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闪购,正在触及京东“命门”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2025 年的外卖大战,正式进入 " 三国杀 " 了。

过去三个月,京东正式入局做外卖,通过 " 给骑手交五险一金 " 等话题,和美团外卖互相 " 喊话 "。美团在 " 打口水仗 " 的间隙,还正式上线了即时零售品牌 " 美团闪购 "。

五一节前,阿里派出饿了么和淘宝闪购,下场加入战斗,并迅速登上热搜。

饿了么发放百亿补贴,淘宝则直接在首页增加 " 闪购 | 外卖 " 入口,并联合饿了么推出奶茶免单卡和请客卡,消费者只要打开淘宝 APP 搜索闪购,就有机会抽到。

" 三家争霸赛 " 拉开帷幕,《DT 商业 观察》决定梳理一下,这场大战打到什么地步了?为什么大家都要抢外卖这个生意?美团闪购和淘宝闪购又在打什么算盘?

截至目前,京东、美团和饿了么都做了啥?

热搜话题和表情包虽多,但各家到底拿出了多少 " 诚意 ",还得认真盘一盘。

我们根据公开资料分别统计了京东外卖、美团外卖、饿了么和淘宝闪购的 " 投入 ",发现在外卖涉及到的三大方面中——消费者、骑手和商家,各平台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京东或许是 " 初来乍到 ",是唯一一个对商家、用户、骑手都有所投入的 (至少从宣传侧来看)。

一开始先是通过 0 佣金策略吸引商家入驻;然后给消费者发券,并逐步扩大发券的对象范围,从面向京东 PLUS 会员、大学生到所有人;动作最大的,当属给全职骑手交五险一金,并在全职骑手入职前三个月提供 5000 元保底工资。

在此期间, 美团也给消费者和骑手发券、发补贴。

比如每天定时发放 " 满 30 减 15 的奶茶咖啡神券 " 和 " 满 40-20 的专属大额神券 " 等,也开始试点给骑手补贴养老保险,五一假期让全行业骑手免费使用外卖智能柜、给约 200 万起售发放 2 亿元劳动补贴。

饿了么前期虽然 " 不声不响 ",但现在攒了笔大的给消费者。

比如五一节前给消费者发放百亿补贴,又联合 " 淘宝小时达 " 升级的 " 淘宝闪购 ",通过提供 18 元优惠券的方式,近乎 " 免费 " 给消费者发放 1 亿杯奶茶咖啡。

淘宝闪购,正在触及京东“命门” 大厂们的投入不少,但在消费者打开 APP 选购的时候,究竟是什么体验呢?

一个最明显的体验是,京东外卖上能选的外卖还不够多。

虽然没有实际的数据统计,但是因为京东外卖主打 " 品质堂食外卖 "(要有门店、可堂食、还有线下审核等),所以可选外卖店铺的数量比美团、饿了么少。

我们随机选择了一些高人气的连锁品牌,并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门店、不同平台上选购同样的产品,发现 在都没有会员的情况下,补贴后的价格基本都是美团更低,但库迪除外 ——

库迪的橙 C 美式在美团和饿了么上分别要 14 元和 11 元,但在京东上只要 7 块 9,难怪库迪迅速在京东外卖上突破了 3000 万单,撑起了京东外卖的半边天。

当然,自从饿了么联合淘宝闪购推出 " 奶茶免单卡 ",最低价当属新入局者。

至于配送时间,那些由商家自行配送的,各平台标注的配送时间都差不多。但如果由平台骑手配送, 美团和饿了么基本稳定在 25-30 分钟,京东因为骑手较少,普遍慢一些,基本超过 30 分钟。

对此,京东外卖还放了个 " 大招 ",就是配送超时 20 分钟后,将给消费者免单,相当于变相发券,给消费者补贴。

大厂都在抢着做,外卖真的赚钱吗?

不止现在的京东、美团、阿里,把时间线拉长,百度、滴滴,以及前两年的字节跳动(抖音)也在外卖上砸过真金白银。

不过,这些大厂争夺的外卖,其实是一门难做且利润微薄的生意。

美国外卖送餐服务平台 DoorDash 首席运营官就曾对《华 · 尔 · 街 · 日 · 报》提到:" 外卖是一项成本密集型、低利润且以规模为导向的业务 。"

就拿抖音来讲,2022 年底,手握 6 亿月活的抖音上线 " 团购外卖 " 业务,2024 年又被报道外卖业务暂时收缩。

根据《晚点 LatePost》,抖音外卖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没有足够多的商家,无法承接用户需求,比如 " 长期受运力不足,依靠顺丰同城、达达等第三方运力的抖音无法达到(和美团、饿了么)同样的配送速度。"

换言之,想要做好外卖,除了靠内容、补贴等吸引用户下单,还要有长期的投入、坚实的运力、良好的运营系统以保证履约能力 ……

就算是目前规模比较大的公司,从外卖业务里赚的钱也很少。

饿了么常年亏损(饿了么和高德同属阿里巴巴的 " 本地生活服务 ",该板块一直亏损),美团在 2013 年上线外卖,直到 2019 年才开始盈利,2019 年、2020 年、2021 年,它的 " 餐饮外卖 " 业务经营利润率分别是 2.6%、4.3% 和 6.4%。

2022 年,美团将餐饮外卖、到店酒店及旅游和 " 新业务及其他 " 里的 " 美团闪购、民宿及交通票务 " 合并为 " 核心本地商业 "。在合并之后,美团的 " 核心本地商业 " 经营利润率在 18% 到 21% 之间。

全球范围内,外卖的利润率都很低。

根据摩根大通(JPMorgan,美国最大 金融 服务机构之一)发布的全球在线外卖行业报告(《Global Online Takeaway(2024)》): 2024 年全球九家主流外卖平台预测利润率在 1.5%-3.3% 之间。

那么,一单外卖的收入和成本到底是怎样的?

以美团为例,一单美团外卖的收入主要包括 4 个方面:配送费(商家选择美团配送需要承担的费用)、佣金(商家向美团支付的技术服务费)、在线 营销 (商家使用美团营销产品所支付的费用)和其他。其中,配送费占了总收入的一大半。

与此同时,配送成本也是外卖成本的最大开支,大概占总开支的 75%, 包括骑手收入、平台补贴、人员培训等。

2021 年,虽然美团从餐饮外卖配送服务中收获了 542 亿元,但餐饮外卖配送相关成本高达 681.8 亿元。

既然外卖难做还利润低,为什么以京东为代表的 互联网 大厂,还在争抢这项业务?

外卖不好做,那大家图啥?

行业内的普遍共识是:" 高频打低频 "。

我们在此前的 # 追踪这一周 # 栏目里已经提到,对于美团、京东,外卖充当的最大角色是 " 高频使用的流量入口,目的是让更多人下载 APP、提高 APP 使用频率,从而更容易在高利润的业务如美团的酒店旅游、京东的 3C 数码上消费。

目前, 从淘宝、美团的动作来看,这场 " 战争 " 既是外卖的争夺,也是市场更大、想象空间更大的即时零售的战场。

2024 年,淘宝把 " 小时达 " 频道放在淘宝首页的一级入口,让天猫上数十万家品牌旗舰店的商品参与即时零售。

去年,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蔡崇信对话摩根大通北亚区董事长时表示:" 外卖配送或许不是阿里的核心业务,但饿了么对阿里来说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因为它建立的即时配送基础设施不仅可以用于送餐,还能运送药品、鲜花、水果等新鲜易腐物品。"

换言之,有饿了么的外卖配送,阿里(淘宝)可以快速切入即时零售战场。

淘宝闪购,正在触及京东“命门” (淘宝闪购)

同样是 2024 年,美团在财报中提及 " 闪电仓 "(即通过商家建设小型前置仓,覆盖生活圈 3 公里范围,纯线上经营并依托平台配送能力实现 " 半小时达 / 小时达 " 服务),通过和大型商超合作,带来新增量。今年的 4 月 15 日,美团正式发布即时零售品牌 " 美团闪购 ",并将其置于 App 首页一级入口,喊出 "30 分钟送万物 " 的口号。

对美团来说,即时零售因为 " 万物皆可外卖 ",不仅可以增加用户使用频率,还能提高利润率。

在 "2024 美团即时零售产业大会 " 上,美团核心本地商业 CEO 王莆中解释美团的 " 闪电仓 " 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店铺、商超,还要考虑选址、门店装修、货架摆放等,闪电仓是为了拣货、配货的效率去设计的,同样的面积,可以选择租金更低的地方、可容纳的 SKU 更多、坪效更高。

" 同样是 200 平方米的面积,便利店商品的 SKU 为 2500 — 3500 个,闪电仓的 SKU 为 6000 — 10000 个;便利店的月销售额约为 35.5 万元,闪电仓的月销售额约为 50 万元;便利店的利润率为 1% — 5%,闪电仓的利润率为 3% — 10%。"

以前只有餐饮、生鲜这类即时消费可以 " 半小时送达 ", 现在就连衣服、 手机 也能像外卖一样,下单后半小时送达,这就威胁到了京东。

根据雷锋网报道: 美团闪购 2024 年 3C 家电 的订单量接近京东全站 4 成,其中电脑办公类商品订单量已经超过京东全站,手机通讯类商品订单量达到京东全站的 4 成。

电商网的报道中也提到:淘宝闪购背靠饿了么提供的 120 万日活骑手,联合菜鸟驿站、盒马前置仓,在上海试点中平均 18 分钟就能送达,3C 数码类产品的配送时效甚至超过京东。

这意味着,京东自营曾经引以为傲的 " 次日达 " 配送效率,将迎来强劲的对手。

不仅如此,像淘宝和饿了么这样能整合电商、直播和配送等业务的即时零售,能让消费者实现 " 搜索即送达 "" 看完直播就能收到货 ",很可能会瓜分掉一部分原本计划在京东电商上购物的消费者。

事实上, 京东电商本身已经遇到难题,急需新的增量。

近几年京东已经不再披露 GMV,根据多家 媒体 和证券公司测算,随着拼多多和抖音电商的强势崛起,京东电商的市场份额有所下滑。

淘宝闪购,正在触及京东“命门” 现如今,美团闪购又威胁到了它一向强势的 3C 数码领域,淘宝闪购也加入了战场,京东可以说是遭到了 " 双面夹击 "。

正因此, 京东下场做外卖,既是电商平台去争夺即时零售的场子,也是反击和自保。

写在最后

即时零售的确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商务部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预测,2023 年即时零售规模达到 6500 亿元,同比增长 28.9%,比同期的网络零售增速高 17.9 百分点。

尽管在目前,消费者对于这场 " 三国杀 " 的感知,可能大多还停留在美团京东的 " 口水战 ",或者是平台发放的外卖大额补贴,对于前景更广阔的即时零售,还没有那么强的体感。

但无论如何,对于消费者来说," 三国演义 " 的市场,总好过一家独大。

来源:DT 商业观察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