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停车难”到“停享合一”,重庆大剧院智慧停车成文旅服务新范式
夜幕下的山城重庆,流光溢彩的重庆大剧院不仅是文化艺术的殿堂,其地下空间也正经历着一场智能化蜕变。这座由重庆文化旅游集团携手捷顺 科技 打造的智慧停车场,以“智能化、绿色化、人文化”为核心理念,成为文化艺术与智慧服务的生动注解。
一、从"停车难"到"停享合一"的体验跃升
“以前看演出总要提前半小时找车位,现在导航直接锁定空位,出场秒过道闸,比以前方便太多了。”音乐剧爱好者王女士的感受,代表了众多车主的体验跃升。这背后,是捷顺科技三大能力构建的智慧停车生态:
极智通行:2.4秒无感出入的“黑科技”
依托捷顺天启AI管控平台,停车场车牌识别率达99.9%的智能终端与远程坐席中心形成"双保险"。当系统识别到通行异常时,在线客服迅速介入处理,半年内已解决100余起突发状况,车主满意度达98.5%。
潮汐车道动态调整让高峰时段通行能力提升50%,有效解决大型活动期间的拥堵困局。创新"车流预判调度"模式,通过历史数据分析,提前30分钟调整潮汐方向,并联动交警部门实时疏导,获得前来大剧院观演车主的认可。
停充一体:新能源车主的“充电自由”
首批32个120千瓦快充桩正在建设实施,将全面打通"充电+停车"生态。此系统支持识别新能源车牌落锁功能,能够有效杜绝油车占位,还支持停车费与充电费合并结算,新能源车主在欣赏精彩的演出时,就可以轻松完成一次"补能"操作。数据显示,停充一体模式可使新能源车辆停放时长增加30%,充电桩利用率达行业均值1.4倍。
人文体验:艺术与科技的“诗意碰撞”
大剧院停车场700平方米环氧地坪全面焕新、场内场外标识标牌标准化更新、640盏AI感应节能灯组的安装,让车场环境媲美 商业 综合体;正在引入的文创快闪店,车主在取车时可便捷带走限定版演出周边,让文化体验从剧场自然延伸至车场空间。
二、从“服务配套”到“效益引擎”的运营进化
捷顺科技以"三化融合"战略,将停车场从传统运维场景转变为数字化资产经营平台,重塑车场价值。
智能化升级:提效70%的"数字引擎"
上线“捷服务小程序”业主端,财务对账效率提升70%。财务人员通过小程序,在 手机 上就可以查看当天的经营数据、财务对账等信息,此外小程序还支持电子发票一键开具、线上化展示运维事件处理进度,形成便捷、透明的管理模式。
与水市口停车场的联动调度,还构建起跨场景车流共享生态,在2025年的春晚分会场、五一无人机表演等重大活动中实现跨库调度,片区资源利用率提升35%。
多元化创收:增收37%的“效益跃升”
2025年2月至6月,重庆大剧院停车场项目通过无人值守降本、逃费追缴、错峰引流、停充联动等策略,实现人力成本降低40%,停车场经营总收入同比增长37%。在数字化、专业化与精细化三轮驱动下,停车场运营正从"服务配套"跃升为"效益引擎"。
绿色化改造:年节电8.9万度的"低碳实践"
640根物联网节能灯搭载AI感应照明系统,实现"车来灯亮、车走灯暗"的按需照明。系统通过自主学习,持续优化节能策略,整体能耗降低62%,预计年节省用电8.9万度,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70吨。结合新能源车位充电收益,停车场将成为捷顺科技首个实现"正碳效益"的公共设施。
三、从“标杆”到“生态”的跨越式发展
文创赋能:打造全国首个“文创车场IP”
通过文创衍生品销售开辟新营收增长点,智能寄存柜、自助咖啡机等便民设施的引入,让车场成为衔接演出前后的"第三空间"。
场景拓展:构建文旅“智慧车场”
部署车位预约系统与充电桩智能预留功能,进一步缩短车主等待时间。同步扩展路面充电网络布局,新增180千瓦超充桩,构建"地下+地面"全场景充电生态,新能源车辆停放需求满足率达95%。
区域联动:搭建城市资源调度“神经网络”
借助捷顺科技拓场优势,启动周边水市口停车场共享停车试点。通过AI算法实现跨场车流动态调配,未来可针对无人机表演、节假日高峰场景,实现车流跨场调度,形成项目互补效应,提升片区资源利用效率。
四、以科技之名,重塑城市服务新范式
从无人值守的极智通行,到车场空间的文化沉浸;从跨场联动的生态构建,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闭环,捷顺科技以场景化经营为笔,助力重庆大剧院停车场打造"文旅智慧车场"项目。当7000平方米艺术空间进一步升级焕新,当停车场数字化经营成为城市发展的新范式,重庆大剧院停车场项目正以场景蝶变,诠释着科技与人文交融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