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深度阅读建立一个有营养的知识库?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一、从教育系统踏入到社会系统之后,忽略掉了很多现实情况


自己的能力其实没有那么高,可能机遇比较好,获得了一些或大或小的成果,由此产生认知上面的傲慢,最后有一天一定会被打回原形。


认知和现实的世界发生冲撞,人没有办法改变世界,就会倒过来校准认知。


在读书会里,很多朋友一起去做一次去系统的、完整的认知梳理。


二、90年左右出生的人,现在大概率到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


大家都出现了一定的精神危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不足以抵抗目前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


从书中学,在事上练,和高人聊的三板斧及逻辑。


浸在读书这件事情里面,一定意义上来讲也是玩物丧志,因为过度地享受了知识的一种迷醉感,忽略掉了这些知识是不是可以去应用一下。


三、一个图景


第一块是实用知识——怎么创业,怎么工作,让自己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在职场里面去得到晋升……这是认知的刚需部分。


第二部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运气、概率、是非价值观、金钱、财富、时间。


第三个回归到自我——你理解不理解你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性格,在什么时候是理性的,什么时候是感性的,由此会对自己的大脑、基因、品性、心理活动有更多的反身性的关注。


四、选书的逻辑


第一个主题是读懂中国——身处在这片土地上面,势必要对这个国家的来路和去向要有很多的认知。


第二个主题是超级 CEO——这片土地上面有过很多非常厉害的人,他们有不一样的生长方式。


第三个主题是小公司的崛起之路——这样一个商业单元里面相对小的单位值得去关注和研究。


第四个主题是顶级高手的职业自述——这些人物身上共通的特点是不仅专业而且敬业,有对自己选择职业道路的一些思考和判断。


第五个主题是困境中的伟大反转——每个人都有过自己至暗时刻,最终又找到了一条路。


第六个主题是营销之道——每个人所呈现出来的社会化的角色,对别人意味着什么,以及如何让别人对你更有好感。


第七个主题是现实世界——对概率、对周期以及对社会的一些观察和思考。


第八个主题是向内探索——你对自己是不是也能够做到诚实?


第九个是个人突围——刻意练习、清醒思考以及精力管理。


第十个是向外探索——人处在一个社会网络之中,如何高效沟通,如何向一个很有智慧同时很有见解的人去提出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如何通过一些细节去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十一个主题是能力提升——演讲、写作等。


最后一个板块是风险认知——大家对于风险的偏好出现了反转,对风险的认知和评估非常重要。


五、搭一个便于携带的知识库


图书馆里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学的分类逻辑,已经不适合目前的需求,当你遇到一些具体的问题,或者真实的问题,你是很难直接通过一次分类去得到解答。


六、我的尝试


第一个叫实录,第一人称去讲述如何做成一件事。


第二个是对谈,定义为叫聪明头脑的交锋。


第三个是演讲,演讲是一种公开表达的有效的形式,内容是精心准备的,质量相对会高很多。


三个不甚成功的分类:放空、赚钱和35 岁之前需要知道的。


七、思考增加一个模块叫分享


比如说如何开好一场会,如何做一份好的报告。


八、推荐算法的弊端


推荐算法机制有一个非常大的弊端,它不会给你推三年、五年甚至更多年前的非常优质的内容。


人工编辑没有办法解决内容分发的效率问题,但是人工编辑的审美、品位以及判断,在很多时候可以帮助很多真实的人去找到一些非常优质的内容。这种打捞式、筛选式的、推荐式的方式,可能会越来越变成一个付费的小趋势。


九、收藏夹里沮丧的事实


微信收藏夹里面收藏了大概有几百篇文章,百分之七八十根本没看过,只是因为标题点了收藏。


重新打开文章,发现乏善可陈,之后我对于收藏这件事情就格外小心。


如果我只是点了一下收藏,就以为自己读过,就是自己骗自己,是对自己不诚实。


十、发现张云帆和项飙


选文一方面是在消耗以往的存储,一方面也在扩大自己的视野。


张云帆是一个非常意外的收获:对知识诚实。


项飙老师有非常多的温暖又精确的表达。


十一、每周一篇的读书笔记的输出


一本书应该有无数多个阅读的视角,要用我的视角去给这本书增加一个观察的维度。你应该分享的是对别人有价值的,而不是你自己感觉良好的东西。


十二、线上读书会


金钱心理学:畅销书的抢先读。


一生的旅程:一次氛围良好、交流质量高、效果超级好的回忆。


十年一觉电影梦:冷清的回应暴露出了选题的弊端。


十三、深度阅读


我们不由自主地失去了持久的耐心,这种耐心得以通过深度阅读去重塑和重建。


你的深度阅读究竟是一个自以为是的深度阅读,还是一个体系化的深度阅读,这必然涉及到知识库的建设。


每个人有必要自己搭一个知识库,在不同的年龄段,你所面对的风险和要求,都呼应着很多人生的主题,这些人生的课题就是你的知识库的第一级的类目,第二级的类目里面就包括认知、行为、对于风险的判断,以及自己有没有一个兜底的措施。


十四、参与感


一个人的思考其实注定是孤单的或者片面的,这种时候交流和互动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是这种交流和互动又不能变成一种热闹的喧哗。


一旦出现一些可能没有价值含量或者说没有什么信息类增量的讨论的时候,就需要有意识地去引导。


对很多人的判断和思考要置于运营之前,你知道这群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他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他们对于很多问题是不是有一些既定的认知,可以帮助你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很多认知不能只停留在自我感动和自我陶醉之中,而是要去考虑看后面有没有一些合适的机会一起做点事情,参与感最终的目的指向做事。


十五、读书会有没有扩大的可能性


封闭和开放的不可兼得,一个平台性的东西,那么一定要想办法去搭一个双边市场,让很多用户产生内容。


如果用户产生的内容质量不高,内容社区、内容平台也就丧失了吸引力。


参考阿那亚:应该有一部分内容是可以让更多潜在的消费者看见和体验。


十六、体系化


为什么选这些书,选这些文章,选这些内容?


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的人生主题,很难从周围人获得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和启发,我们只能去向更高智慧的人或者说产品去求助。


这些内容的选择、筛选和判断,最终一定要变成一个体系化的东西,需要的时候,要能快速地调取,同时它们应该是一个有机的组成,可以帮助你去应对很多挑战。


体系化其实来自于每个人具体的判断和搭建。


有一个自己非常明确的体系,就不至于被动参与很多无效内卷的竞争。


你会有自己的节奏感,会有自己的信息摄取的主线,同时也不会放弃对于外界信息的捕捉和敏感。


十七、一个意外的收获


对谈变成了我们一个很意外的收获:进击的中年人,每个人都在思考自己的一个突围之路,有些人有结果,有些人还在尝试之中,把他们的思考和探索记录下来,是一件非常值得做的事情。


线上读书会:重建附近。


小锄头淘金记:可遇不可求的幸运,逻辑就是润物细无声,内容变成一个垂直细分的门类之后,用知识库的逻辑去把它呈现出来。


十八、意见和建议


我居然是个I人,只是被迫扮演了一个E人的角色。


希望大家的交流是活跃的,但又希望那个活跃不要抵冲掉这个群给更多沉默者的一些价值。


第一点,他们觉得有价值吗?第二点,他们为什么不去参与讨论?第三点,当这些讨论结束之后,对于所有人来讲是不是有更多的收获?


内容的再开发,应该尽可能拥有更长的生命力和更长的内容开发的可能和潜力。


往里面放进去足够多的原材料,同时系统化地去呈现和梳理我们认知上面觉得值得每一个处在同样阶段的人可以去思考的问题,最后用从书中学、在事上练、和高人聊这三个逻辑逐渐展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小锄头(ID:yanxiaochutou) ,作者:严复初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