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何没有“外卖三国杀”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过去三个月,互联网行业迎来了久违的热闹。美团、京东淘宝轰轰烈烈地搞起了外卖 三国杀


在此番大战中,外卖业务所背负的想象空间已经超过了一日三餐,摇身一变成了依托于本地生活的 30 分钟即时零售 战场,是打通线上和线下的巨大流量入口。


尽管官方下场明确要求各家公司不能用低价倾销扰乱市场秩序,可是这场 三国杀 不见降温的迹象, 反倒从 闪电战 转化为了 持久战


相比之下 ,大洋彼岸的 美国外卖市场波澜不惊, 美国 美团 DoorDash 日子显得轻松许多,不仅没有新冒头的竞争对手,继续稳坐美国外卖市场第一名,还在今年以 38.6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英国外卖平台 Deliveroo ,进入 12 个欧洲国家。


看似 自由竞争 的美国反而没那么多 商战 ,各个细分市场无一例外都有一家垄断级的巨头,占据了绝对市场份额,由此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极高溢价。 各家巨头为了维持股价,宁愿分红,也不会轻易消耗资金杀入别家巨头的地盘。


这或许是中美两国互联网生态最不一样的地方。



2025 财年第一财季, DoorDash 给出了一份超出市场预期的成绩单,平台总订单量增长 18% ,达到 7.32 亿份,平台交易总额 (GOV) 达到 231 亿美元,同比增长 20% 目前, DoorDash 在超过 40 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月活用户数达到 5000 万。


季度,公司营业收入 30.32 亿美元,同比增长 20.65% ;净利润 1.92 亿美元,去年同期则为亏损 2500 万美元,公司不仅实现了扭亏为盈,还创下了季度利润新高。


DoorDash 将业绩增长的原因归结为积极拓展非餐饮类业务,公司在日杂百货、酒类、宠物用品等 11 个垂直领域市场的布局取得了明显进展。 每位杂货消费者的平均消费额不断增加,易腐食品的平均消费额也在上升。


目前, DoorDash 在美国本土市场服务范围覆盖全美前 100 大餐饮品牌中的 94 家,在前 100 大零售商的覆盖面提升至了 44 家。第一财季,公司调整后的 EBITDA 超出预期 4% ,第二季度的指引高于市场预期 5%


不仅如此,财报期内, DoorDash 还以 12 亿美元现金收购了总部位于纽约的酒店科技公司 SevenRooms 。据悉,两家公司将继续独立运营, DoorDash 将把 SevenRooms 的客户关系管理 (CRM) 和客户体验工具集成到现有商务平台, 加强在餐饮和酒店领域的服务能力,为商家提供更多元化的客户管理工具,提升用户粘性。


相较于国内外卖市场声势浩大的竞争, DoorDash 的动作幅度显得要小得多。 不过,在多数企业举步维艰的大环境下,一家公司能保持正向的增长势头,就足够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了。


根据 InvestingPro  数据, DoorDash 股票的当前交易价接近一年来的高点, 市值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过去一年回报率高达 127%


摩根士丹利研报认为, DoorDash的 核心业务表现强劲,盈利持续改善,因此该行将其目标价上调至 220 美元,维持 增持 评级。投资机构 BTIG 更是将 DoorDash 的目标价上调至 265 美元。


以这点营收, DoorDash 能获得千亿美元市值,市盈率高达 298.49 倍,不得不说是资本市场对其垄断了美国外卖市场的 垄断者溢价


正如 硅谷创业教父 彼得 · 蒂尔 (Peter Thiel) 认为的: 垄断是最好的商业模式 ,如果你是创业者或创始人,你的目标应该是建立垄断。



在很多人看来,欧美外卖行业是摸着中国 商业模式 的石头过河。


可从实际情况来说,欧美外卖市场发展历史更为悠久,连锁餐饮店很早就有线上订餐服务, 欧美流行的汉堡、披萨等食品远比国内的 汤汤水水 更适合打包。 就算是外卖平台,美国的 Grubhub 比美团的入局时间还早 6 年。


DoorDash 四位联合创始人是斯坦福大学的同学,其中三人是华裔。公司首席执行官徐迅在采访中表示,自己的家人长期在中餐馆打工,他很早便对餐饮业有所了解。随着中国外卖行业的强势崛起,三位正在寻找创业方向的华裔得到了启发。


彼时,美国最流行的外卖平台 GrubHub 功能颇为单一,只是连接了有配送能力的餐厅与消费者,本质是订单中介服务,因此外卖渗透率很低。徐迅意识到,要是能打通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那美国的外卖市场也大有可为。


从起步阶段,创始团队就不是一头热地冲进赛道,而是采取了冷静分析。如果照搬中国的经验,餐饮派送的理想市场将是城市中心,城区的人流量大、节奏快,确保了订单密度高,有助于降低配送成本。徐迅称: 我们最担心的是消费者需求, 因为配送并不是新概念,已经存在很久了,如果美国这样的高度资本主义市场中不存在某样东西,那肯定有缘由。


DoorDash 创始团队用很短的时间搭建了一个聚焦学校所在区域 Palo Alto 的外卖下单网页,通过一对一上门拜访跟校园周边的小店达成合作,并亲自配送每一单。徐迅通过实地配送得出了相反的结论: 美国外卖市场的增长点在郊区。


如果你住在纽约市,走出电梯可能几分钟内就能走进数百家餐厅。但在 Palo Alto 这样的地方,你可能要走几英里才能看到一家餐厅。 美国大城市高昂的人力成本和交通成本使得外卖远不如店内就餐性价比高,而郊区县则是独立住宅集中区域,有多个孩子的家庭用户对食品送货上门有强劲需求。


找到用户需求后,外卖平台还需要找到足够大的运力群体。


美国是汽车王国,大多数外卖员是开车派送。理论上来说, Uber 司机和 DoorDash 外卖员的工作性质很接近,可以互为替代品。然而 DoorDash 通过测试表明: 在收入差异不突出的情况下, DoorDash Uber 的司机并不会互换工作。


这也与美国的社会文化有关。在一个持枪合法化、抢劫事件更高发且监控摄像头密集度并不高的国家,共享汽车内的空间风险较大。因此,在体力上处于相对弱势的群体并不愿意在封闭空间搭载乘客,开车时从事独来独往的工作,更有利于保证个人的人身安全。


完全不同类型的人群有不同的自我选择偏好。 DoorDash 在寻觅兼职配送员的时候,将更多关注放到年轻女性群体上,组建出了与共享乘车市场非常不同的司机队伍。目前, DoorDash 平台上有超过 700 万名司机,其中近 60% 是女性。


虽然 DoorDash 时刻关注中国同行的一举一动,但是它始终立足于美国本土特点,充分吸纳大洋两岸的优缺点使其得以后来者居上,从 Grubhub 手中抢下了市场。


某种程度上, 外卖平台的地域属性远超其他互联网公司,各国的监管要求都更为严苛,很难形成一家独大的全球化公司。 很长时间,美团都 困扰于 出海难 ,直到 2023 年才在香港市场 Keeta 试水,近两年逐步扩展到沙特、巴西。


DoorDash 在出海方面选择了直接收购。


2022 年, DoorDash 81 亿美元收购了芬兰外卖平台 Wolt ,但是两家品牌仍保持独立运转。目前, Wolt 创始人 Miki Kuusi 还同步担任 DoorDash 国际化负责人。



DoorDash 的谨慎也体现在与 AI 行业的若即若离之上。


2025 1 月, OpenAI 推出了智能体 "Operator" DoorDash 也是首发合作伙伴之一。不过,在达成协议的过程中, DoorDash 要求获得 Operator 使用情况的汇总数据以及引流信息。行业已经意识到:一旦 AI 智能体成为互联网所有的流量入口, 垂直平台的直接受众从消费者转化为 AI ,那平台自身的广告价值及附加值将大大降低。


作为互联网平台,放弃广告业务就是自掘坟墓。


6 月, DoorDash 又以 1.75 亿美元价格收购广告科技公司 Symbiosys ,该公司由谷歌前广告产品总监创立。 DoorDash 表示,新收购将优化其为广告商提供管理投放服务的能力。由此来看, DoorDash 未来还是想把广告业务抓在自己手里,和 OpenAI 当下的合作也是想要利用对方提供的数据。


当然, OpenAI 也有自己的算盘。在 AI 这场席卷全行业的博弈中,哪一方能占据上风,还得看时间检验。


对于国内外卖平台宣传的 30 分钟即时零售 理念, DoorDash 也在尝试。


2025年年初, Miki Kuusi 在采访中表示,公司对全品类零售的拓展仍处在起步阶段,各国进展有所差异。 每个城市都有数百万种商品在本地商店销售,但绝大多数都没挂到网上。 他认为, 本地商业不会止步于餐饮和杂货,最终会覆盖到每一个品类。


4 月,徐迅在采访中再次强调了公司的定位就是助推实体经济,并且坚定地认为要继续关注物理世界中的数据机会。 无论是我们创立公司时还是现在,仍然是实体企业创造了任何社会中绝大多数的就业机会和 GDP


徐迅表示,非餐饮业务增长迅速增强了公司的业务韧性,带动毛利率持续提升,并实现了正向现金流。根据相关统计,美国零售总额约 85% 的交易发生在线下,这仍是一个值得继续开拓数字化改造的蓝海。


如同国内同行, DoorDash 对未来的目标也提升到了打造连接数字与物理世界的基础设施。目前, DoorDash 已经在洛杉矶、芝加哥等大城市引入了自动化送餐服务,加码机器人运输。


如果按照现有的趋势来看, DoorDash 未来很有可能和亚马逊、沃尔玛等商超巨头在美国市场开展正面竞争。


只不过, 美国的外卖市场规模远不能和中国相提并论,而亚马逊的物流配送网络也远比 DoorDash 的兼职队伍庞大, DoorDash 目前还没有能力挑战其他巨头,并且资本市场也不会看好贸然出击。


或许,徐迅正在观望大洋彼岸的 三国杀 走向何处,等待这场外卖大战的战果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最话 FunTalk ,作者 :何伊然,编辑:刘宇翔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