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0万的大学生群体,职前教育这片蓝海需要被发现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2017年一月份的时候,我在亿欧网《 万亿的教育培训市场,职业教育这块蛋糕谁来吃? 》上发了篇文章被诸多网站转载,在2016年的12月,我当时发了一条朋友圈,预测2017年职前教育+校园招聘会迎来大的爆发,而年后的这一个多月的时间,我更加肯定了我的判断。

我们先看下大的格局,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2025计划,创立“开环大学”,改变自上而下的方式,代之以师生为主导,该计划创新性地解除了入学年龄的限制,17岁前的天才少年、进入职场后的中年以及退休后的老人都可以入学,这无疑是顺应时代开启了终身学习的新型教育方式。

对于职场人士而言,由于所处环境的快速迭代,我们越来越需要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的加强学习,接受新事物。

我之前看过吴晓波老师很著名的一本书《激荡三十年》,而相比未来,我们将面临的三十年会更加的激荡,学习不再是一个阶段的事情,而是长期性的事情,我们不断面临着全新的工作,职业教育这块的增量空间巨大。而由于笔者一直从事大学生校园市场,所以很明显的察觉到,近一两年的时间,职前教育不断的火热起来。

学习本就是一件功利、反人性的事情,我们愿意去参加英语四六级、公务员、驾校的相关培训,是由于可以直接得到结果,对于学生而言,培训完了,可以顺利的通过考试,那这个培训就是有价值的。

而关于职前培训,实际上在我看来,一些好的培训内容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巨大的帮助,无论是格局、视野的提升,还是一些小的细节优化,都是有很好的助力,可是一直以来都是不愠不火,因为培训学习完了,无法立刻看到直接的结果。

而大量地域性较久的培训机构,其实无法给予学生真正想要的岗位推荐机会;而有一些直接从事职前培训+知名互联网企业岗位内推的公司,却更侧重于企业方人脉关系的处理,服务的学生的质量、数量很容易遇到瓶颈,难以提升。

2016年12月,有家投资机构找我聊,希望推荐一些做大学生职前教育相关的创业公司,进行一些资本整合,让我觉的一些资本开始逐渐对这块产生重视。近两周的时间,我跟诸多相关领域的创业者沟通,基本上都有投资方抛出橄榄枝。

而现状的大学生职前教育的模式有三种:

一种是切入C端,希望由学生家长直接买单,费用基本从4千元至3万元不等;

一种是切入B端,希望由企业方来买单,在基础模块上加上企业的定制化内容,解决企业的招聘及PR相关需求;

第三种还是切入B端,但是此时的B端是针对学校,希望高校进行内容采购,来进行买单,这种模式也有一些机构已经跑通了一些学校。

根据教育部2015年的统计数据,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852所,教育部直属的高校有75所,211高校有112所,985高校有39所,地方高校占到90%以上。而在校生人数3700万人,本专科生2625万人。 而2016年大学毕业生已经突破765万人,基本每年都会被媒体宣称为“最难就业年”。

十年前缓解就业压力,鼓励大学生进一步读研究生;三年前为了继续缓解就业压力,鼓励大学生去创新创业,目前一些高校除了就业率以外,居然还出现了创业率的指标,笔者之前还真没听说过逼人创业的说法。

而最后的结果是,部分研究生多在象牙塔里呆了两年,并无成长,就业时面临更大的压力;而跟风创业这件事,在笔者看来一直都是最大的坑,大学生无经验、无资源、缺能力,全国创业的大学生不知花费掉了多少父母的血汗钱,而创业过的人实际上由于心态上的转变,一部分很难再去适应职场生活,这对于长期发展,无疑是极为不利的。

所以,笔者认为通过更加合适的职前教育方式,解决学生、学校、企业三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是一件极具有意义和使命感的事情。如何去做,抓住两点,学生未来发展需要什么?企业招人想要的是什么?一年七百余万的大学毕业生,排除家庭背景强硬、名校名专业和自甘堕落的学生外,至少还有三百余万的大学生面临就业是迷茫的,面临企业工作是未知的,而毕业后三年的发展,很大程度的决定了以后几十年的层级。

说完学生求职需求,再看下企业招聘,95后进入职场后,对于企业HR是一件极为头疼的事情,据统计95后大学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为23%,毕业一年内的离职率到了37%,要知道社会整体用人的年流失率在18%左右,95后人群离职率近乎翻倍多,这无疑极大的增加了企业在人事上的投入成本。

另外企业方,还有一个较大的需求,那就是做校园招聘会的时候,越来越看重PR部分,95后这群代表未来消费浪潮的人,企业都是想要去提前抓住的。 这两点无疑导致,企业在校园招聘方面,需要全新的解决方案,而当我们在PC端打开前程无忧、智联招聘这两家在国内最大的招聘网站就会知道,面对十年时间未曾变过的网站主页,原有模式显然已无法再支撑起企业针对95后群体校园招聘方面的需求,有幸的是目前招聘领域的老牌企业都在为95后职场新人群进行产品迭代。

而放到整个校园市场的角度来看,我之前有分析过,2016年大学生的直接消费已经突破5000亿元,但是其中绝大部份我们是很难抓住的,而当年的“人人”虽已不在,清华“水木”已成为上一代人的回忆,可我坚定的认为我国3600万的大学生群体需要一个产品去服务他们。

另外之前私下有与好友聊过,如果当年的“校内”牢牢抓住大学生用户,注重每年的六七百万新一批大学生,或许当下的格局有所不同,虽无法快速对比Facebook拉高市值,但是拥有未来主流人群的话语权,也有较大的想象空间。

回到本文重点,校园类现有较好盈利的公司,三大类:教育培训、招聘类、广告类。 而如果一个产品从职前教育领域切入,对接招聘,并且提供企业在校园内PR的解决方案,在笔者看来是足够把这三大块串联在一起的。

并且纵观每年校园的一个风口,外卖、金融分期、共享单车等,这些产品特性都是针对学生但不局限于学生的,而从职业教育方面切入,顺应着终身学习的浪潮,最初是职前培训,往后是职业技能提升,这样一个产品是有一定的程度能够起于校园,走出校园的。并且拉勾网专注专注互联网企业招聘,给予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专注一个细分领域先切入进去,而形成的学生社群,社群在未来拥有非常实在的价值。

本文作者孙凌,亿欧专栏作者;微信:sunoling(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务”方便备注);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随意打赏

3600万美元大学生群体蓝海教育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