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ymo “入华”:中国的马路可不好走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似乎是悄悄地,Google 系的无人驾驶公司 Waymo 就进入了中国。

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一家名为慧摩商务咨询 ( 上海 ) 有限公司的外国法人独资公司,5 月 25 日在上海自贸区注册成立。注册资本 350 万元人民币,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 Waymo 持股 100%,公司法人也为 Waymo 的负责法务的高管。

Waymo “入华”:中国的马路可不好走

消息一出,炸了锅。但其实,Waymo 进入中国并非什么意外新闻,此前早有预兆。无论是 Waymo 还是上海市政府方面,都早已为此在做准备。

根据上海经信委官网的消息,7 月 17 日经信委主任陈鸣波带团走访硅谷多家企业,其中就包括 Waymo。官方通告中写道:

经信委积极争取重大项目落户上海,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 经积极争取,与一批企业在重大项目的落地方面形成了共识。代表团还试乘了无人驾驶 汽车 ,进一步坚定了上海加快发展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和产业的决心

之后在 7 月 25 日的美团无人配送的发布会上, Waymo 中国负责人王敏首次亮相。据 媒体 当时报道,王敏表示 Waymo 正在筹办中国办公室。

除此之外,硅星人还发现,在 Waymo 的官网上,招聘供应链岗位的需求中,也特地强调了需要亚洲经验。

Waymo “入华”:中国的马路可不好走

而作为 "Google 系 " 公司,Waymo 的消息也与最近 Google 涉中国市场的举动相应。据彭博社报道,8 月 17 日谷歌创始人布林首次在每周例会上公开讨论了为中国单独设计一个搜索引擎的计划,是退出中国以后首次表态希望重返这个市场。另外,上个月还传出消息 Google 与腾讯、浪潮等中国进行谈判,试图合作将 Google 的云服务产品引入中国。此外,还有不断传出的新招聘、在 微信 上推出的小程序等等。

截至发稿,Waymo 官方尚未回复硅星人的问询。

" 入华 " 之后 挑战才真正开始

Waymo 入华在今年年初还被业内人士形容为 " 机会不大 ",但今年以来无论大环境还是具体的政策,对于外资车企和无人驾驶技术企业都带来机会。

今年 5 月,三部委印发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正式实施,在对一系列关键问题作出规定的同时,也将具体操作权下放给各地政府。7 月 6 日,戴姆勒成为首家获得北京市 Level 4 路测牌照的外资车企,7 月 12 日,马斯克访华并敲定特斯拉在上海独资建厂。

不过,与造车的特斯拉不同,作为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技术公司,Waymo 设立中国分公司后,究竟如何在中国开展业务,才是真正的挑战所在。

Waymo “入华”:中国的马路可不好走

根据目前中国的监管规定,自动驾驶测试和产品中使用的地图应用不得来自外国企业,而地图数据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十分关键。在此之前,特斯拉入华时也不得不放弃马斯克最爱的 Google Map,而与腾讯 投资 的四维图新合作。Waymo 拥有自己的高清地图并且被认为业界领先,在中国开展测试的话,如何解决地图问题是个挑战。此外,无人驾驶大量依赖数据,而目前中国的法律规定需在本地建立服务器将数据留在本地。

Waymo 入华后的业务重点会是什么?从工商信息上所显示的业务范围来看,Waymo 中国公司的经营范围为 " 商务信息咨询,企业管理咨询,贸易信息咨询,供应链管理咨询,物流信息咨询,自动驾驶汽车部件及产品的设计、测试,提供相关配套服务 "。其中的供应链和自动驾驶部件是比较明显的业务场景。

与特斯拉相似,虽然选择独资建厂的特斯拉依然会被视为进口产品而缴纳 25% 的进口关税,且很难得到政府针对电动车的优惠,但这依然能够帮助特斯拉更靠近零组件供应商等而降低成本。Waymo 在中国设立公司也会帮助其在供应链上节约成本。

而因为许多自动驾驶相关产品的国产化程度还不够,为中国汽车厂商及自动驾驶公司提供自动驾驶相关部件或解决方案,也是外资公司的机会。比如被 Intel 收购的 Mobileeye,今年 7 月就宣布,将为百度提供其 AI 驱动的 EyeQ 芯片,用于处理摄像头捕获的有关汽车周围环境的视觉信息,之后的客户还包括其他中国汽车制造商。Waymo 也可以考虑这样的业务。

而在大家最为关注的路测方面,真正大规模路测需要牌照,即便政策优惠也依然需要时间。不过上海自动驾驶测试基地已经正式开园,如果 Waymo 要在中国进行路测,可能会从这些封闭的基地开始。

此外,Waymo 已经与美团展开合作,在无人物流领域进行探索,这与 Waymo 在美国国内同沃尔玛的合作类似。这些都是可能的业务机会,也对正在探索 商业 化的 Waymo 会有帮助。

有望对中国自动驾驶行业带来积极影响

Waymo 是行业公认最领先的无人驾驶技术公司,它进入中国必定会对火热的中国自动驾驶市场带来影响。

Waymo 脱胎于 Google 的无人驾驶项目,它起步早,目前积累的里程数已达 800 万英里,并开展了各类实际运营测试,搭建了用户体验反馈系统,加之依托 Google 的海量数据以及人才储备优势,Waymo 无疑是领先其他竞争者。

Waymo “入华”:中国的马路可不好走

在硅谷的高速公路、地方道路等各类道路上,都能看到 Waymo 测试的身影。Waymo 也开展了各类实际运营测试,搭建了用户体验反馈系统,加之依托 Google 的海量数据以及人才储备优势,Waymo 无疑是领先其他竞争者。

根据 DMV(车辆管理局)发布的年度报告,2017 年 Waymo 路测中人为干预频率继续减少,为每千英里 0.18 次,领先其他厂商。

Waymo “入华”:中国的马路可不好走

硅星人参加的 Waymo 年度分享大会

这种优势已经给美国的自动驾驶市场带来改变。据纽约时报最新的报道,美国自动驾驶领域另一个主要玩家优步,最近在如何处理其自动驾驶部门上犹豫不决。公司内部很大的声音希望将自动驾驶部门出售,因为这各部门一直在烧钱。

《长尾理论》作者、无人机公司 3D Robotics 创始人 Chris Anderson 认为:

" 知道自动驾驶领域里正在发生什么的人们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 Waymo 比其他人要领先 5 到 10 倍,无论是在核心技术还是数据上。看起来优步没有继续坚持的必要了。"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制造业智能化公司的创始人对硅星人说,由于自己公司擅长的技术,与无人驾驶背后的技术十分相似,于是不少国内投资人都会询问,为何不做自动驾驶。" 这很好地证明了现在国内自动驾驶行业泡沫很大。" 他说。而他给出的答案正是,Waymo 已经太强,再进入已经没有机会。

Waymo “入华”:中国的马路可不好走

过往,中国的 科技 行业已经吃过 " 闭门造车 " 的苦,在如今大红大紫的中国自动驾驶行业,业界最顶尖的公司有望不再缺席。国内公司和投资人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真正一流的技术积累是什么样子,而想要证明中国无人驾驶技术实力的公司也有更多的交流和比较的机会,这些都是好消息。

让这个领域最强的玩家进来,而不是靠着故意建立起来的壁垒一味宠爱自己的公司,是实现真正进步的最好办法。

【来源:品玩】

随意打赏

alphabet waymowaymo无人驾驶汽车waymo出租车waymo公司谷歌waymowaymo商用waymo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