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中三分之一是中国企业,这真的是好事吗?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CES中三分之一是中国企业,这真的是好事吗?

北京时间1月11日,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以下简称 CES )在拉斯维加斯落下帷幕。

每年都会例行去游学的飞小诺隔着16小时的时差,不时给小巴发来震惊体“现场直播”:

“天哪!索尼居然也造车了!”

“大疆涉足自动驾驶,国产激光雷达都能够量产了!”

“酷!联想搞了个折叠屏PC!”

“三星无边框QLED 8K电视!海信卷曲屏激光电视!”

不过,文科生小巴更关心的一件事是:今年去CES的 中国企业 ,他们如何?

在CES正式开幕的三天前,博客中国创始人方兴东发微博道: “预估今年CES中国企业和中国观众可能出现剧降。”

《华尔街日报》此前给出的数据显示,今年中国企业的整体参展面积将比2019年缩减5%-6%,一些官方名录上的企业最终决定不参展。

飞小诺从现场打听到的数字是,今年的中国参展厂商大约在1100家左右,比2019年减少了100多家,比巅峰时期的2018年减少了400家。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参与CES的中国企业数量变少一事呢?

CES没落了?

第一反应或许是,是不是CES没落了?

CES展起源于1967年一个音响设备展览,50多年来,爆款不断,可谓是70后、80后和90后的大型回忆杀现场:

▶ 小时候听的磁带——1968年CES展上首发的。

▶ 学生时代听的CD——1981年CES展上先亮相的。

▶ 小时候玩的红白机和超级马里奥——1985年CES展上首次在日本本土外对世界展示。

还有录影带、便携式摄像机、DVD机、摩托罗拉翻盖手机以至距离我们更近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它们的首秀或重量级亮相,都发生在CES展上。

除了高产“未来”,CES展还有一个更了不起的地方——相比谈趋势,它更喜欢讲产品,而且上市速度惊人。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product.”

在过去几十年里,CES展上亮相的科技产品,大多能在3-5年甚至1-2年内就进入市场,这样的速度,让CES被赋予了另一个别号:“明日科技展”。

只是从近几年的表现来看,眼下的CES确实乏善可陈。

就拿今年大家惊呼“索尼进军自动驾驶”为例,要知道自动驾驶汽车在CES展亮相的年份,是2013年。

7年过去了,CES展越来越像“车展”,但人们的车库里,还没有一台可以自己开的汽车。

更别提一度被冠以明日科技之光的VR/AR,至今还没解决令玩家头晕的问题。

CES展正处于一个尴尬的时期:最好的新产品不够酷,而最酷的产品又不够成熟。

也许,未来的我们确实没有必要千里迢迢跑去大洋彼岸参展,但对于当下的我们,说要离开CES,或许是有点高估了中国企业,也低估了拉斯维加斯。

参展企业数量不能证明什么

中国企业能够大面积攻占CES,本身并不令人意外。

正如它“现实”的特征,CES一直以来都会更青睐那些具有量产能力的企业。

世界最强的量产能力在哪儿——全球制造业中心。换言之,如果沿着这么多年全球制造中心的转移路线,就不难推断出CES展这几年的主力路线变化。

上个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消费电子产品的制造业中心在日本,80年代到90年代,是以三星、LG为代表的韩国企业。

2005年10月,北京西城区西安门大街的钟神音响专卖店,浮夸地在气球拱门上写道:“钟神顶级功放美国载誉归来”。

这个“誉”,据宣传稿,就是来自美国CES展。

钟神是不是得了奖,小巴没有查到,但2005年,全球80%的DVD播放机、30%的彩电和冰箱都来自中国,CES展也就顺理成章地进入到了中国时代。

但中国企业想要驾驭CES展,光靠人多力量大是不够的。

2018年,CES中的中国参展厂商达到破纪录的1551家,但那一年,主办方与阿里国际站合作新设立了Design &Source展馆(设计与采购馆),共计500多家中小商家首次来到CES展。

他们大多是OEM厂商。

在2018年前,这样类型的厂商在CES展也早有去处。

CES展的众多展馆中,有个名为Westgate馆的地方,官方称之为“国际馆”。

坊间则更多叫它“中国馆”。

2017年,455家中国创业公司一个连着一个被金属木板隔开。当我们说,2018年仿佛是深圳企业在CES展的高光时刻时,甚少有人了解到,大部分的深圳企业,只扎堆在这样一个冷冷清清的展馆里。

CES中三分之一是中国企业,这真的是好事吗?

实际上,参加CES展的成本其实并不高。

2017年的基础报价,大约1000美元左右就能获得3-5平米的展位,稍微花钱做点软装,加点椅子和两个工作人员, 对有些企业来说,这就算是来过CES“混文凭”了。

少而精才美

这次带着飞小诺去CES的王煜全老师曾提过:

在科技领域,全世界大多采用精英战术,而中国,一直采用人海战术。

那么,精英在哪里?

距离Westgate馆10分钟路程的LVCC馆,是CES展的主舞台。

这里的入馆门槛就高多了。

首先,你得是真正拥有品牌的厂家,代工绝对不行。

其次,CES展是积分制,积分越高,位置越好。

积分的高低,除了要花式充值(买广告权益、宣传手册位置等),还有个硬门槛是参展次数,次数越多,经验值越高,则越有机会扩大展示面,并占据好位置。

此外,还有专业馆。

专业馆讲究的是专业对口,AI、自动驾驶、5G、机器人、无人机等,手里没有真正的核心技术,是进不了专业馆的。

因此,就算三分天下,中国已有其一,但真正能进到核心区域的,也不过就这几个我们早已耳熟能详的大牌而已。

中国是个大国却不是强国的剧本,依然在CES展上演着。

更何况,即便是当下最热门的大厂们,在初亮相CES展时,也惹来不少吐槽。

2017年,小米第一次来到CES展,首秀就拿出了全球第一款全面屏手机——小米MIX,令人惊艳。然而,资深“CES”老手们却评价道:

“小米注重了用户体验,但它与CES展的氛围却没能完全融合。”

同一年,华为、中兴的布展中,被认为过于强调技术描述,而显得“不够接地气”。

还有人在现场观察到,有经验的跨国公司们,都会有一个非常吸引观众、不需要解释也能让外行看得懂的广告片。反观有些青涩的中国企业,只拿着公司内部汇报工作的PPT、演示动画或者视频在展厅播放,既不吸引人,门外汉也看不懂。

此外,人海战术背后,引发的乱象和纠纷也不少。

2016年1月7日,CES展第二天,警察闯进一家江苏常州企业的展位,拿着法院签发的临时禁令,封闭现场,拿走所有样品,起因是被同样参展的一家公司状告其侵权。

发明者和侵权者竟然在同一个CES展里,当时不少网友评论:“丢脸都丢到美国去了。”

不过,结果证明这是一个冤案,最后以美方企业撤诉告终。但其他在CES展上曝出的知识侵权案件,大多以中方败诉收场。

有一位参展的老人曾告诉记者:“每年都会有20多家中国企业或因侵权、或因倒卖展位而被清场。”

这些故事不会出现在最前沿的CES趋势报道中,也不会出现在大部分参展企业的宣传稿中。

但这也不能怪大家“报喜不报忧”,多年来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在一个科技含量很高的展会上,看到中国企业的崛起,哪怕只是数量占优,心理层面上,自然也是兴奋。

只是,在期待背后,我们依然需要看高一线。

一名看到2015年CES中国盛况的工信部人士曾提醒道,“希望中国企业能在更高层次参与CES展”。

用词很官方,但这个理放到五年后,依然适用。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