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企业BG总裁阎力大:判断是否进入智慧城市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华为企业BG总裁阎力大:判断是否进入智慧城市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本文转载自 华为 企业业务网站,原文作者华为企业BG总裁阎力大,原标题《阎力大: 智慧城市 ,承载 数字经济 ,孕育增长动能》。亿欧智慧城市对文章进行二次编辑,供读者参考。


今天,全球正在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如何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打造新动能、发展新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各个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

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新增长模式

2016年9月的G20杭州峰会设立了数字经济议题,并首次将数字经济与创新、新工业革命、结构性改革并列,作为推动经济创新增长的4项行动之一。

几年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对数字经济已基本达成共识,就是要重视数字化在创造经济繁荣、推进经济增长方面的潜力,以及 ICT 技术作为数字经济发展支柱的重要性。

ICT投资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

2018年,牛津经济研究院与华为公司合作开展了一项关于数字经济的研究,分析了全球79个国家和地区过去15年的历史经济数据和对未来的预测数据,研究发现,过去15年来数字经济的增速是全球GDP增速的2.5倍,而未来10年数字经济更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在整体经济中的占比将从2015年的15%增长到2025年的24%。

研究同时发现,对数字化技术的长期投资回报是非数字化技术的6.7倍。今天1美元的ICT投资到2025年的累计GDP平均投资回报将达到20美元,而1美元的非ICT投资仅能带来3美元的投资回报。由此可见,ICT投资对于经济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已成为撬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数字经济正向 产业数字化 加速转型

当前,数字经济的发展正呈现出从 消费互联网 向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转变的特征。

消费互联网时代依靠的是“眼球经济”,依托快速增长的互联网用户红利,为用户带来了极致的消费体验。然而,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减,消费互联网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数字经济的发展正进入“下半场”——产业数字化阶段。

在产业数字化时代,从人与人的连接走向更广泛的人与物、物与物的 万物互联 ,到2025年,全球 物联网 (IoT)连接数将达到1000亿。这千亿级连接所产生的海量数据,经过智能分析与智慧决策之后,将极大提升传统行业的生产效率,给社会带来的收益将远远超过消费互联网的影响,使数字经济总量从消费互联网时期的3000亿美元提高到产业数字化时代的23万亿美元。

发展数字经济的4点思考

思考1:智慧城市是数字经济的主要载体

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城市的雏形发源于农业社会,伴随着商贸的繁荣、知识的积累和科技的进步,城市也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成为经济的主要载体。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伴随着一次次产业革命,科技的进步不断推动着城市发展,而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更充足的人才和资金,进而不断地推动着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

今天,随着数字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共识,越来越多的城市希望从数字经济的视角寻找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出路。对此,华为的观点是围绕“善政、惠民、兴业”,将之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使建设智慧城市成为发展数字经济的主要载体,而与此同时,数字经济也将成为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思考2:构建数字经济的5大新 基础设施

每一个经济时代都有着对于自身发展而言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工业经济时代关注的是铁路、公路和机场等等基础设施,而消费互联网时代所关注的信息基础设施则与其完全不同。以中国为例,过去30年是中国信息化大发展的30年,建设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光纤与无线网络,其中铺设光缆线路3747万公里,通光缆的行政村达3.2万个,覆盖率超过95%;部署无线基站619万个,建立铁塔188万个(全球数量为230万,其中美国20万个)。

正是对这些信息基础设施的大手笔建设,让中国在消费互联网阶段,特别是在电子商务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网络零售额为美国的2倍,网络约车和订餐的用户数均超过2亿,“出门不带钱,一部手机走天下”正成为中国人的新生活习惯。

那么面向未来,当数字经济走向 产业互联网 ,当城市开始迈入智慧城市、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时,新一代的基础设施又是什么?华为认为,智慧城市的5大新基础设施应该是 云 、物联网、 数据湖 、 人工智能 和 视频云 。

过去,IT建设通常采用“烟囱式”或“孤岛式”建设模式,彼此不能打通;而未来,IT建设将以云为基础架构,物联网、数据湖、人工智能和视频云的部署都将基于云、长于云,云将是一切基础的基础。

因此,在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中,是否已经部署了5大新基础设施可能会成为定义一个城市是否进入了智慧城市的标志性的事件。

思考3:数字经济要带动实体经济,关键是解决好“物理世界”问题

数字经济的构成包括两大部分:一是 数字产业化 ,也称为数字经济基础部分,即信息产业,具体业态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信息通信业和软件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二是产业数字化,即因为利用数字技术而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也称为数字经济融合部分,包括传统产业由于应用数字技术而带来的生产数量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其新增产出构成了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政府在2018年“两会”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发展壮大新动能”、“为数字中国建设加油助力”,可见中国对于数字经济的定位并不局限于新兴产业层面,而是将之提升为驱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国家战略。

目前来看,绝大部分企业的数字化还停留在对CRM、ERP等管理数据的价值挖掘上,而这部分数据实际上仅占企业数据总量的10%,其价值也非常有限,就像我们熟知的冰山模型中露出水面的部分;而在冰山之下,90%的数据来源于企业的生产系统,真正的数字化就是要改变生产系统(OT),将物理世界数字化,再将生产数据与管理数据相融合,才能让数据产生更大的业务价值。

但到目前为止,企业对来自物理世界数字化的这90%的数据,还未能进行有效的感知、收集和分析。因此,如何将物理世界数字化,这才是数字经济进入深水区面临的真正挑战。

思考4:产业数字化转型更依赖“ 人才红利 ”

最近,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先生关于教育的一些观点在网上得到热议。他提到“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在小学讲台上完成的”、“让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其中想强调的是基础教育对国家强盛的重要性。

在今天这个数字经济大发展的时代,我国在数字技术的基础教育和人才培养上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例如,根据领英(LinkedIn)发布的《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备注:数据截至2017年Q1),在人工智能领域,美国的从业者人数达85万以上,印度和英国分别为15万和14万,而中国则只有5万多人。

因此,我们强烈建议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和教育机构能够充分协作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政策,将数字人才培养政策卓有成效地落地,让“人才红利”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如何让“智慧城市”发展战略落地?

华为在全球40多个国家已经参与了200多个智慧城市的建设,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总结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马斯洛需求模型,我们认为:一个城市的数字化转型需求从低到高大致也可以分为4个层次。

最底层是基础设施,这是构建数字经济的基础,其核心是之前提到的智慧城市5大新ICT基础设施的部署,从云、物联网、数据湖到视频云、人工智能。其中的物联网不仅包括传统的物联技术,也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5G、Wi-Fi 6等跨时代的热点技术。

第二层是 安全保障 ,要确保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安全,这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

第三层是要实现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以更好地发展实体经济。

第四层是智慧城市也应该拥有像人一样的 智慧大脑 ,以保障智慧城市的良好运营。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