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亿,合肥芯片巨头要去IPO了
来源:融中财经(ID:thecapital) 作者:王涛 编辑:吾人
3000亿市值可期。
最近,聚集科创板的股民们越来越多了,大家都在等待长鑫储能的科创板IPO。
2025年7月7日,长鑫存储正式启动科创板IPO辅导,中金公司、中信建投担任保荐机构。根据证监会新规,辅导期原则上不少于3个月,若进展顺利,预计最快2025年底或2026年初提交IPO申请。
官网显示,长鑫存储(长鑫科技子公司)是一家一体化存储器制造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布局最全的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一体化的IDM企业。其创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安徽合肥,在国内外拥有多个研发中心和分支机构。长鑫存储的技术团队拥有丰富的技术研发经验和创新能力,已推出多款DRAM商用产品,广泛应用于移动终端、电脑、服务器、虚拟现实和物联网等领域。
目前,长鑫存储最新投前估值达1400-1508亿元,跻身中国独角兽企业前十。上市后,其资本市场地位将显著提升,有望带动设备、材料、封测等全产业链价值重估。尽管长鑫存储方面尚未对此作出回应,但市场推测其上市地点可能为科创板,这也是大部分股民在最近一段时间只看科创板的原因。
甚至有股民向融中财经表示:“为了能够打新长鑫存储,最近一段时间只拿创业板的票了。”
事实上,股民们有此热情并不奇怪。在全球DRAM市场,目前韩国的三星、SK海力士和美国的美光科技拥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三者合计占据全球95%的市场。而长鑫存储的横空出世犹如一道破晓之光,打破了长久以来存储行业被韩美企业垄断的格局。从市场占有率来看,据估计到2025年底,长鑫存储在DRAM可能增加至10%~12%。
长鑫存储成功上市将获得大量融资,用于扩充产能(新建晶圆厂、提升制程)、加强研发、以及补充运营资金。产能扩张意味着其需要更多的封测服务。这也务必使的其市场地位更进一步。
兼顾着国产替代的使命,长鑫存储的IPO属于是众望所归。
始于合肥的芯片巨头
在半导体领域,存储芯片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存在,而DRAM更是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AI服务器等众多场景的核心存储芯片。如今,作为国产DRAM内存芯片大厂的长鑫存储,已正式启动IPO辅导,向着资本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
长鑫存储成立于2016年6月,总部位于安徽合肥。它的诞生与兆易创新有着不解之缘。兆易创新的创始人朱一明,是一位在存储芯片领域有着丰富经验和卓越眼光的企业家。
1972年,朱一明出生在盐城市阜宁县的一个普通工薪阶层家庭,从小他就是同龄人眼中不折不扣的学霸。其先后在在清华大学完成了本科和硕士学业,后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攻读物理学硕士和电子工程系硕士学位。毕业后,朱一明留在美国硅谷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与管理经验。2005年,他毅然辞去硅谷的高薪职位,回国创立了芯技佳易,踏上自主创业之路。而这便是兆易创新的前身,公司专注于存储器芯片的研发与生产。
然而,朱一明的目光并不局限于兆易创新已有的业务。他深知DRAM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国产DRAM芯片在技术与市场份额上的亟待突破。于是,兆易创新尝试通过并购北京矽成半导体来进军DRAM领域,但最终未能如愿。这次失利并未阻挡朱一明在DRAM赛道前进的步伐,反而坚定了他自主创办一家专注DRAM研发生产企业的决心。得知朱一明有进军DRAM领域的想法后,合肥政府找上了门。
2016年,在与合肥方面接洽后,长鑫存储应运而生。2017年3月,长鑫存储项目正式开工,合肥市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承担了3/4的一期建设资金,而朱一明也安排兆易创新投入了剩余1/4资金。仅用10个月,厂房和相关设备建设安装便全部完工,足以体现当时各方对于该项目的高度重视与积极推动。
长鑫存储的创立并非易事,但朱一明凭借其在存储芯片领域的深厚积累以及对行业的深刻洞察,带领团队开启了艰难的创业征程。从最初的团队搭建、技术研发,到设备采购、工艺优化,每一步都充满挑战。
2018年,合肥基地一期厂房建设完成,开始设备搬入。次年7月,公司验证投片,成功试产8Gb DDR4工程样品。2019年9月,长鑫存储的DDR4规格DRAM芯片正式投产,实现了中国大陆在该领域的“从0到1”突破,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后,长鑫存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创新产品。2023年11月,公司首次推出LPDDR5系列DRAM产品,包括12GB的LPDDR5颗粒、POP封装的12GB LPDDR5芯片及DSC封装的6GB LPDDR5芯片,其12GB版本LPDDR5先后在小米等国产品牌上完成机型验证,这标志着长鑫存储在高端DRAM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也证明了其产品性能与质量已得到市场的认可。
在业绩方面,长鑫存储同样表现出色。2024年,其DDR4产品已占据全球DRAM市场约5%的份额。据市场分析机构Counterpoint预测,2025年底长鑫存储的DRAM全球市场份额将从一季度的6%提升至8%,DDR5和LPDDR5产品占比分别增至7%和9%,有望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存储芯片厂商。
在长鑫存储的发展过程中,合肥市政府的支持起到了关键作用。合肥素有“最牛风投城市”之称,在半导体产业的布局上极具前瞻性。长鑫存储的崛起,不仅是企业自身努力的结果,也是地方政府与企业携手共进的典范。通过政府的支持,长鑫存储得以在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获得有力保障,为其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长鑫存储的股权结构也颇具特色,公司无控股股东,第一大股东为合肥清辉集电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直接持有公司21.67%股份。此外,公司还吸引了众多知名投资机构和企业参与投资,如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阿里巴巴、小米、美的等,这些股东的加入不仅为长鑫存储带来了资金支持,也为其在技术、市场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合作空间。
从默默无闻的初创企业到如今估值超1400亿的行业巨头,长鑫存储的发展历程堪称中国半导体产业的一部励志史。其在DRAM技术领域的突破与创新,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全球存储芯片市场的竞争力,更是为国家的信息安全和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了重要力量。随着IPO进程的推进,长鑫存储有望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技术水平,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开启更加辉煌的篇章。
估值1500亿,背后明星资本云集
“我们当时去参观的产线是需要合肥一把手特批的,进入以后是需要安检的,你们见过飞机场安检吧,长鑫存储里面就是那样的。”一位此前曾去往长鑫存储考察的投资人向融中财经表示道。而如果你去合肥当地问一圈长鑫存储,老合肥们准保会自豪地跟你说:“哎呦这公司可有意思了,是咱合肥的崽!”也由此可见,长鑫存储在合肥的重视程度。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长鑫存储毫无疑问是国内科技领域中的佼佼者,与长江存储一起被誉为国产存储芯片领域的“双子星”。尤其在刚刚过去的2025年第一季度,长鑫存储的单季度营收首次突破了10亿美元大关,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市场竞争力。这一成绩不仅巩固了其在国内存储芯片市场的领先地位,也进一步增强了其在全球存储产业中的话语权。
在2024年11月,《福布斯》发布的“2024福布斯中国创新力企业50强”榜单中,长鑫存储与海光信息、华为海思等六家半导体企业一同入选,成为榜单中为数不多的存储芯片企业之一。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其技术创新能力的高度认可,也反映出长鑫存储在推动国产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除了技术上的突破和市场表现的亮眼,长鑫存储在资本市场同样备受追捧。作为国产存储芯片领域的龙头企业,自2018年启动天使轮融资以来,便吸引了大量投资机构的目光,融资节奏迅速推进。尤其是在2020年,长鑫存储宣布完成高达156亿元的A轮融资,成为当年国内半导体行业最引人注目的融资事件之一。此次融资吸引了包括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简称“大基金二期”)、安徽省投资集团、小米集团、招银国际、中金资本、君联资本、TCL创投等在内的18家知名机构和产业资本积极参与。
其中,大基金二期表现尤为积极,单轮出资47.6亿元,获得了超过14%的股份,显示出国家对长鑫存储在国产存储芯片战略布局中的高度重视。而作为创始团队成员之一的兆易创新也在此轮融资中首次对长鑫存储进行了投资,进一步强化了双方在技术和产业链上的协同关系。
进入2021年和2022年,长鑫存储继续完成B轮和C轮融资,投资方阵容进一步扩充,涵盖了基石资本、美的资本、云锋基金、兰璞投资、碧桂园创投、阳光保险、华登国际等多家知名机构。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阿里和腾讯也在这一阶段以产业投资者的身份入股长鑫存储,首次涉足DRAM芯片领域,显示出互联网巨头对半导体产业链上游的战略性布局。
2023年,招商局资本和建银国际也加入战局,参与了长鑫存储的D轮融资。而在2024年,长鑫存储再次完成一轮高达108亿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兆易创新、长鑫集成、合肥产投壹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等。这一系列密集的资本动作,不仅为长鑫存储的技术研发、产能扩张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也进一步提升了其在资本市场的影响力。
在多方资本推动下,长鑫存储的估值也节节攀升。根据2024年3月兆易创新发布的公告,其拟出资15亿元参与长鑫存储的新一轮融资,该轮融资前长鑫存储的估值被确定为1399.82亿元人民币。这一估值不仅使其成为当前国内估值最高的半导体企业之一,也为其未来的IPO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在长鑫科技筹备IPO不久,外界披露了它们的最新估值,约1500亿元。
目前,长鑫存储的注册资本已超过600亿元,若按当前估值计算,其上市后市值有望突破3000亿元,成为A股市场上最具分量的硬科技企业之一。若IPO顺利完成,不仅将为公司带来更广阔的融资渠道和品牌影响力,也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存储芯片产业链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半导体上市热潮来了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半导体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些前沿科技的广泛应用,对半导体芯片的性能、数量和种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推动了半导体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作为现代科技的核心基础,半导体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其发展前景也愈发广阔。
在半导体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半导体设备市场同样受益良多。半导体设备被誉为半导体产业的“卖铲人”,在芯片制造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下游半导体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半导体设备市场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无论是先进的光刻机、刻蚀机,还是各类薄膜沉积设备、清洗设备等,都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半导体设备制造商们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在这样的行业形势下,国内半导体产业迎来了上市热潮,众多半导体独角兽们纷纷开启上市进程,试图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实现更大的发展。
2024年7月8日,北京屹唐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科创板上市,发行价为8.45元/股,开盘后股价大涨超200%,市值一度突破77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此次IPO,屹唐以24.97亿元的募资额位列北京地区第一,成为当年北京地区最大的IPO项目之一。屹唐半导体的成功上市,不仅为其自身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资金动力,也为国内半导体设备行业树立了榜样,吸引了更多投资者对这一领域的关注。
无独有偶,7月1日,国产GPU独角兽摩尔线程、沐曦集成电路的IPO申请同日获得受理。这两家公司在GPU领域各具特色,分别致力于为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前沿领域提供高性能的GPU芯片。摩尔线程和沐曦集成电路的上市进程,预示着国内GPU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同时也反映了资本市场对这一细分领域的高度认可和期待。
6月27日,证监会网站披露信息,紫光展锐上市辅导备案材料获备案登记,辅导机构为国泰海通、中信建投。作为国内领先的移动通信及物联网核心芯片供应商,紫光展锐在智能手机芯片领域具有一定的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其上市不仅有望为公司带来更多的资金支持,推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还有望成为国产智能手机芯片第一股,进一步提升国内半导体产业在智能手机芯片市场的竞争力。
6月13日,上海超硅半导体的IPO申请获得上交所受理,拟募资49.65亿元。上海超硅半导体专注于半导体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半导体产业链上游的重要环节。其上市进程的推进,表明资本市场对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同时也为国内半导体硅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此外,兆易创新、豪威集团等已公告将赴港上市;纳芯微、芯迈半导体、基本半导体等也递交了赴港IPO申请。还有粤芯半导体、芯片设计公司杰理科技、存储芯片企业大普微、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昂瑞微等,据不完全统计,近期至少有10家国内半导体企业开启了IPO进程。这一波半导体上市热潮,涵盖了半导体产业链的多个环节,从芯片设计、制造到设备、材料等,呈现出全面开花的态势。
当前,半导体行业正处在关键的窗口期。在国产替代的大背景下,尽管半导体产业具有投入大、周期长等特点,但随着科创板“1+6”新政的支持,为企业提供了难得的资本助力。科创板的设立,为半导体企业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融资渠道,降低了企业上市的门槛,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半导体产业中来。长鑫存储作为行业龙头登陆资本市场,将产生显著的示范效应。它的上市不仅能为A股科技板块注入优质标的,丰富投资选择,更将提振市场对硬科技企业的投资信心,吸引更多资金流向半导体领域,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对于投资者而言,长鑫存储的上市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它为二级市场投资者提供了分享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红利的机会,使普通投资者能够参与到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来。随着长鑫存储等优质半导体企业的上市,有望带动整个中国资本市场向“硬科技”领域倾斜,以“硬科技”独特的经济新动能带领整个中国资本市场优化升级,提升资本市场的整体质量和活力。
随着长鑫存储等龙头企业的加速资本化,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从而在国产替代浪潮中实现质的飞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