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科幻与生活,知乎多位优秀答主齐聚蓝星球科幻电影周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科幻作品中的场景是否遥不可及?人类的想象力的边界究竟在哪里?近日,一场找寻科学与科幻灵魂的探讨在第五届蓝星球科幻电影周举行。

11月26日,在“蓝星球科幻电影周·向科学要答案”系列沙龙中,知乎多个领域的优秀答主和科研人员齐聚一堂,开启了主题为“科学科幻与人类生活”的探索之旅,围绕科学与科幻进行跨领域的思想碰撞,一起“向科学要答案”。

探索科幻与生活,知乎多位优秀答主齐聚蓝星球科幻电影周

西澳大学天体物理博士、知乎天文学话题优秀答主刘博洋,科普作者、知乎动物学话题优秀答主宋云江(知乎“瞻云”),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后、知乎物理学话题优秀答主许坤(知乎“子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知乎医学话题优秀答主傅士博(知乎“菲利普医生”),南方 科技 大学副研究员、知乎通信话题优秀答主崔原豪(知乎“甜草莓”)参与活动,并进行精彩分享。

在谈及对科幻作品的理解时,身为科研工作者的许坤在沙龙上表示,“我觉得科学或许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面对问题的思考逻辑”。许坤认为,对科研人员来说,看到自己研究的东西以科幻作品的形式在视觉上体现出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宋云江则认为,好的科幻作品离不开人类科学基础,需要有惊人的想象力,同时对人性和社会有所思考。知乎上有一则问题,“《流浪地球》中推动地球真的可能吗?概率多大?”,宋云江在回答中认为这种概率为零,他以火箭方程为基础进行了深度分析,获得知乎用户1.3万赞同。宋云江用三个词定义自己在知乎的回答:专业、硬核、脑洞。

探索科幻与生活,知乎多位优秀答主齐聚蓝星球科幻电影周

知乎上有很多脑洞问题,本身极具科幻话题,例如“如果没有生殖隔离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如果没有生殖隔离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宋云江认为,专业科普回答即便涉及到科幻式的想象,本质上还是为了科普服务的,而真正的科幻作品,虽然是以科学理论为基础,但最后的落脚点往往在科幻的世界观或故事内核上。

在谈到科学和科幻的关系时,刘博洋则认为科幻是科学在拥抱人文的时候产生的,这恰好是我们人类文明最有趣的地方,“科幻在科学和人文之间扮演了一个非常好的桥梁角色”。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科幻不再是遥远梦想,它正以IP的形式深入人心,影响产业发展。在第五届蓝星球科幻电影周活动上,“科幻微小说大赛”的入选者之一、科幻作家、知乎答主“分形橙子”获得由蓝星球颁发的“海图奖”荣誉奖项。“分形橙子”曾获得过银河奖、星云奖等科幻奖项,在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他非常热衷于在知乎上分享自己的观点,“一个提问、一句回答,或许都能成为科幻作品的养料”,“分形橙子”表示。

在知乎的科学氛围中,有科研专家和相关科学工作者的专业讨论,也有大量新职人关于科学与幻想的结合内容。他们在知乎进行科学热点分享、科普传播和科幻创作,实现科学和科幻碰撞。

“在整个中国 互联网 上,如果有平台能扶持起来硬科幻作品,恐怕也只有知乎了”,宋云江表示。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