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发布2025非遗数据报告:发布非遗视频的00后人数增长95%
5月26日,抖音发布《2025抖音非遗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来,抖音新增国家级非遗相关视频超2亿条,同比增长31%;1400万网友通过抖音分享非遗体验,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达7499亿次,平均每天有6.5万场非遗直播。
在抖音, 科技 正助力非遗持续焕新。过去一年,抖音中AI类非遗视频数量增长1625% , 创作者通过特效动画、AI工具、跨界演绎、非遗短剧等创新手法,让非遗被更多人关注和喜爱;创作非遗内容的人群中年轻力量崛起,抖音里30岁以下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同比增长24%,发布非遗视频的00后数量增长95% ; 非遗视频和直播,带动非遗好物和风光被更多用户体验、消费,抖音电商中非遗商品年销量超65亿单,其中抖音搜索带动非遗商品成交量同比增长51%,抖音生活服务中非遗类线下商家数同比增长187%,团购订单量增长173%。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的非遗名录体系,共认定10万余项非遗代表项目,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总数为1557项,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十大门类。
过去一年,抖音新增国家级非遗相关视频超2亿条,同比增长31%。1400万网友通过抖音分享非遗体验,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达7499亿,非遗内容在抖音屡成爆款,持续出圈。
去年11月,@李子柒以一则“雕漆隐花”视频回归大众视野,用诗意镜头还原大漆工艺,获赞1247万;95后男孩@跑酷拉面 将打铁花与跑酷运动跨界结合,脚踏“风火轮”与铁花齐腾空的震撼画面获赞1313万;@山白 通过抖音非遗发展共创营与龙泉青瓷技艺传承人对接,复刻拍摄龙泉青瓷的视频获赞957万。
在抖音,非遗的“顶流”与“新秀”共同构成了多元文化图景。相声、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越剧、豫剧、狮舞成为视频点赞量最高的非遗项目;陕北说书、龟苓膏配制技艺、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相关视频数量增速最快,地方特色技艺通过短视频突破地域限制,走入大众视野。
报告还记录了年度非遗热点时刻。2025蛇年春节前夕,“春节”申遗成功的喜讯传来,#春节申遗成功有哪些意义#话题在抖音引发全民热议;此外,越来越多网友爱上传统文化审美和非遗创作,#把非遗穿身上#、#年轻人玩非遗用料就是猛#等话题引发广泛关注,展现了年轻一代用新玩法重构的文化认同。
中国非遗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曾表示: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非遗保护与传承面临着现代生活与生产方式的冲击,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数字化为非遗项目提供了广阔的传播平台,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参与。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抖音AI类非遗视频数量增长1625%,创作人数增长1155%。创作者们依托特效动画、AI工具、“非遗拟人”、跨界演绎、IP融入等数字技术和创新手法,正在解构并重塑非遗的呈现方式。
特效动画是面向大众科普非遗的新工具。@见筑师 用特效动画精准解读木构技艺,以毫米级精度还原斗拱、藻井等精妙构造。在他的视频中,观众可以“穿越”到千年古建施工现场,亲眼见证榫卯咬合的智慧。
AI工具的普及降低了创作门槛,丰富了非遗创作的趣味性。“非遗贺新春”活动期间,抖音上线AI剪纸特效,用户只需上传照片即可生成剪纸作品,吸引超50万用户参与该特效玩法。此外,@木姬空语 耗时23天用木雕还原《黑神话悟空》角色,让非遗与现代IP创新融合;@林文信 将机械舞与传统傩(nuó)戏进行跨界结合,让非遗呈现时尚姿态;@-土豆- 用AI技术将青花瓷纹样画在脸上、“穿”在身上,以拟人化视角展现非遗之美。
非遗与短剧形态的结合也亮点频出。抖音出品的醒狮题材短剧《超越吧阿娟》改编自电影《雄狮少年》,抖音创作者@国翠儿 推出的民俗短剧《压岁钱》,以及以汝窑为主题的短剧《你是我的碗》,均通过精彩剧情让非遗从“展示”走向“叙事”,延伸了非遗传播的边界。
报告显示,抖音中传承非遗的群体越来越年轻化。截至目前,抖音中共有1294位经认证的非遗传承人,其中30岁以下(95后)达247人,同比增长24%。此外,平台上百万粉、万粉非遗创作者数量也持续增长,分别达21%和23%。
95后@郎佳子彧 是北京“面人郎”第三代非遗技艺传承人,他将传统面塑与3D打印等科技工具结合,以快节奏视频剪辑呈现面塑制作流程,吸引了年轻用户关注。出身皮影世家的00后非遗传承人@汪氏皮影・确实牛皮,结合流行趋势,用皮影戏创新演绎“迈克尔杰克逊”和《哪吒2》,受到众多网友喜爱。此外,还有同为00后的郑州王氏糖画第四代传承人@郑州糖画王岐洋 @安顺地戏传承人-周顺也在利用短视频传承老手艺,打破“非遗=古老”的刻板印象,重构传统技艺的当代价值。
除了年轻传承人,越来越多普通年轻人都对非遗内容创作感兴趣。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发布非遗视频的用户中00后数量增长明显,同比上升95%。24岁的江西女孩@李家清晨 发布徽墨制作、造纸工艺视频,获赞700万;福建福州21岁的@陳楚念 以机械傩舞视频出圈,获赞3200万;22岁的浙江小伙@吴大安 连更“宣传100项非遗”系列,获赞411万。这些年轻创作者,以视频语言讲述丰富多彩的非遗故事,构建起传统与现代对话的新桥梁。
抖音不仅是非遗内容的展示窗口,更为非遗从业者和商家提供了新“舞台”。
过去一年,抖音非遗直播作者数增长13.76%,平均每天有6.5万场非遗直播,累计直播时长增长21.45%。陕西汉调桄桄演员李雅芝在直播间表演戏曲收获“云戏迷”,账号点赞量均破10万;90后三弦传承人褚琪桂梓借直播打破地域限制,将传统民乐推向全国;安徽主播郑冬蛟在家乡瞻淇村举办“村晚”直播再现“一夜鱼龙舞”,吸引274万人“云赏民俗”。
非遗好物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过去一年,抖音电商中非遗商品年销量超65亿单,商家直播成交额中63%来自店播模式,超10个非遗商家店播破千万元。手工小麻花、宜兴紫砂、景德镇陶瓷等非遗商品名列热销榜,搜索和商城货架带动非遗商品成交量分别增长51%和42%,显示出用户从“观看”到“消费”的转化链路日益成熟。
随着各种非遗好风光被看见和体验,非遗已成为多地文旅新名片。过去一年,依托抖音生活服务,非遗类线下商家数量同比增长187%,团购订单量增长173%,中华老字号商家抖音团购订单量同比增长82%。泉州、汕头、揭阳成为抖音网友最爱的非遗小城,灯会、打铁花、火壶表演、醒狮、英歌舞、鱼灯等成为热门非遗体验项目。潮汕英歌舞在抖音“出圈”后,2024年春节假期广东全省共接待游客量和游客收入均创新高,双双位居全国第一,2025年,英歌舞登上央视春晚,走向了更大舞台。
2024年,字节跳动发起“抖音非遗计划”,基于平台技术和能力,开展非遗传播和推广工作。字节跳动企业社会责任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抖音将继续发挥 互联网 平台的助力作用,联合各地培育更多非遗“新传人”,充分激发非遗“新活力”,搭建非遗“新舞台”,带动非遗新消费和新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