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登味营销”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多年以后,或许仍会有品牌人记得今年9月的社交媒体声浪。前后不到半个月,西贝、始祖鸟两大行业翘楚,横遭大变。这不仅是两个品牌的个例,倘若拉长时间线和视野宽度,这可能是一个大变局的开端,就是在品牌运营领域,“登味营销”迎来全面垮塌,而对品牌老板的核心要求也在发生代际更迭。


两个案例的场景并不相同。西贝是被动防御产生危机,始祖鸟则是主动出击造成危机,但背后企业家的行为机制,显示两者有一个核心共同点,那就是决策者都失去了对社会情绪的体感,以至于在外人看来,他们是眼睁睁跳入火坑,而且这种进入姿势匪夷所思,无需太多专业,仅凭常识即可辨别。


哪里出错了?有人从老板信息茧房角度解释,这固然是所有成功老板们穷其一生要修炼的功课,但在内功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外部视角,那就是中国的媒体结构和传播环境已经剧变,原本基于工业媒体的传播模式,以及基于这一模式畅行无阻的“登味营销”,已经进入消亡倒计时。


一、登味营销曾为主流


“老登”这个词这两年很流行,年轻人用它嘲讽掌握一定权势但傲慢顽固的大叔们。一旦老登开始向年轻人训话,或者对女性表现油腻,“登味”就出来了。个人理解,登味近似于爹味,在这个词里,“爹”代表的不是温情父爱,而是一种压制性的权力。


登味营销曾长期占据主流,它往往表现为居高临下的说教,貌似讨好的诱骗,或者不顾感受的反复洗脑。我们会在早年楼盘的“帝”“豪”这类名称里一见端倪,面对女性则是清一色的“贵妇”叙事,以及脑白金和羊羊羊的反复刷屏。


这类营销行为的发生,反映很多老板的底层逻辑是:用户本身并不重要,他们只是实现自己宏图伟业的NPC;同时,员工也不重要,他们是公司内部的NPC。因此不少老板的行为模式,往往是对内说一不二,对外营销大师。这里的“营销大师”,换个词就是操纵传播。


进入互联网时代,登味营销不仅没有退潮,反而愈演愈烈。人们耳熟能详的案例有很多,远的有“跑车煎饼果子”“大马士革钢刀割牛腩”,近的有“一元硬币厚”。


甚至有人发明一个词美化这种行为,叫作“扭曲现实力场”,能把欺骗用户说得这么清新脱俗,可谓一大发明。


所以,如果提炼登味营销的核心特质,大体就是:老板自己没有真正的信念和价值观,与用户沟通的唯一目的,是说服用户高价购买自己的产品,而说服的方式,往往是调动人性弱点,借势装腔和粗暴洗脑。但在TA自己的内心深处,对用户是傲慢甚至鄙视的。


二、纵向社会,“登味营销”大行其道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对用户的漠视,并非企业家专有,它几乎是上一阶段国民级的行为模式。比如,农民不吃自己卖的水果蔬菜,餐厅老板大量使用科技狠活。可以说,在吃的问题上,人们一度陷入互相毒害的境地。


那么,这种靠操弄用户卖货的“登味营销”,怎么会成为主流?


原因很复杂。其中一个是,经济烈火烹油般增长时,大家被同一个社会KPI裹挟 (比如体制内是级别高低,体制外是金钱多少) ,这就自然形成了“纵向社会”格局,纵向社会自然就会有上、中、下之分,等级带来权力落差。与此同时,虽然外部物质世界高速前进,国人的内部精神世界好像停滞。


人何以为人?活着意义为何?我对怎样的自己是满意的?此类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往往付诸阙如。


最终,无力、无法及无暇内求的人们,向单一社会KPI集体冲刺:不要和我讲人生意义,赚得比别人多就是意义;同为创业者,估值10亿美金比估值10亿元人民币有意义;同样干餐饮,千城万店比美味低价有意义;同样干服装,年销200亿比用户忠诚有意义……


这给中国的商业生态带来了品种单调的弊病。互联网时代的千团大战、千骑大战,消费领域的咖啡大战、奶茶大战,都是KPI单一思维下创新不足的行为。老板们不想与众不同,只想干翻邻居。天无二日,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当代不少老板的思维底色,与东方不败、任我行似乎并无二致。


所以,在一个人人向外求的社会,权力成为人们意义感的来源。所谓权力,就是强制他人的力量。一旦你获得权力,别人就得按你的指令行事,即便你说错了,别人也只能照做,不能反驳。这就成为一些老板对内说一不二、对外登味营销的底层机制。


然而,信息茧房也就此诞生。所以当外部世界发生剧变的时候,老板很容易丝滑入坑。


三、算法社交媒体,颠覆品牌外部环境


那对老板们,尤其是品牌老板们而言,外部社会生态发生了哪些剧变呢?


这要从媒体结构的变化说起。工业时代的商业要素相对单一,投放找央视,策划找4A,代言找明星。发生了公关危机,老板要“摆平”哪些媒体,都是可以穷尽的。这就是这个阶段的老板可以相对舒服的原因。


但事情在2017年发生了转折。这一年,抖音等新媒体异军突起,开启了算法驱动的社交媒体时代,这带来一系列非常不同的后果:


首先,媒体数量激增,传播权力进一步分散和下沉。理论上人人都可以发声,品牌老板再想“平事”,所耗费的资金、资源、精力,和以往都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信息加速透明化,消费者越来越难忽悠。社交媒体再加上最近的AI,让信息平权越来越深入,我们时常发现商家不如用户懂行、有体感,“买的不如卖的精”成了老黄历。消费权力的天平,越来越倒向用户。


第三,用户的“ego” (自我) 被强化。算法讨好用户是无差别的,这强化了几乎每一个人的信息茧房,每个人都是宇宙中心,用户也因此变得越来越难以满意,因为大家的“ego”水位普遍抬高了。


第四,用户发言的便利,激发了表达的欲望,也让社会的“理念含量”急剧升高。人类的傲慢天性加上算法茧房加持,人人都觉得己是而人非,遇事越来越容易争个是非对错。经济景气时人人闷声发财的阶段过去了,伴随经济不景,争吵的时代开始了。


第五,95后、00后这批社交媒体原住民,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中心,代际价值观差异显著拉大。他们更在意个体、平视和同理心,对于居高临下、集体宏大叙事和PUA的反弹程度,远远大于80、90后一代。


上面这些变化可谓天翻地覆,但如果老板自己不经常用社交媒体,是不容易有直观体感的。不少老板还停留在工业时代的两个幻象里:一是以为把货卖给经销商,就等于把货卖给了用户;二是以为摆平了媒体,就等于摆平了用户。直到本人在社交媒体与用户迎面相撞,他们才发现自己对用户知之甚少,对如何与用户沟通则是一无所知。


所以,当傲慢的老板遇到充满偏见的用户,大战一触即发,品牌深受重创。今年以来一批老板入坑,从百果园到爱康国宾,从西贝到始祖鸟,无一不是行业一哥,无一不是相似剧本。


四、横向社会,“理念商业”将大兴起


面对这样的社会环境,老板们该如何自处?后续还有哪些演化,新兴的品牌创业者有哪些机会呢?


我们绝对不能低估算法社交媒体的深远影响,用户对登味营销迎头痛击只是前菜,后续我们会看到更加深刻的社会变革。


对品牌老板来说,最大的变革是社会结构将从“纵向社会”向“横向社会”迁移,千万不要再用“高中低档”的老黄历来定位自己的产品和生意。


新的社会结构和商业生态里,品牌将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效率型产品,解决用户的通用需求,比如日本失去三十年里崛起的优衣库,基本款、质价比,富人和普通人都能穿。这是在精神属性不强的品类里,实现了“消费民主化”,这是典型的不分阶层的横向品类。


另一类是心智型产品,用户需要这些品类彰显自己的个性和情绪需求。这类产品以往是纵向结构,按照“高中低档”,来定位自己在纵向社会里的不同阶层。未来不是这样了,人群是一个圈叠加一个圈,汉服圈和户外圈不是同一个圈,它们之间没有谁比谁高档,只是不同,从而呈现显著的横向结构特征。


新的阶段,社会阶层仍然客观存在,但主流消费叙事,将不再是谁的阶层更高 (这会把他们置于危险的境地,因此高阶层纷纷主动表现得接地气来讨好低阶层) ,而是人们各自安于自己喜欢的圈子,圈子之间可能会有争吵,但总体上各玩各的、各美其美。


在以圈子为单元的横向社会,圈子成员基于共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而集结,会自然形成无数与圈子相匹配的信念系统,这就会催生“理念商业”的大繁荣。


如前所述,“理念商业”也会显著受益于社交媒体的繁荣,而算法的精准推送,也让同一圈子的人相互找到变得极为便利。这些都是下一代社会相互关联的要素网络,并将深刻影响营销范式。


举个例子,户外圈早已成型,并助推了这一波运动户外产品的兴起。户外圈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就是“无痕山野”,而始祖鸟作为顶级户外品牌,本身就是户外圈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如果看到这一层,就能明白,为何始祖鸟的“炸山营销”引发如此强烈的民意反弹,而发起声讨的第一波先锋,就是户外玩家。


尽管安踏收购始祖鸟以来,大力开发厅局风产品线,目标用户也在向更有购买力的公务员群体转移,但高购买力人群愿意为如此高定价买单,其心智锚点还是原初的顶级硬核户外。就像你买了一幢10层楼的房子,又在上面加盖了90层,但只要你抽走这10层楼的奠基石,整个100层楼都会随之垮塌。


所以未来什么样的品牌老板会成功?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用户为中心、以产品为驱动”,而不是“以上市为中心、以营销为驱动”。在用户“贴脸开大”的社交媒体时代,用户不再是老板登顶财富宝座的垫脚石和NPC,而是一个个有主张的、鲜活的人。


如果老板自己还是只想着赚钱的“空心人”,不能提供引领性理念和价值观,那TA就无法凝聚用户共识,构建一个有壁垒和长期生命力的品牌。而如果老板不能真诚地对用户抱有敬畏,那TA就可能随时消失在“9月声浪”里。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