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三哥急了,中国手机笑了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来源:智东西

在中印冲突愈演愈烈之际,印度一款 " 一键卸载中国软件 " 的 APP 突然蹿红,仅上架一个月,下载量就突破了 500 万,不过后来评论区还是有人道出了其中的无奈:" 这是一个不错的软件,只不过如果它能告诉我删除后有什么可以替代的软件,就更好了。"

阿三哥急了,中国手机笑了

▲ APP 用户评论

随后,6 月 15 日的中印边境摩擦进一步加剧了印度部分民众抵制 " 中国制造 " 的情绪。但有意思的是,中国品牌 手机 似乎依旧在印度市场中活的风生水起,屹立不倒。

印度人民嘴上喊着不要,最终还是手捧中国品牌手机,大呼 " 真香 "。

当然,印度新冠肺炎疫情的恶化、抵制情绪带来的对中国进口零部件更加严苛的审查,的确给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困扰,但是 真想对中国手机动手,印度是 " 有心无力 "。

毕竟,如果印度人民不用中国品牌手机,10 个人里有 8 个要把手里的手机扔掉。并且最关键的是, 印度没有动摇中国手机厂商地位的能力和基础 ,说的直白一点,印度造不出来能媲美中国品牌的智能手机。

中国手机厂商是怎么做到在印度市场如此 " 命硬 " 的呢?

一、为什么印度离不开中国手机?

1、中国品牌市场规模占据绝对优势

根据IDC的数据来看,2020 年第一季度,小米、vivo、OPPO、realme、一加、传音、摩托罗拉、华为、酷派等 中国厂商,在印度本土市场中已经占据了近八成的份额 。这一数字在去年是 67%,可见印度市场这一年来对中国手机的青睐程度有增无减。

阿三哥急了,中国手机笑了

▲ 2020 年一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数据来源:IDC

在这八成中,仅小米一家就占据了 30% 的印度市场,vivo 以 17% 位列第二,三星以 16% 紧随其后,第四、第五分别为 OPPO 和 realme。

以 Lava 为代表的本土品牌占比仅在 1% 左右 ,与三星在中国市场中的份额类似。 苹果 在欧美市场和中国市场都表现强势,但是到了印度市场却 " 哑火 " 了,今年 Q1 的市场份额仅为 1.6%。

目前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中,如果除去中国品牌,就只剩下三星,在三星之外没有第二个出货量规模很大的品牌。在印度市场中,中国品牌的认知度是非常高的,有印度 媒体 报道,即使在中印冲突加剧后,一加 8 系列在印度开售后几分钟内就已售罄。

实际上,根据印度当地媒体的观察, 真正在宣传抵制中国手机的人多是些印度高种姓人 ,这些人大部分从事高收入的工作,用着苹果、三星等高档手机,在网络上呼吁普通民众抵制中国品牌,却完全不给出替代产品解决方案,明显是 " 饱汉不知饿汉饥 "。

印度当地的一些手机经销商就曾对媒体表示,虽然近期消费者开始提出购买非中国品牌的手机,但是 由于缺乏选择 ,有一部分消费者还是继续选择去购买中国手机。

阿三哥急了,中国手机笑了

2、" 便宜又大碗 ",逃不出的性价比 " 真香定律 "

中国品牌在印度手机市场中的绝对规模优势是一方面,中国手机强劲的 " 性价比 " 也让许多印度普通消费者 " 难以割舍 "。

只要是想在中国市场中混得开,每一个智能手机厂商都需要将 " 性价比 " 三个字玩转,就连苹果也特意为中国的电商节大促而破例允许了 " 直降 " 促销。所以当久经磨练的中国厂商带着自己的产品闯荡海外市场时,性价比反而成了最不需要担心的问题。

据 Canalys 统计,2020 年第一季度印度市场 200 美元以下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达到 77%,200-600 美元的中端机占比 21%,再往上的高端机市场占比仅 2% 左右。也就是 印度平均每 10 个人中,有近 8 个人都在用着 " 千元机 "。

▲印度最大电商平台 Flipkart

印度最畅销的手机,价格大都在 100-150 美元之间。在这个价位段,消费者很少会关心细节做工、品牌价值和软件生态,而 更多地会关心手机的硬件指标。

超大的电量、数量众多的摄像头、3.5mm 耳机孔、大尺寸屏幕以及双卡双待都是印度消费者非常青睐的特性。5000mAh 电池是印度畅销机型的常见配置,由于印度基础设施并不像中国一样完善,充电并不是一件非常方便的事情,因此长续航几乎就成了印度手机市场的刚需。

目前在国内市场中,8GB 内存 +128GB 闪存的组合几乎已经成为 " 起步配置 ",而印度市场中仍然以 4GB+64GB、6GB+64GB 机型为主,甚至 3GB 的内存也并不少见。由于存储是手机成本的大头之一,因此 存储规格的缩减也给了手机厂商更多追求极致性价比的空间

▲印度最大电商平台 Flipkart 展示的最畅销机型

小米在印度最畅销的是红米 Note 8 系列、红米 K20 系列,这些都是主打极致性价比的机型,而 OPPO、vivo、realme 等品牌也针对印度市场推出了很多特定的款式和机型,比如 Realme Narzo 系列、vivo U 系列、realme 数字系列等。

2018 年 8 月初,华为也宣布最新机型 Nova 3i 将正式登陆印度市场,另外荣耀10、荣耀 V10 和荣耀 7A、荣耀 7C 等机型也都会陆续跟进。

市场研究公司 Canalys 的研究总监、印度人杜希曾在接受《印度快报》采访时直言,印度人在买手机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是,市场上大部分手机都是中国手机。他尤其强调说," 几乎没有其他的品牌能像中国智能手机厂商那样提供更好的性价比。 "

IDC 印度分部的研究总监纳夫肯达尔 · 辛格也表示,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其实买手机就是一个纯粹的价值 游戏 。他认为印度人近期呼吁抵制中国智能手机的行为,实际上并不会对几款中国手机品牌的需求产生负面影响。

3. 本土化好,融入印度本地生态

中国手机厂商之所以能在印度市场中占据这样的份额,取得这样的口碑,与他们自身 在本土化方面做出的努力 是密不可分的。

就比如从最简单的使用体验来说,小米为了贴合印度手机用户的使用需求,特意设计了印度版操作系统、并且增设了印度铁路一卡通等功能。同时,针对印度特殊的气候条件,小米定制了手机充电器和镀膜。

另外在拍照方面,印度小米手机在拍照时会满足印度女性和小孩想要在美颜的同时能够 保留眉心上的吉祥痣 的需求,并特意设计了算法。这些细节的改善,无疑不显著提升了印度消费者的使用体验,留下了一个好印象。

从 营销 宣传上来说,中国手机厂商会砸重金邀请许多印度本土明星代言,并且营销力度很大,印度的大街小巷中,经常可以见到 OV 两家蓝绿色的广告横幅。

▲印度著名影星阿米尔 · 汗(Aamir Khan)

在渠道的建设上,OPPO 和 vivo 延续了国内的风格,他们在线下大规模开店,从印度的德里、马邦、古吉拉特等相对发达的一二线城市起步,并派遣国内的省级代理合作伙伴入驻每个城市,然后在核心城市周边的城镇、乡村等地方建立服务中心,满足印度零售商的需求。

从城镇辐射乡村 ,这是 OV 面向印度市场给出的独特渠道拓展思路。

2017 年 7 月莫迪政府上台以后,颁布了新的税法,规定进口到印度国内的手机,除了要交 10% 的基本关税,还要交 35%-40% 的增值税。而对于那些在印度国内生产的手机,只需要缴纳 12% 的增值税即可。

这也是印度政府希望发展本国电子制造业的一种表现。在此情形下,小米、OPPO、vivo、联想等中国厂商都纷纷开始在印度 投资 建厂。

据媒体报道,从 2014 年 7 月进入印度市场到现在,在印度生产小米手机的工厂数量已达 7 家,小米曾表示,他们 在印度销售的手机,有 99% 都是在印度本地生产 的,并且小米还任命了印度籍总经理来管理印度团队。

▲ 2017 年雷军与小米印度负责人 Manu Kumar Jain 一同会见印度总理莫迪会面

2015 年 vivo 就在印度北方邦大诺伊达工业区兴建了工厂,经过 5 年的发展,vivo 的工厂现在已经为印度提供了 近万个就业岗位 ,线下分销店铺更是为印度提供了多达 4 万个就业岗位。

华为这边,在 2018 年 8 月,他们表示将在印度城市中设立 100 家专卖店。此外凭借在通讯设备上的优势,华为也计划联合印度通讯运营商来建设5G网络,不过目前受中印紧张形势影响,印度将华为暂时移出了 5G 建设计划,后续是否有可能恢复关系还不能下定论。

整体来看, 大部分中国手机厂商都已经在印度建厂组装手机 ,一方面,这保证了手机的本地化生产,降低了成本、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这些工厂为印度本地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优质工作岗位,这些功劳印度政府自然也是心知肚明。可以说, 中国手机厂商已经深度融入了印度的本土生态中

据说很有意思的是,许多印度人都认为红米是印度品牌。

二、印度如果真想 " 叫板 ",也没有 " 底气 "

市场规模、产品竞争力、本土化程度 几个方面来讲,中国手机厂商都已经将印度市场 " 拿捏的死死的 "。

但冷静下来,就算一个品牌的影响力再大,一旦引发了某个国家的民族情绪,或者引起了民众的大规模抵制,都会是 " 吃不了兜着走 " 的下场。三星在中国市场的遭遇就可以很好的说明问题。

但中国市场的不同就在于,我们有很多的替代方案、有坚实的制造业基础、有许多过硬的国产手机品牌。普通消费者不会面临 " 没得选 " 的窘境。 印度制造业的薄弱、本土厂商的扶不上墙以及较强的中资依赖性 ,都让印度无法在短时间内拿出一个替代方案,来取代中国手机厂商。

1、高技术含量零部件制造困难," 组装厂 " 属性突显

印度 经济 其实相对特殊,不像许多发展中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印度更多地是建立在其服务业基础上,以软件、 金融 为代表的服务业长年占据了印度 GDP 50% 以上的比重,而制造业却仅占印度 GDP 的 15% 左右。

虽然印度的手机制造公司从 2014 年的两家,暴增到 2018 年的 200 多家。但 这些公司都是 " 印度组装 ",而称不上是真正的 " 印度制造 "

▲印度小米手机工厂

2018 年, 印度总共进口了超过 135 亿美元的手机零部件 ,其根本原因就是印度无法制造这些高附加值的手机零部件。印度官员给出的解释是,这些零部件技术性过高,以目前的技术无法完成生产。

时间来到 2019 年,在这一年里,印度总共生产了超过 3 亿部手机,占了全球手机产量的五分之一,然而这其中大部分都是低端手机,包括很多功能机和运营商定制机。

当然,印度自己是知道这个问题的,就在今年 6 月,印度莫迪政府又推出了一项 66.5 亿美元的激励计划,准备挑选出五家优质的智能手机制造商,为他们的产品提供 4-6% 的现金奖励。

虽然智能手机行业已经成为印度总理莫迪推动 " 印度制造 " 的一个样板。但不可否认的是, 在高端制造业方面,印度仍然与中国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就在中印冲突不断加剧的过程中,声称代表印度 7 亿贸易商和 4 万个协会的全印度贸易商联合会(CAIT),为了响应了抵制中国制成品的号召,公布了一份包含 500 多种中国制成品的抵制名单。

其中有快消品、耐用消费品、玩具、家具面料、纺织品、建筑五金、鞋类、服装和厨房用品,用 CAIT 自己的话说, 这些商品 " 不需要先进技术制造 " ,因此可以由印度自主生产。但智能手机显然未在其中,这里面的无奈自不必言说。

2、印度企业中资依赖性强

除了没有过硬的技术基础作为支撑,印度企业对中国资本的依赖性其实也比较强。

根据智库 Gateway House 研究报告来看,中国 科技 投资者已经向印度的初创企业投入了约 40 亿美元。从 2015 年 3 月到 2020 年 3 月年这 5 年间, 印度的 30 家独角兽公司中有 18 家都有中资的身影 。而这些公司的服务覆盖吃穿住行、教育娱乐各个方面,可以说已经渗透了印度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根据政府机构投资印度统计,现在已有 700 多家中国企业在印度开展业务并进行了投资,投资总额达到 120 亿美元,覆盖通讯、 家电 、电力等诸多领域。

" 中国制造 " 早已与亿万印度本地人的利益息息相关 ,印度政府不可能视而不见,因此抵制中国产品从根本上来说难以施行。

三、中国手机厂商真的没受到任何影响吗?

随着民族情绪在印度的不断蔓延、发酵,虽然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的业务目前来看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几家主要的中国厂商也没有对此发表过任何声明,但从一些印度供应链消息来看,中国厂商在印度市场中的日子其实也并不算好过。

▲今年 6 月印度部分地区的抗议民众

最明显的就是手机零部件的进口。虽然中国厂商在印度都有工厂,但这些工厂主要还是以 " 组装 " 为主。很多精密零部件依旧要从中国进口。

据供应链消息,目前 印度海关对所有中国公司的货品都会进行人工检查 。这导致许多中国厂商进口的整机或零部件都不能顺利被送入印度工厂和仓库,有许多货物都滞留在了港口。

并且即使是中国厂商从日本或其他国家订购的元器件直接进口到印度,也会照样被卡住。印度官方给出的说法是要对所有进口货物进行清关检查,也是为了防止新馆肺炎病毒的传播。

但许多中国厂商通过行业内部交流发现,基本上只有跟中资背景公司有关的货物才会被严格审查和扣押, 清关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目前包括小米、OPPO、realme 在内的多家中国厂商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甚至连富士康在印度的工厂都受到影响。

就在中国厂商困难之际,三星的反应十分迅速,在短短 10 天之内推出了数款 1 万卢比至 2 万卢比的手机,也就是印度市场最畅销的 " 千元机 " 机型, 找准了中国手机品牌的优势市场,实现精准打击 。并且三星对过时的机型也进行了大幅度降价,据称很快将会完成库存清理。

▲三星在印度市场近期推出的部分机型

虽然三星的操作符合市场逻辑,也是厂商抓准时机抢占市场的合理表现,但用 " 趁火打劫 " 来形容他们应该是十分贴切的。

目前三星以 16% 的市场份额紧随 vivo 之后,而今年二季度过后,Canalys、IDC 等机构都预测,三星可能将取代 vivo 成为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第二大出货商。

结语:智能手机市场," 技术拳头硬的是爸爸 "

中印冲突仍在持续,供应链的收紧、印度消费者的民族情绪诚然给中国手机厂商造成了一些困扰,但从根本上来说,这些行为并没有动摇中国智能手机在印度市场立足的根本: 绝对主导的体量、极具性价比的产品和深度融合的本土生态

这背后则是中国制造业核心技术在海外市场开枝散叶的结果。正如印度没有真正可以与中国手机抗衡的产品,也是因为 制造业核心技术的不足

当然,在全球化大潮不可阻挡的今天,合作共赢才是中印双方都希望看到的。根据 Canalys 数据显示,尽管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 13%,但印度市场仍然逆势增长 12%,达到了 3350 万台,约占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 12.3%。

这样的市场体量是所有智能手机厂商都无法忽视的,更何况,印度与中国的人口总数旗鼓相当,而相比中国目前超过 96% 的渗透率,印度智能手机渗透率只有 24%,其 增长潜力是巨大的

中印冲突的风波终将消散,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市场前进的脚步也不会停歇,在智能手机这条赛道上,想真正腰杆子硬,唯有技术够硬。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