严重,这主要是以微信为基础的移动通信和电子商务的更成熟。百姓在家里就可以实现过去必须到超市、银行等线下场所才能解决的困难。如今线上办公、视频会议、网上洽谈突然变为普遍性商务工具。就算已经线下举办一百二十六届的广交会今年六月份都要在网上举办。

而笔者这里要强调的不仅是上述网上商务活动,更重要的是制药企业、药品研发企业借助大数据、移动通信、智能制造、智能研发实现发展方式的数字化转型。

借助数字化转型推动制药企业产品和经营模式创新,效率提升,成本和费用下降,满足产业发展需要。

产业政策整合

聚焦催生医药发展新格局

1.顶层设计趋于成熟。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直面最严峻的考验,但同时也折射出了医药卫生行业存在的巨大现实价值与值得期许的发展未来。

中国医药产业经过两轮医改和二十几年的艰苦探索,在这次疫情到来的前夜实际上已经完成框架搭建,完成了产业发展方向、约束条件、发展目标、发展路径思考。2019年底发布的《关于以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政策措施》,从药品、医疗、医保改革和行业监管四个方面提出了共计15项改革措施,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的方向,以及“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改革路径。

基于国家医药产业整体政策框架已经基本成型,药企在产业环境方面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复杂性和快速变化程度将有所降低,环境的确定性增强和企业成熟度提升后,接下来的岁月才是做企业、做业绩的黄金时间。所以那些没有行动的药企不需要再等待,无需继续拖延,必须立即行动,否则将在已经进行中的产业洗牌中失去位置。

2.产品为王时代来临。 在化学药新标准、辅助用药目录(重点监控药品目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4+7国家集中带量采购举措陆续出台后,在中国市场什么可称得上“王”的产品标准实际上已经框定。接下来就是怎样掌控或影响优势产品资源去获得的命题,只要药企在这点上有透彻的理解,就会根据自己掌握和影响资源的情况采取行动。或者自己研发、或者合作研发、或者在全球“采购”审批进程中的“毛坯”、或者采用许可证及委托方式,总之,途径和办法非常多,关键在深思熟虑后的行动。

3.创新价值凸显。 从产品创新方面看,2019年,NMPA共批准51个新药,包括39个进口新药和12个国产新药,国内产品创新已经在主流药企中形成共识。产品创新能够形成商业价值多数是由于同时有经营模式创新相配合,这一点从蒸汽机的发明、飞机发明到互联网的发明到形成商业价值的过程可以得到证明,这些给人类带来福音和便捷的技术都是由于有与其相适应的经营模式后才显示出价值并有持续的生命力。技术本身只是提供了价值的基础,真正带来价值的往往是有与其相融合的创新模式。

4.驾驭复杂局势能力。

开启后疫情时代医药产业发展新契机

我们正在见证的中国医药产业正在进行的“洗牌”,如今影响洗牌的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需要药企战略决策者在面对难以驾驭的外部环境、资源数量和运用的约束和限制、严苛的制度压力三个方面约束下发现机会、利用机会、把握机会的能力,这也考验战略决策者的前瞻性与洞察力、领导艺术与驾驭企业的能力、风险意识与决断能力(如上图所示)。

开启后疫情时代医药产业发展新契机

这也将考验药企特别是战略决策者的智慧和理性:有勇气和谋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襟和气度忍受不可改变的事情(如上图所示)。

5.在传统战略内涵聚焦、专业化的基础上尝试连接、重构、颠覆、新物种,将竞争逻辑与共生逻辑相结合。 在传统市场规律中,聚焦有限领域、实施差异化定位,走专业化道路是药企战略的“三板斧”,随着技术进步和环境的变化,药企在坚持上述传统战略的同时要尝试能够再造优势的其它战略性举措。包括药企主体与技术、研发、供应链、关键人才、新渠道、新模式、新思想的链接,创造条件,适时抓住机会对企业及经营模式进行重构,颠覆不适应新市场、新环境的传统模式,有时还可能突破传统思维和框架成为市场的“新物种”。

一国之内的产业链整合和分工并不意味着要走计划经济道路,恰恰相反,要进一步推动医药产业的市场化进程,通过市场化竞争实现产业的优胜劣汰。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等推动市场化进程的政策性文件,客观上有助于坚定产业发展信心。

同时,继续推动医药产业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学习、引进和吸纳全球所有对我们有益的技术、经营方式和药企。不能由于有逆全球化潮流就失去对全球化的信心,全球化虽然会遇到波折,包括内容和游戏规则都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但全球化总体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这是共同的方向。我们要做的是保证全球化出现波折时能减少损失和产业链安全。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亿欧,经亿欧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