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投资机构已经“出不起差了”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在一级市场全面困难的当下,出乎意料的一幕正在上演——“出差难”。


一切要从近期的出差话题谈起。


近期,有些机构开始控制出差成本,投资人的出差经费明显下降,更有甚者开始“限制”出差了。


有人开玩笑:“如今的差标到一线城市,只能住地下室了”。


今年以来,随着疫情的结束,旅游业爆发式复苏,出行人员增加,酒店价格随着需求增长,叠加机构降低差旅成本,对有出差需求的投资人而言,属实不太友好。


一、这届投资人差都出不起了


不知不觉中,“出差”这一话题变得愈发沉重。


此前,网传“有机构一个月出差经费不超过4000元”的言论在行业引起哗然,但如今来看,这并非是个例。


日前,有投资人吐槽说:“公司严格控制各项成本,其中就包括差旅,住宿标准控制在500以内,稍微去个一线城市,挑选酒店就要讲艺术了”。


上述言论中略带无奈,但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缩减开支成为机构不得不选的方案。


据FOFWEEKLY了解,节前就有几家美元机构,要求出差时必须填写详细申请,有明确靠谱的项目或事宜才批准出差。不仅如此,还尽量减少出差人数。


提起出差,不少从业者都是一把辛酸泪,差不得不出,必要时只能挤地下室了。


据悉,8月份,某机构投资人去北京出差,正好赶上暑期旅游旺季,连全季、桔子水晶等酒店都飙升至千元以上一间了,自家机构的差标根本无法满足住宿标准。


一方面是机构差标的降低,另一方面旅游行业复苏,酒店价格上涨,导致出差成本上涨,进而影响到出差的住宿条件。


一些投资人“差”都出不起了。


二、项目不行,这个“差”批不了


无论是降低差标,变相限制出差次数,还是严格执行审批要求限制出差,实际上都是机构在优化流程,降本增效。


有人吐槽:自家机构对出差的审批要求很严格,就差把“没必要的差就别出了”当成标准公布出来。


过去,“投资人”被贴上光鲜亮丽、高大上的标签。全球飞、住五星级酒店、参加行业论坛、喝红酒……被项目创始人围追堵截,出席行业会议时,光收项目创始人的名片都要几十上百张。


大手一挥,经手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投资不在话下,投出明星项目时,动不动就几十倍上百倍的回报。


而今,随着行业周期下行,市场动荡, 投资行业的逻辑被改写,属于投资人的光鲜时刻变得渺茫。


机构面临生存空间,降薪、裁员、降低出差成本等系列问题陆续上演,究其原因,除了表面上的机构降本外,背后的核心因素一方面是市场上优质的项目少,通过差旅成本的控制来提升出差质量,另一方面,市场下行,多数机构面临募资压力,新基金募不起来,管理费不到位,机构财务吃紧。


市场感知一级市场已降温多年,今年更甚。


据清科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募资端受大额基金及外币基金募资放缓影响,新募集基金数量和总规模分别达3,289只、7,341.4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0.3%、23.5%;投资端,上半年市场投资案例数和金额分别达到3,638起、2,929.65亿元,同比下降37.5%、42.0%;退出端,2023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1,326笔退出案例,同比下降32.6%,IPO退出仍是主流。


日前,易凯资本在报告中也指出:2023年,国内一级市场新旧时代的彻底割裂成为主旋律, “投资难、退出更难”的无解局面也持续蔓延。


近期“尽调项目前缴纳1000万诚意金”事件一度引发行业热议,实际是优质项目稀缺导致的项目本身话语权更高,项目与投资人双方的角色互调,属于投资人的高光时刻不再。


机构手中余粮不多,出手谨慎的同时,也意味着对项目挑选的流程也更加谨慎,这样看来,减少不必要的出差成本还是很有必要的。


某机构投资经理表示:“差旅成本的降级本质是机构为了提升出差质量,但这也意味着出差频次或将减少,对投资人而言,在有限的出差中做到更完美的尽调,工作难度的确在提升。”


今日不同往昔,过去创造收益神话的时代已经结束,当下的创投行业,一半光鲜,一半辛酸。


三、光鲜背后的辛酸:住招待所的硬板床


无意义的出差发生在当下的投资机构身上无疑是痛苦的,但减少出差对于机构投资人而言也很难受。


某从业者表示:机构要求“没有质量的出差不要去了”,机构合伙人对出差频次较高的员工有意见,但投资人也很无奈。毕竟一次出差就确定的项目、敲定的募资堪称上青天。


比起抢项目更难的莫过于今年的募资市场。


提起募资现状,行业哀嚎一片。一方面资金端流入更加谨慎和有限,尤其是市场化LP,有些离开一级市场,有些直接下场做直投,甚至开始下场创业找VC/PE给项目注资。另一方面,还在场的LP对GP的诉求更多元,在信任基础的条件之上,还有更高的要求需要GP来满足,大部分LP选择复投业绩经过验证、过往满足自己多方诉求的GP,这也促使大部分GP被拦在门外。


尤其在当下,政策型和产业型LP站在主导地位,一边是招商引资的诉求,不仅需要GP有优质项目储备和落地能力,还要GP首先搞定一定比例的市场化资金,募资难题直线上升;一边是产业或财务诉求,要么投熟,要么与主业有较强关联性的GP,对GP的资源积累、过往的业绩和专业要求,提出更高要求。


多方叠加挤压GP的生存空间,募资压力更大了。募不到钱,管理费不到位,机构财务吃紧,为了生存只能自我调节。


眼下,一级市场的从业者每天都在募资、投资的路上,为抢项目,跑到三线城市的工厂里蹲点已是普遍现象,募资下乡也是常态,住招待所的硬板床是当下投资人们的标配。


有人说:绩效考核更严格,出差经费也要控制,深刻感受到了工作难度的提升。


有朋友调侃,自家机构差旅成本并没有控制,再控制就没有差旅了。


结语


如今投资人的出差不仅鲜少有五星级酒店和商务舱,有些机构甚至“连差都出不起了”。


投钱要谨慎,自己花钱更谨慎。 投资人出差的前提是,经过专业判断、多方验证后,确定出差目的地有值得抢的标的,或存在有能力出钱的LP。


周期下行,GP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过去依靠市场、政策红利赚钱的时代已不复存在,求稳是当下各GP不约而同的共同追求,对从业者的要求也有新变化。


市场已经寒冬凛冽,要么转型,要么求变,与其焦虑和抱怨,不如积极拥抱变化,适应当下环境。


达尔文在进化论中提到:“生存下来的物种,不是最强壮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适应变化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FOFWEEKLY(ID:FOF_weekly) ,作者:FOFWEEKLY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