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行业陷入怪圈,创业者能否找回方向?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编者按】 整个2016年智能硬件完全被人工智能这些新技术的光芒所掩盖,智能硬件几乎跌落谷底,完全无人问津。相比2015年,如今智能硬件的创业者已所剩无多。本文全方位分析了 当前智能硬件行业存活率不到一成的现状,并指出:1、 跟风与追热门概念成为常态 ;2、当前智能硬件创业者捕捉用户痛点能力弱;3、心态 浮躁 ,未建立成熟有效的供应链体系;4、互联网思维在智能硬件领域会面临诸多问题

本文发于“热点微评”,作者王新喜;经亿欧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早在2014年,智能硬件创业犹如星火燎原之势迅速扩张,而根据艾瑞提供的中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数据,2015年相对2014年市场规模同比增长高达近300%。 但发展到2016年,智能硬件创业热度到了一个迅速下坡的拐点,如今, 智能硬件创业 的萧条从媒体对这个行业的关注上也已经可以感受得到。

日前,有创业者说, 整个2016年,智能硬件似乎陷入了无人问津的怪圈,投资人不搭理,媒体也不感兴趣 。即便是智能硬件的分支 VR领域,也几乎陷入廉价化、普遍被看衰的怪圈 ,在过去的几年,行业整体起色不大,国内智能硬件市场从火爆迅速进入到冰点。

有数据显示, 从2013年智能硬件浪潮兴起至今,目前真正存活下来的企业不到10% 。这意味着90%的智能硬件厂商已经倒下或者失败。 根据相关的工商资料显示,3000多家智能硬件企业在2016年注销关停,并且 集中在可穿戴设备研发企业上 。即便是智能硬件的热门分支 VR也开始在2016年下半年遇冷 ,许多中小创业公司倒闭或裁员屡屡发生。

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在当前的智能硬件行业,跟风与追热门概念成为常态。两年前IOT概念被引入国内,各大硬件厂商都一窝蜂涌向智能硬件中的家居领域。一时间,智能电饭煲、智能插排、智能开关等产品纷纷涌现。而这些产品涌现之后,多数悄无声息的关闭了产品线,后来智能可穿戴火了,许多厂商一窝蜂扎入智能可穿戴项目的创业,导致死亡率高企。

前面也提到, 3000多家智能硬件企业在2016年注销关停,并且集中在可穿戴设备研发企业上这背后的实质是, 当时大举抢滩的资本与创业者根本没有认真去了解这个行业,而更多是急着去占据热门概念与行业的坑位 ,以为坐在风口上就会飞起来,但许多人没飞起来,却重重的摔在了地上。

智能硬件行业也几乎没有标杆性的成功公司,缺乏引发大规模关注的有技术含量的爆款,产品多半集中于没有技术含量的手环、秤、插座、音箱、桌子、路由器、筷子、空气净化器等这类日常用品。

智能硬件产品的本质应该是定位于人与硬件的智能交互,这同时是深挖人性需求之后的结果。

当前产品智能化产品的智能程度相当有限 ,很多厂商对电子设备稍加改进加上Wi-Fi或蓝牙功能、或者做个APP在手机上可以查看硬件数据之后就称之成智能硬件,这些产品对人们日常生活质量的提升也相当有限,甚至许多产品出现根本不知道用户场景与用户需求在哪儿。 早前有业内人士举了一个案例表示:最新的捕鼠器特别智能,有很多方法,可以用手机控制点击老鼠,或播放噪音吓死老鼠,唯一不足的就,你需要抓住老鼠塞到这个捕鼠器里。

这类缺少应用场景的伪需求创业与产品开始让许多用户对所谓的智能硬件产品不再感冒,也有业内人士脱口而出: 许多智能硬件看起来更像是智障硬件

这体现出当前智能硬件创业者捕捉用户痛点能力弱 。智能硬件的用户体验本身应该是复杂而且多元的。智能硬件的关键在于智能,用户的需求不仅在于满足功能,更重要是让产品的触感、观感有迹可循、满足趣味需求并让用户寻找存在感。

但现实却是有着很多伪需求智能硬件。类似于智能插座、智能灯泡、智能路由器等智能家居产品,几乎设计原理都是可以通过APP控制家里的电器设备,进行开关控制,但显然,这与用户的真正需求太远,通过手机APP来控制举手投足即可操作的硬件并没有打到用户的痛点。

另外,在北京雾霾爆表的时候火了一大批智能空气监测设备,据说这些智能检测设备在人们目力所及之处能见度很低的情况下会提醒有雾霾,但却没有空气净化的功能。

另外是 供应链环节的控制 。有专业人士谈到, 一个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往往需要一年以上的建设期,由于涉及到供应链上下游各个角色的利益分配与博弈,这个过程很难被缩短。

但许多创业者都把它想的简单了,在他们看来,产品设计与创意有了,找个代工厂来做就行。在硬件硬件的供应链中,与手机行业也差不多,在元器件、代工、渠道、原材料、创意设计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许多代工厂的技术难以支撑产品的出货周期与产品质量,产品想象美好,但实际做出来的东西差强人意,产品出炉后发现细节做工甚至螺丝都不对,于是产品又要重新设计推倒重来。

技术积淀与供应链、渠道优势不够 的情况下, 产品周期又被拉长 ,出来的次品往往用户并不买账,而这个时候,烧钱已经烧的差不多了,投资人已经不敢再继续投钱。 智能硬件行业的成熟有效的供应链体系也因为行业赚快钱的浮躁心态并没有建立起来 。许多获得天使轮甚至活到B轮、C轮的项目,多数没有走过供应链这一关。

另一方面,许多智能硬件投资人都是来自互联网行业,但 互联网思维在智能硬件领域会面临诸多问题 。而互联网的盈利法则是基于流量、用户、免费思维模式下来构建商业模式,硬件不允许快速迭代,不成熟的产品不断去迭代修改会造成供应链的麻烦与资金、品牌与口碑等系列问题,快速毁掉一家厂商。 周鸿祎曾经说:“如果硬件完全不赚钱,互联网模式建立不起来,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会导致持续设计新品的能力都失去,更不要说什么制造业的创新、原创能力了。”因此, 智能硬件创业的特殊性在于,软硬结合的模式与软件创业相比,中间成本更高。

成功的案例更多是内部悄无声息反复打磨拿出爆款反过来积累粉丝,亚马逊的Echo就是这类案例。

而在智能硬件刚刚兴起的那会儿,很多企业信奉小米互联网思维,严控毛利率,小米倡导BOM成本定价策略,打性价比策略,走线上渠道,很多厂商纷纷效仿,但这些厂商并没有认识到自己不是小米,没有小米的粉丝与小米官网的电商渠道优势。

对于一般智能硬件企业而言,线上渠道无非就是在京东、天猫上卖货,因此我们看到,在当前,大量智能硬件押宝京东、淘宝的众筹平台,但很多智能硬件产品也仅仅止步于众筹阶段,在天猫京东上推广引流都需要高额费用,这又是一个烧钱的办法,但在线上烧了钱未必有效果。 而且线上烧钱,线下就没有钱来开实体店了,有着口碑引导与吸引尝鲜用户、树立品牌作用的线下渠道被荒废掉,因此我们看到,在手机涨价之外,最近越来越多的智能硬件厂商宣布上调产品价格,原因也是上游核心部件及元器件采购成本上升,再加上汇率的波动。

在这背后,也难免有厂商考虑到性价比策略走不通之后,企图赚一波热钱捞完一票走人。

很多投资人原本寄希望在大举投入智能硬件后能快速见到爆款,但事与愿违,智能硬件由无序发展走向冷清。

但这不代表智能硬件没有未来, 智能硬件必然是未来的方向,只不过当前从技术、产业结构、用户市场、厂商成熟度等各方面来看依然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创业者应该更多去关注供应链环节是否成熟,以及从技术层面看,底层的感知、识别、算法、云计算、人工智能、语音识别等等核心技术层面是否可以与硬件产品很好的融合起来,推进产品体验的提升。

未来消费端的手机、机器人或是企业端的智慧办公往往都需要与语音交互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起来,与手握用户、大数据、技术、云计算能力等核心优势的巨头相比, 中小创业者面临的难题是,支撑智能硬件产品的内核——即支撑硬件本身的信息服务与内容生态的短缺。

软件与云服务能力,平台生态的营造能力却是未来智能硬件抢占制高点的核心赛点之一 ,这需要创业者有足够的战略耐性以及对产品本身的热情。 亚马逊的Echo当前很成功,但在亚马逊内部,这款产品整整花了5年多时间内把产品打磨到足够成熟的程度,让智能硬件与语音交互技术很好的融合到一起,才在用户体验层面带来惊艳的感受。

智能硬件还有下半场。据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智能硬件零售量为1.3亿部,预计到2018年,中国智能硬件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30%,产业规模有望达到5000亿元,海外专利占比超过10%。

智能硬件市场下半场,还是有它的想象空间, 往往一个行业从过度炒作浮躁到相对冷清无人问津的情况下,意味着整个行业已经开始进入到冷静与理性的轨道。 这个时候创业者更需要 从模式、产品的创新结合技术的改善与突破进行复盘反思 。因为行业集体走过的错路,也会照亮后来者的路。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亿欧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人工智能行业智能硬件公司网易智能硬件实体创业者陷入怪圈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