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拼多多是最近2年中概股最有争议性的标的,甚至没有之一。


一方面业绩真的好,国内主站营收和利润节节高升,另一方面,Temu横空出世,在一年时间之内GMV超过了老牌选手希音 (Shein) ,让电商老大亚马逊都要摆出防守姿态。


同一时间,从柏基到我偶像段永平等一系列顶级基金和大佬都重仓了拼多多,但是拼多多好像根本不care市值,次次季报年报开会都自己“殴打”自己,发布会一讲,就是股价暴打,和隔壁阿里蒋凡完全不一样,让市场非常不爽。市盈率长期停留在8~10倍左右,按照这个赚钱速度,存储着巨额现金,还是这个市值,拼多多都可以自己买自己了。


更有争议的是,现在但凡是互联网大公司,就没有不投入AI的,或者起码吹几句,拼多多是完全不提,可以解释为专注,也可以解释为错过时代。


在用户端和卖家端,这个争议就更大到离谱了,我就不复述了。


综上所述,现在对拼多多的评价,真的极度精分,一边是火焰,一边是大海,我见过很多争议很大的企业,但是从来没有见过拼多多这样兼具如此赚钱效应,还有这么大争议的。


对于拼多多,我是爱的,在2023年8月,我已经开始通过数据分析,捕捉到主站,特别在2024年1Q,从数据端,发现这个电商淡季,多多主站+Temu同比、环比都非常炸裂。具体是抓取的手法,我大概说一下Temu。


任何的数据产生都会留有痕迹,这些痕迹是否明显,取决于供需,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大类商品的供需总体上是平衡,或者是供大于求,因为需求总是会被满足,如果某个数据的异动引发巨大的供需失衡,痕迹会非常明显,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这些节点上安排监测。


比如,最简单的案例就是疫情期间,各种防护品,各种药品供需失衡,还有就是泡泡玛特发布labubu的时候,各种排队,这些都是典型的供需失衡。


Temu的供需链条是什么?因为是全托管,所有物流运输,空运都是拼多多负责的,Temu的大仓就是肇庆,飞美国、欧洲、日本必须通过华南三大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香港国际机场,而在这3大机场里面,国际航班美线的航班最多的是香港。以上这些都是公开信息,随手可以查询到。


那从广东怎样把货运输到香港国际机场?必须使用中港货运车。


中港货运车是一个极度成熟,严重供大于求的行业,运价长期固定,而且不断下降,这就很有意思了。在2023年8月我监测开始,我发现到了2024年3月,这个行业出现一个极度反常,10年不见的现象 (除了疫情阶段) :运力居然慢慢紧张了!头部的几家供应商居然对外提价了,运力被全部包圆了,从8月开始,运价居然慢慢在提升!


只有一个可能,Temu在大量采购中港车,规模之大,直接把整个行业的运力搞紧张了,然后,再通过一些最简单的线下调研,再结合抓取线上Temu下载数据匹配,我可以很笃定地打破当时市场对Temu做不起来,美国人民只爱亚马逊的偏见,得出一个事实:Temu在疯狂起量!


然后就开始建仓了,从2023年9月一路买到2024年3月初,按了一下计算机,这波怎样都到2300亿甚至2500亿,后面的事情,我也懒得说了,只能说感谢亲爱的赵总,付出了时间成本,收益少了很多。


在我下注拼多多最重仓的时刻,我也保持着敬畏之心,从产业和流量角度看,抛开文章开头的各种争议,拼多多毫无疑问对整个中国产业,特别是轻工业,有巨大的贡献。


我是在广深莞产业带呆过的,我深刻理解,这个产能巨兽的威力是多么多么恐怖,某些电子产品行业,比如三件宝,耳机、充电线、充电宝,如果珠三角开足产能,3班倒,我可以这样保证说,全世界人民,包括非洲人、北极熊、南极企鹅都可以人手几套,绝对不夸张的。


产品之间根本就没有啥区别,从功能到外观,没有拼多多对接下沉市场和产能,我真心想不到这些闲置的产能和后面巨大的就业需求要怎样处理。


消费升级、品牌化带来的高溢价不是很多人买得起的,就在我的老家,还是珠三角,普通本科毕业生也就是3500~5000的月收入。


拼多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一句话, 为庞大没有差异化的中国中低端产能匹配下沉市场。


无论外界,特别是卖家端对拼多多有多少负面评价,甚至是攻击都好,只要拼多多能规模帮产能出销量,而且游戏规则越简单越好——比如就是便宜+最简单投流,啥不用多搞,拼多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


开一家工厂,特别是中低端产能工厂,最关键的是确定性订单带来的现金流,可以这部分不赚钱,甚至亏损,只要机器开起来,人工可以付,下游供应商动起来,就可以保住基本盘,然后接其他订单的时候,心态完全不一样,量小也可以,给价格好一点就行,等于拼多多订单养家,其余订单赚钱,没有拼多多这个量能的订单顶住,机器都开不起来!员工天天放假,点办 (粤语,“怎么办”的意思)


因此,为了维持这个主力订单的位置,在国内下沉市场已经慢慢饱和的情况下,Temu是必须要做的,100%要做的, 不是国外人民需要多多,是拼多多需要国外新的下沉市场维持供应端庞大产能输出需求。


一旦拼多多这个主力订单不能满足工厂,就会被工厂归类为量小、价格高的客户,这会完全颠覆此刻商业模式。


微信砍一刀之后,海外Temu再去砍一刀,为这些工厂带来庞大的订单,至于价格,你还敢和多多哥讲价格,带你飞,你自己看着办,你不做,大把人做。


中国外贸都腾飞多少年了,特别是最近7年的跨境电商高速发展,外贸绝对是成熟行业,现在还需要通过Temu吃完自己大部分产能的工厂,可想而知整体运营素质是怎样的,唯一利器不是价格,还能是什么。


Temu的高速发展。虽然Temu没有被资本市场计价,但是Temu爆发会大大增强拼多多主站对这些商家的话语权,并提供take rate的,如果我是这些工厂老板,真的拼多多是我爸爸不为过的。产线昼夜奔腾不息,下游可以押款,工人可以加班,然后再去接几个原来不想接,或者市场上找不到对应供应商的,量少单价高的客人做利润,爽起飞。至于是不是扣款一下,或者只退款不退货,这还是大问题不?这不就是爸爸扣我一点零花钱。


因此,市场上对拼多多的讨论,无论是发布会上的自我贬低,还是专注零售,还是做不做AI,是否回购分红,其实都不重要。


重要的始终只有一点,最本分的一点, 拼多多能否持续为中低端产能提供海量订单,成为主力吃产能的客人。


如果是的话,多多就是值得的,因为没有任何一家电商玩家,抖音、阿里、京东、唯品会、小红书、快手,可以做到这点,而中国产能过剩是长期性的。


写到这里,我怎么忽然感觉有一个家伙在看着我,是不是忽视了——微信电商 (视频号) ,会不会承担起这个责任?


君以此兴,然后,我不敢说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Weber和他的朋友 ,作者:Weber的流量江湖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