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看清实体药店和医药电商的未来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一场疫情,看清实体药店和医药电商的未来

【编者按】近期网上流传一种观点,认为根据2003年“非典”的经验,此次疫情由于医疗物资短期内短缺,使 医药电商 的社会认知度、使用率大幅上升,从而对线下渠道带来较大冲击,甚至颠覆线下 药店 业务的可能。这种推测会不会演变成事实?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本文来源于21世纪药店,作者21世纪药店;经亿欧大健康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还在发展,发病高峰正在来临,全国人民,特别是医药卫生行业已经投入这场全民参与的疫情阻击战中。疫情期间,市场需要的主要是防护医疗器械、一次性耗材、诊断、治疗及消毒相关产品,保健品需求也会大幅增长,无论是线上医药电商还是线下的实体药店,都应该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

近期网上流传一种观点,认为根据2003年“非典”的经验,此次疫情由于医疗物资短期内短缺,使医药电商的社会认知度、使用率大幅上升,从而对线下渠道带来较大冲击,甚至颠覆线下药店业务的可能。

这种推测会不会演变成事实?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于线上渠道对医药物流配送有巨大的依赖,加上受制于相关政策、社会机制等因素影响,因此线上线下都无法代替对方,由于医药保健用品、防控用品市场足够大,线上渠道有线上渠道的市场,线下业务有线下业务的渠道,相互融合必然是医药零售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医药电商虽然强势仍存5“短”

诚然,此次新冠病毒疫情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医药电商的发展,在疫情前期,跨区域B2C购药与O2O送药上门的优势就显得特别突出,因为消费者目标清晰,不用出门,主要购买疫情防控类商品,这段时间随着每日确诊数量的增加,线上渠道订单增长迅速,部分电商企业与线下O2O门店一月下旬单店单日的订单数就增长到以往的近3倍。

但是,即便订单量在短期内突飞猛进,线上专业用药指导给消费者的信心与关怀,始终比不上线下药店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在便捷性与部分专业服务上,线下药店更是存在天然优势,比如慢病门店可以协助测血糖、血压,而线上的电商却无法实现。另外,由于政策原因,目前线上还不能销售处方药、麻黄碱、冷链相关品种,同时在医保支付、线下服务场景、支付方式等方面,线下药店也更全面一些。

从本次疫情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电商存在很多优势,但目前仍存在5大“短板”:

01药品的特殊性,限制了网上业务的发展空间

药品消费的主要群体为中老年人,他们大部分是慢性病患者,不仅有长期的购药需要,而且也需要长期的用药指导,这部分患者一般会选择到线下药店面对面购药并获取用药指导,而不是线上。

在这方面,线下实体药店拥有数量庞大的会员,更易于打造“健康顾问”的角色。与线下实体药店相比,医药电商的亲和力还有待加强。

02风险始终存在,监管必将趋严

医药电商的风险始终存在,监管部门对医药电商的监管必将持续趋严。网络自身的特殊性让监管部门不得不加强对医药电商的全程监控,网售处方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但严格管理肯定是基调,这也必然影响网售处方药规模的扩大。

长期来看,网售处方药会逐步放开;短期来看,网售处方药的基本条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而从医药电商的实际运行情况看,确实还存在诚信方面的问题,如有的电商在产品销售上“挂羊头卖狗肉”,以次充好;有的电商为了扩大销量,搞捆绑销售等。少数电商缺乏诚信也将制约线上医药产品的销售。

03远程审方未全面推行 网售处方药销售上量受限

未来随着药店分级分类管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线下实体药店执业药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将更加突出。而线上的远程审方能有效缓解这个问题。

但目前远程审方还处在试点阶段,目前全国还没有颁布统一的远程审方制度,因此在处方药的销售上医药电商并不具备优势。估计未来处方外配的程度有限,这主要是受医院及管理机构的政策和措施影响较大。

04医药电商未与医保支付制度对接

医药电商的发展需要政策支持,又与医疗体制改革紧密相联。目前,医保管理体制较为复杂,包括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大病医保、公费医疗等多种形式,有省、市、县三级不同的管理权限,不同地区报销标准和管理流程也不尽相同,这给医药电商纳入医保带来阻碍。

05物流配送限制医药电商发展

医药电商的物流配送大多采用第三方物流配送渠道,但药品对物流条件要求相对较高,整个仓储丶运输丶配送等物流领域都必须在符合国家《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标准下进行,因此第三方物流必然要求医药电商高客单,否则就无利可图。高成本成为制约医药电商物流配送的“瓶颈”。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医药电商存在的“短板”主要受客观原因影响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发生变化。

实体药店虽受冲击仍有5“长”

在每一次重大疫情中,药店的作用都会得到明显体现,如产品的销售会放量。在此次阻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战斗中,实体药店虽然面临医药电商的竞争压力,但其潜力巨大。

01顾客认可度提升 客流量增加

顾客对实体药店职业素质与专业服务的认可度提升,让实体药店客流量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持续增加。

相对医药电商,实体药店在产品质量和价格上受各地监管部门持续监控,相对更为公平和有保障,因此在疫情中能获得消费者更高的信任度,从而持续确保客流增长。

而此次疫情爆发后,实体药店一线从业人员始终坚守一线,使线下药店真正成为民众购买应急物资与获取健康知识的第一终端,因此对实体药店信任度和口碑也会随之提升。

最近,为抢购一些防护治疗用品,如口罩、双黄连口服液,很多实体药店出现了千人排队抢购的场景。随着疫情被逐步控制,虽然这种千人排队的现象会减少,甚至不会再出现,但实体药店的客流量肯定会增加,这主要来自于人们对防护用品、医药保健品需求的增长。

02实体药店进入医保支付体系深水区

目前大部分线下药店都与医保支付不同程度地挂钩,有的药店还开通了特慢病医保统筹,这让线上电商无法望其项背。以慢病用药为例,该类药品的消费群体多为退休职工,对医保报销有强烈的刚性需求。由于实体药店有医保统筹政策,加上一些地方还出台了政府补贴标准,医药电商在药品的价格上并无优势。

03社区购药渠道首选属性增强

实体药店接近社区,购药方便。目前,不论是单体药店还是大型连锁企业,单个门店大多位于社区附近,甚至在小区内,这无疑为消费者带来了购药上的便利。虽然疫情发生后为了安全起见,对医药电商的需求上升,但在正常时期,实体药店仍会成为顾客的首选渠道。

04慢病患者档案、“健康顾问”制度为药店销售背书

从抢口罩到抢双黄连口服液,暴露出民众在重大疫情面前的慌乱和盲从,而许多药店因为没有口罩卖遭到顾客误解。在这两个事件中,药店主要起到的还是销售商品的作用。如果药店为慢性病患者建立了档案,成为顾客信任的“健康顾问”,那么在这次疫情中肯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如减轻顾客的恐慌心理,减少不理智的抢购行为等。

目前,已有多个省份发文,鼓励药店建立慢性病患者档案管理制度,由执业药师凭患者处方、诊断证明等为慢性病患者建立档案,对建档患者在一段时期内购买治疗慢性病药品的,可不凭处方,根据档案记录直接购买。这无疑会为实体药店销售相关药品赋能。

05药店承接医疗机构药房功能 增加业务量

安徽、广东等多个省份发文,探索基层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建立合作关系,零售药店根据药品的给药途径及需求,可将用药配送至参保患者就诊医疗机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或发放给参保患者。随着破除“以药补医”工作的推进,处方外流已是大势所趋,药店承担医疗机构门诊药房的功能也将逐步实现。

优势融合互补不足,加快 新零售 推进

实体门店在全面开展线下零售服务的同时,探索线上经营模式以迈向新零售业态,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注重线上O2O运营,增加门店的服务半径与患者的服务粘度,丰富和满足多渠道的消费者需求,也是当前药品零售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

事实上,经过本次疫情,线上全国覆盖、快速上量的医药电商销售模式再次展现了无限的活力。有行业从业者就表示,在双黄连口服液爆量初期,某医药电商企业的双黄连口服液销售额在一分钟内就突破了五万单,一方面大大满足了全国不同地区的药品购物需求,一方面也大大促进了企业的产品动销。

在各区域实体药店销售规模逐渐走进低增长困境的大背景下,借力医药电商模式寻求增量空间,以多年累积的医药物流、医药专业服务、医药零售专业人才等优势,探索跨区域医药服务,开拓空白市场,无疑将成为医药经营企业打破企业发展“天花板”的有效路径之一。

而在政策与趋势发展方面,处方药网上销售已经基本定调,线上模式将成为处方药销售的新兴模式。在国家卫健委推动“互联网+药品流通”领域发展,医改相关部门推进线上线下协同发展,鼓励提供“网订店取”、“网订店送”服务,肯定线下药店地位的大背景下,借助传统线下药品零售企业现有的门店资源,发力O2O模式探索处方院外流转所释放的处方药销售模式,也成为保障甚至开拓线下药店销售规模的重要手段。

更值得注意的是,国大药房、一心堂、大参林、老百姓、益丰等龙头连锁药店或建立新零售电商部门,或创建互联网医院,或开启加盟模式,或深化O2O送药上门服务等,均已在相关方面有所动作,为加快企业的转型创新奠定基础。

显然,对于药品零售行业而言,以实体药店保障社区健康服务,以O2O模式提升门店服务半径与患者粘性,以新零售电商模式开拓空白市场赢取增量空间,将成为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

正如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所言,未来的零售业界将不再有明确的渠道划分,而是以新零售模式为消费者提供多渠道融合的全场景服务,落实到药品零售分支上,线上线下模式也必将相互融合、优势互补,成为守护人民健康的中流支柱。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