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内测资格被炒到300W,到底值不值?丨壹佰放大镜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小程序内测资格被炒到300W,到底值不值?丨壹佰放大镜

相信你们今天全天都被一个邀请函刷屏了——

小程序内测资格被炒到300W,到底值不值?丨壹佰放大镜

昨晚知名公众号@小道消息的一篇 微信应用号来了》 爆料自己收到了微信应用号的内测邀请函, 瞬间10W+,刷爆朋友圈。仅仅7个字的标题不仅暗含无限杀伤力,还透露出一股浓浓的逼格:你们看,我就是被选中的那个内测者。

小程序内测资格被炒到300W,到底值不值?丨壹佰放大镜

其他先不论,为什么你们这些大厂、大咖们总喜欢在深更半夜搞!事!情!可想而知寂静的夜晚又有多少小编从床上默默爬起,打着哈欠流着泪,敲着键盘码头条了。

早在一个月前,Yosa就发布过一篇关于微信应用号的专题: 《微信要上天?五大问题深剖「应用号」,你准备好了么》腾讯高层在微博上的一句“微信应用号很快就要到来”,让多少互联网工作人士日夜翘首期盼心心念念,今天这孩子终于呱呱落地,但却被强行改了名:不是说好叫应用号的吗,为啥改名叫“小程序”了?据微博知情人士截图透露,应用号被改名的原因,是因为“苹果不让叫应用号…”

wuli马化腾爸爸的一句话充满了无奈:

小程序内测资格被炒到300W,到底值不值?丨壹佰放大镜 就当它是好事吧,反正Yosa觉得叫小程序挺好的,人畜无害小清新,和健林爸爸的“小目标”有异曲同工之妙。

网上相关文章辣么多,还是看不懂小程序?没关系,本期壹佰放大镜,Yosa特意搜刮了关于小程序的大把精华观点,一篇带你全部看透。

一、到底长啥样?撩开小程序的神秘面纱

地球人已经无法预估微信的野心了:

2014年 -- 微信:哎呀媒体傻逼们都来给我贡献内容吧;
2015年 -- 微信:哎呀企业傻逼们都来给我提供服务吧;
2016年 -- 微信:哎呀程序员傻逼们都来给我开发小程序吧;
2017年 -- ??

官方: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

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也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应用将无处不在,随时可用,但又无需安装卸载。——@微信公开课

Native APP加了一个顶部微信菜单的帽子

这次微信推出的小程序,最大的亮点在于微信提供了丰富的框架组件和API接口供开发者调用,具体包含:界面、视图、内容、按钮、导航、多媒体、位置、数据、网络、重力感应等。在这些组件和接口的帮助下,建立在微信上的小程序在运行能力和流畅度上面便可以保持和Native APP一样的体验。——@白崎

一个更加开放的微信+“赋能 ”开发者的平台

做应用的人,需要更多考虑用户的需求,凭借微信提供的这些工具,能否做出创新的应用吸引用户的注意,就看开发者的本事了。因此,小程序的推出,某种程度上也可能会推动眼下鲜有创新的APP市场会有更多的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微信推出小程序,赋能开发者更多的能力,搭建的是一个平台,而不是自己涉足各种各样的功能对开发者造成威胁。这种风格,与小马哥近年来所强调的开放、连接器、“半条命交给开发者”等概念和理论是相符合的。——@钛媒体

跨平台的操作系统+微信版App Store

微信应用号被认为是“跨平台的操作系统”,行业内反应热烈,更多的担心在于诸多App(移动端应用)将面临冲击,一位熟悉腾讯内部人士就此事对创业家&i黑马表示,“其实都在说明一件事,真的不用开发 app 了。”

而“小道消息”创始人冯大辉将微信应用号理解为一个微信版本的 App Store。他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应用号正式开放之后,会有大批服务号都想利用公众平台新开放的能力做点尝试。——@i黑马

二、怎么抢内测?据说一个名额被炒到300W

相信许多今天早上才看到新闻的同志,第一反映估计都是一拍脑门:卧槽应用号出了赶紧去申请一个!抱紧流量红利啊!怎么申请内测?

实际上这个问题暂时不用纠心,因为你们大部分人都没有内测资格,just wait and look。

内测数仅二百个,没被选中的孩子等公测吧

我们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此次内测数量有限,数量只有几百个。腾讯内部明确的是小程序不能和APP跳转,而且支持扫码进入小程序。对于个人已结申请了5个订阅号的用户来说,还可以申请小程序的注册(但要能拿到名额)。——@蓝鲸传媒

没拿到内测资格?不如先了解下小程序开发文档

目前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仅推送给200人内测,且要求拿到内测文档不能泄密,目前仅知道[小道消息]和[可能吧]拿到内测资格。

参与内测的可能吧博主啊禅的点评:

  • 应用号的真实名称叫「微信小程序」,而不是应用号。这个名字还是很可爱的。
  • 小程序的开发文档是微信提供的所有开发文档里最详细最丰富的。
  • 和我在《别开发 app 了》猜测的类似,微信不仅提供丰富的 API,还提供了足够多的框架和组建。你可以去回顾我的老文章。
  • 接口和框架异常丰富,包括:视图、内容、按钮、导航、多媒体、网络能力、罗盘、重力感应、画板等。
  • 有了这个框架和丰富的组件,小程序的启动和运行速度将可以和原生 app 媲美。能实现的功能也将被纯网页的服务号要多得多。
  • 微信不仅提供了详细的文档,还提供了多平台的开发工具,包括 Mac、Linux、Windows。
  • 小程序开发后,不能直接发布,需要经过审核,类似 App Store。这是好事。
  • 微信除了提供开发文档,还提供了比服务号更详尽的设计规范,还有布局时会用到的控件。
  • 不像完全基于网页的服务号,小程序将拥有缓存能力。想象一下这是多么美好的事。
  • 会 Javascript 的工程师,将会越来越吃香。——@diycode

三、行业大地震?你是吃瓜群众还是中枪难民

“高薪诚聘微信小程序开发人员,要求具备三年开发经验。”——未来的几年,这样的招聘信息可能会刷爆各大招聘网站。

小程序正在引发开发者的大地震,移动应用程序开发和分发的大变局就要来临,大批App面临卸载危机,JavaScript程序员正在偷偷暗喜,iOS/Android程序员正在痛苦流涕...一时间风声四起。

JS程序员会越来越抢手,为原生App开发者担忧

可以想见,微信应用号真正开始公测推广后,手机里出现几十款APP的现象可能会成为过去。如果有一个可以不用下载就使用的产品,为什么要还要去另外下载一个APP呢?两相比较其实很好抉择。

“小程序”其实是微信提高了自身对于HTML5的特性支持能力,开放了更多的系统调用。例如GPS、传感器等的调用等等。不过他也认为,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各大应用号如何被用户发现仍是问题,这是APP仍不可被替代的。——@diycode

运营该好好准备下前端开发基础知识

自从微信提供第三方开发接口后,HTML 5、JavaScript 等前端开发技术的需求就不断升温,搞得很多微信小编云里雾里。对于大部分非技术出身的运营人员,如何在做好微信运营的同时理清应用号的来龙去脉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首先要搞懂应用号的框架思路,在这个基础上规划运营方向和流程。其次是将日常的运营规范、制度转化成合理的开发需求,让开发人员以应用号内置功能的形式产品化。同时,后期的应用号运营数据分析也是一项技术活:是用微信的,还是自建,或者调用第三方 SDK,这都是需要通盘考虑的!——@官世强

运营者有机会,但是对创新要求非常高

回归理性的运营角度,应用号可以帮助产品在微信上提升原有的用户体验,和用户的连接方式,优化整体的运营效果,这是值得期待的。在用户获取上,原有的运营难度不会降低,但微信会提供新的流量机会,可以研究规则争取早期的流量窗口。

是久旱甘霖,还是盲目乐观,颠覆不是一日而成,新机遇也不必孤注一掷。——@运营有毒

产品格局会变天

在交互体验和丰富度上,应用号搭载的webapp短期还是无法和原生APP相比,这可能会导致预期的偏离。对于不少创新和交互复杂的产品,仍无法满足功能需求,优秀的产品设计和开发能力无法表现。对于团队和行业都是一种伤害。

技术限制引起的产品形态限制,无疑会造成应用号的严重同质化,可能会演变成营销的竞争,重蹈内容竞争的覆辙。——@运营有毒

四、干死App?还得问下苹果让不让

今年年初,张小龙刚刚提出应用号这个概念时,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微信未来就相当于跨ios和安卓的新的操作系统,要革许多公司的命。然而,Yosa认为 没有一家公司会满足于微信小程序,就想没有一家公司会停留在小而美的盈利上一样;不过微信小程序的确会降低创业初期的成本,就如同微信公众号那样。小程序,或许更值得轻量型的高频产品尝试。

小程序与苹果规则不会冲突

这几年,微信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成长于iOS和Android两大平台,已经是首屈一指的超级APP。虽然微信也是一款平台级应用,但也必须遵守iOS、Android系统平台对应用所要求的规则,换句话说平台拥有对所有应用的生杀大权。微信这种用户量巨大的产品,必然不会冒丝毫的风险去挑战苹果的规则。相信我,微信比任何人都清楚苹果的规则。——@虎嗅网

微信的目的不是做应用市场

应该说,大环境就已经有很大的不同,现在应用市场已经整合,长尾APP露脸机会越来越少,流量越来越贵。这种情况下,开发者对于展示的需求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迫切,从应用号推出之前就深受外界关注即可看出。

但微信的目的不是做应用市场。目前微信已经建立了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三大体系,小程序的出现,是对自己“平台级应用”的属性进一步升级与完善,从而增强用户活跃度。——@钛媒体

目前看来小程序难以挑战App

H5和APP的产品定位本身已经很清晰了,目前来看并不会因为小程序而有巨大的改变。

H5和APP的区分界限早就不是简单的用户体验问题。NATIVE+H5的模式早就被很多APP在采用。APP和纯H5产品的核心区别是对于入口的需求。

事实上,目前为止,APP的用户规模和活跃度规模总体还是高于公众号很多的。不要因为微信活跃度高,而认为公众号或者“小应用”的活跃度就会高了。如果这么类比,“小应用”和微信活跃度的关系,应该对应APP和手机活跃度的关系上了。显然这不是合理的数据分析方式。——@钛媒体

无法完全取代同时掌握软硬件的苹果

有业内人士告诉我们:“打开微信-->发现-->找到应用号打开,对于高频应用来说,路径还是太长了,看盘类的还是要单独做App。”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人提出疑问称如果大家都不开发App了,那苹果干什么用?对于同时掌握软硬件的苹果来说,目前的微信是无法完全取代它的。——蓝鲸传媒

五、作为一只运营喵,Yosa有话说

「微信小程序」出现了,不管是作为运营喵还是伪极客,都想说上一句:看过很多风景后,我深深地不愿意轻信任何一个大厂,尤其是这种做平台型产品,纵使是「Do not be evil」,还是要观望。不过还是选择相信吧,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瞬息万变的,我们只能迎着风口而上。


-本期专题互动-

你看好小程序干死大部分App吗?

「壹佰放大镜」——最前沿的行业热点透析。咱们下期见!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