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自动驾驶难在拟人,不仅在车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自动驾驶难在拟人,不仅在车

3月10日,“2017全球(智慧) 科技创新 峰会”在上海证大喜马拉雅艺术中心大观舞台举行,峰会以“智慧进化,刷新未来”为主题,聚焦了国内外 人工智能 的产业力量,中国工程院院士、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 李德毅 发表了题为《 自动驾驶 的技术变迁》的演讲。

李德毅认为:

1)制造商们一定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把产品做得皮实一点,让 机器人 具有交流和学习的功能;

2)人工智能的时代到来了,光是自动化是不够的,必须搞人工智能;

3)如果你连自动泊车都做不了,怎么来的全自动驾驶,这是一个人工智能的缺失,对自动化技术的缺失;

4)自动驾驶可能是个陷阱,就像空调一样,因为不智能;

5)其实汽车是从马车演变而来的,汽车的感知认知能力远远不如马这个认知主体;

6)汽车自动驾驶时,有时候释放人的脚,有时候释放人的手,甚至可以同时释放人的手和脚,但重要的是能不能释放人的主力,释放人的驾驶认知,实现全自动驾驶?如果自动驾驶不能释放人的注意力,都谈不上真正的自动驾驶;

7)为了应对这个问题,我们在全世界率先提出了 驾驶脑 ,代替人的这一部分;

8)自动驾驶难在拟人,不仅在车。我们的解决方案不是自动驾驶+智能网联,而是自主驾驶加交互,这是我们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希望把汽车做成一个可交互的轮式机器人。

以下是李德毅演讲实录: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讲讲自动驾驶技术的变迁。

首先我想讲个事情,之前我花了一万多块钱在日本买了一个扫地机器人,不皮实,少了一个螺丝就没法干活了,缺少工匠精神。所以我希望各位 制造商们一定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把产品做得皮实一点,否则好东西就浪费了。

扫地机器人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扫不干净,扫不到位,该扫的地方扫不到,让你着急。怎么办?于是大家给这个机器人加了很多传感器,红外的不行就加摄像头、加雷达,这样一来用户就买不起了,所以 我们要用人工智能改变思路。

我跟制造商讲了,可不可以先让扫地机器人具有交流和学习的功能,可以记忆家中的环境,而不是到家就乱撞,在有限的空间内无限地扫,总是可以扫到的。所以我希望 大家好好想想,扫地机器人是多大的市场,怎么样能把它们做好了。

移动通信、 云计算 、物联网和 大数据 解决了家电和消费电子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如果我们产品买回来以后,放在家门口,你就认为那个事做完了,对不起,你就要被淘汰。因为真正做得好的是从门口到家里的那一公里,首先你要知道产品怎么用,用得好不好,根据使用情况还可以做何改进。

我们做消费电子产品的商家们,如果你们的产品都是一样的、千篇一律的,那就完蛋了。

所以 我们要感谢人工智能,尤其是感谢深度学习,它不是惊天动地的,而是润物无声的 。它让制造业变成了服务商,让我们更加任性地和机器人交谈,特别是在解决个性化问题方面,我家里的热水器和你家的就是不一样,我们家里的空调一般不是用坏的,而是用旧才换的…… 我告诉大家,人工智能的时代到来了,光是自动化是不够的,必须搞人工智能。

说说自动驾驶这个事情,已经150多年了。 汽车引入人类生活,以孤立的人工驾驶模式存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自动驾驶有着长久的发展过程,随着自动控制的技术在汽车所有执行器上得到了普遍应用,导致今天全自动驾驶呼之欲出。

汽车总有一天如同地铁或者高铁一样,自动驾驶在封闭的结构化道路环境下实现自动驾驶+智能网联。其实我认为地铁、火车基本是 无人驾驶 ,高铁的司机也不用开车,都是网络调度。 我们很多人在做努力,如促进5G、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尤其是基础设施的改变。因此,智能网联就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大家都把精力放在智能网联上了。

但真是这样吗?我想回顾一下自动泊车,早些年就有这样的自动泊车系统,加两万块钱就可以拥有了,真的可以吊足够你的胃口,可买回家以后没什么用。2005年雪铁龙有这个技术,仅仅是释放方向盘,方向盘自动转,但是还是不能完成泊车,所以厂家把这个两万块钱的功能取消了,用户不买了,其实自动泊车大家都搞不定。

搞自动驾驶的人说自动泊车是一个噱头,这个功能是做不到的 。一个泊车,有正面泊车、垂直泊车、侧方泊车,最难的是私家车位泊车,停车位置有限,地下又没有GPS,怎么办?于是有学者开始设想如何把自动泊车的模式重新设计,但没有高精度的地图信息,没有卫生导航信息,没有路径信息,也没有结构化的道路信息。

全自动泊车取决于是否可以利用泊车的所有条件。 可如果连自动泊车都做不了,怎么会有全自动驾驶,这是一个人工智能的缺失,是自动化技术的缺失 ,这个天花板该怎么解决呢?

再看看自动驾驶等级转换点的起点在哪里,掌控权、交界点该如何度量。

什么是全自动,就是全天时,全天侯,全地域。 那么,出行有风险,开车要谨慎,安全无劲头,智能无极限,这是我们看无人驾驶、自动驾驶的一个基本方面。

如果全自动驾驶等于自动驾驶模式,会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 多少种自动驾驶模式才能安全完全覆盖各种各样的驾驶场景 。第二个, 从一个状态到另外一个状态是唯一确定的吗? 困难就是这两个问题。

因此,我们启动计算机程序,让汽车自动开,如果程序不合适,则由人来调程序,本质上是程序员通过程序教机器人开车,汽车成为软件定义的机器,从而实现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的车不需要有个性,这样的自动驾驶你同意吗?

如果有一天全社会中黄色的车子是自动驾驶,红色的车是人工驾驶,这个红色的车有一点情绪,它们觉得黄色车都有钱,我没有钱,我不按常规开了,于是出现了我上面这个观点,人工驾驶的车和多个带有自动驾驶模式的车混合行驶, 由于自动驾驶模式缺少交互认知能力,受到人工驾驶车的干扰,这个自动驾驶的门槛立马崩溃,几乎全部转为人工驾驶。自动驾驶可能也是个陷阱,就像空调一样,因为不智能。

你怎么知道有多少是人开的车,有多少是自动驾驶的车?怎么样跨越自动驾驶的陷阱。

我提出一下自己的观点。我们认为 自动驾驶的基本问题是要解决车的问题,还是解决人的问题? 如果你是解决车的问题,你就把车做成软件定义的机器,实现自动驾驶。而我们要把 驾驶员的自动驾驶机器人替代有自主决策和行为能力的认知主体,实现个性化的自主驾驶。

其实汽车是从马车演变而来的,作为动力工具,汽车的马力可以达到100匹,但是现在汽车远不如马,因为不同的负荷、不同天气、不同路面、不同的曲率、不同速度、不同车辆情况下的适应能力, 汽车的感知认知能力远远不如马这个认知主体。

在自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与周边环境、车辆的交互认知哪儿去了,驾驶员的经验和临场处置能力由谁来替代?这个是每个开车人都遇到的,一个是常常遇到的情况,一个是偶然遇到的场景,小概率事件发生一次是必然的,所有驾驶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大雨天、大雾天、大雪天,你开一个车在过桥的时候,这个风来了,你感觉到这个车漂了,你怎么处理?

狭小的胡同、崎岖的小路、积水、涉水、冰雪、地裂等,你遇到时怎么办?红绿灯失效,道路施工、事故突发,行人违规、车辆醉驾等交通状况,你怎么办?新手驾驶员都难以完成这些驾驶任务,经验驾驶员往往能够灵活处置,而自动驾驶的车辆如何应对呢?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你怎么能做到自动驾驶呢? 偶发性情况与经常性情况,靠自动驾驶能解决吗?

所以,汽车在自动驾驶时,有时候释放人的脚,有时候释放人的手,甚至可以同时释放人的手和脚,但能不能释放人的主力,释放人的驾驶认知,实现全自动驾驶。 如果不能释放人的注意力的自动驾驶,都是谈不上真正的自动驾驶。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我们在全世界率先提出了驾驶脑,代替人的这一部分 。这样一来,开车引起的疲劳驾驶和注意力分散的情况就不存在了。这就是驾驶认知中的选择性注意和选择性记忆。

我们的解决方案不是自动驾驶+智能网联,而是自主驾驶+交互 ,这是我们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希望把汽车做成一个可交互性的轮式机器人。

自动驾驶难在拟人,不仅在车。 驾驶脑可自主应对驾驶过程中常常遇到的、偶发的、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情况。我们2017年要生产一百台驾驶脑,里面有我们自己的国产芯片,生产专用芯片和板卡,研发驾驶脑,总的要求是一大一小,两高两低,大接口、小尺寸,高性能高可靠。

我们的驾驶脑是具备驾驶技能的,对路况也是非常熟悉的,具有个性化驾驶和标杆驾驶的。 智能车研发的困难,不仅仅是汽车动力学的性质和各种各样的传感器要求,更重要的是研发和驾驶员一样的在线机器驾驶脑,模拟实现人在回路的自主预测和控制,应对车辆行驶中的不确定性。

驾驶脑有在线学习能力,记忆有成十上百的驾驶事故预防处置,还能和乘坐者聊天。我们的智能驾驶还有一个等级区分。尽管智能车产业化正在推进, 专职司机行业将逐渐消失,私人拥有轿车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但是这必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有一个全社会的适应周期。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希望自动驾驶做得更好,ADAS做得更好,希望我们的轮式机器人和多种人交互,不仅和驾驶员交互,还可以和乘客交互,甚至可以和交警交谈。我们期盼着ADAS从辅助人变成辅助无人。

本文作者郝秋慧,亿欧专栏作者;微信:QVautumn(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务”方便备注);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随意打赏

人工智能 自动驾驶人工智能 无人驾驶人工智能驾驶智能平衡车李德毅院士自动驾驶车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