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礼立:人才、技术与流程在商业大数据的平衡管理

数据观  •  扫码分享

亚马逊通过持续在大量门店中获取顾客的不同信息,包括前期搜索和购物信息,希望购买物品的清单以及顾客在每样产品上浏览的时间,依据先进的数据分析以及算法,基本形成了可预见的购物趋势,以此信息来以决定产品与业务的去向。亚马逊也已经为其“先行货运”系统申请了专利。该系统使得亚马逊未来可以提前将商品送到面向消费市场的主要交通枢纽。

我们已经发现,企业边界日益模糊,最难以预测的外部因素,当数是颠覆性创新。互联互通彻底改变了商业游戏规则的今天,意识到竞争已为时过晚。我们有非常多的世界级企业在自己的领域中用心地尝试者应用大数据分析。但,毕竟不是每家企业都在用大数据,也不是所有的人一听到大数据,就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感觉到有巨大的商机。大数据发展到今天,除了感性,更多是理性的发展趋势。

在“可预见的购物”应用场景中,我们会很自然地感受到大数据的能力与魅力,它的确是一种可以帮助企业发展和管理的有效工具和技术。但是,如何将获取的数据转化为信息,又将信息转化为有价值的情报,从而为企业进行决策提供支持,一定是对每个企业,不同应用场景带来极度挑战的课题。那么,阻力在那里?

   应用大数据分析的挑战在哪里?

对于企业来讲,最终的目的就一个,提高经营业绩。我们今天的企业家,除了把社会责任和道义作为底线之外,企业的主要目标就是冲着收益去的。有了收益后,就有了机会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和公益,企业和社会才会长期健康的和谐发展。

一个企业需要健康,高速发展,必须具备较为完善的工作流程,明确知道自己有哪些能力和专业可以做市场上需要的哪些产品或服务。时间和效率可以通过千万种方法来提升,但是必须要掌握专业诀窍以及核心竞争点,也是就是我们讲得“Know-how”。而了解分析技术的工作原理,就是要有将大数据分析的结果信息变成情报后,应用到决策中。

张礼立:人才、技术与流程在商业大数据的平衡管理

从目前全球领导的企业和成功的大数据案例来看,应用大数据的分析的阻力基本体现在技术,人才与流程流程。

投资任何的先进技术,无论是为了提高预测,增加消费服务,减少成本,降低风险,提高透明管理等等都是围绕着提高经营业绩这个核心目的。而企业往往会在这三大类中,在某个时间段内,有偏向性的关注或投入一种,例如只投入技术和工具,而忽略了或滞后了人力以及流程其他两种。缺乏完整和平衡性的设计是非常容易出现的,而这又是非常不明智的。

在此,我想在这篇文章里面,一起与大家简单分析一下这三个应用大数据分析的基本三大阻力。

  1、人力

一个企业的领导力,管理层的分析能力,以及对企业发展的文化支持都会体现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应用大数据分析受到的阻力之一就是人的因素,特别是管理层。

角色是指占据某一社会组织中特定位置的个人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每个人都能扮演多重角色,并根据当时所在群体变换自己的角色。角色可以合并,有一定灵活性,但每个角色的职责要清晰。荀子说:“职分而民不探,次定而序不乱”,职务划分后,民众就不会再谋求他职,等级确定后,秩序就不会混乱,荀子说的道理是:在其位要尽其职。

那么高层管理领导何为尽其职?首先我们要看看企业高管的能力管理。能力管理的目标是指能力管理致力于根据当前和未来的业务需求,在恰当的时间(在需要的时候)以恰当的成本协调地提供所需的企业资源。中国人常讲时来运转,那是守时待命的结果,仅仅是机遇降临到你头上被你抓住了而已。而所谓“势”是可以经过自身努力创造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人为地加以控制的。

中国有句古语叫“蓄势待发”,把能量积聚到一定程度在释放出去。这种蓄势的过程,就是造势的过程,军事上优势和劣势是可以转化的。闻名中外的孙子兵法认为,只有在战场上创造出于己有利,于敌不利的战争势态,才能取得胜利。尽管在全局上我方处于劣势,但在局部上,运用高明的军事谋略可以把劣势转化为优势,从而战胜敌人。而积累这种局部的优势,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全局的优势。这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道理。企业高层管理的能力考核之一就在此。

领导力不足是企业无法应用大数据分析法的首要问题。没有全面了解和理解大数据的概念以及应用的方式与工具。高层管理领导者要有一种能力,那就是会用工具和管理手段使其企业击退临近行业、数字新贵及快速多元化的科技巨头等的进攻。此外还将观察他们如何为其顾客、客户、市民创造价值,以及其竞争议程中出现的学习或“认知”系统。可见,能力管理不仅要预计对客户产生影响的业务发展,也要预测技术的发展情况,使业务能够在最合理的时间和条件下享受新技术等带来的好处。它是一个兼顾各方的流程,同时,它在确定投资汇报和成本合理性方面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中国传统文化对“时”的解读有独到之处。认为“时”有二种含义:一种叫“时”,一种叫“势”。时也,命也。人要守时待命。时机不好,你只能等,不能创造,而“势”可以造。人是因为得到机会才成功的,中国人特别重视时机,所以人要善于抓住机遇。“举事而不时,力虽尽,其功不成。”做事情,如果不合时宜,即使将力量都用尽了,也不能取得成功。做事要见机而行,但是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高层领导在这方面的能力要提高,大数据在企业的应用择决也要有能力抓得住就是这个意思。

因而,没有分析法相匹配的企业文化成为了我们目前应用大数据所碰到的第二与人相关的阻力。企业文化是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领导层需要将依靠直觉和猜测决策的文化转变成与分析法相匹配的企业文化。同时,也是企业所有同仁对这个时代,大数据的认可。识时务者为俊杰,大数据应用需要有企业文化为背景。

当然,最后与人相关的就一定是分析方面的人才不足,极度匮乏。这个现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一直会存在。解决之道不外乎,让大学与企业的对接,对员工进行短期,高频,有针对性的培训,控制成本和提升效率。

2、流程

流程是按照一个既定的目标组织起来的一组逻辑上相关的活动。因此,凡流程一定包含其要素——一组行动,行为和变化从而到目标,定义目标是其第一要务。

企业的能力管理中所强调的“恰当的时间”就是一种创造的“势”。能力管理要在“恰当的时间”增加能力以控制资源的利用。流程的执行涉及公司的多项职能或多个部门。因此,只有当与流程的各项活动相关的责任和权限被清晰地描述,才能顺利工作。

流程是一个公司的业务的know-how的体现。《易经?系辞下》中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认为君子要不断积累才智,等到有利的时机就发挥出来,告诫人们要守时待命,善抓机遇。所以中国古人特别珍惜机遇的到来,珍惜know-how的不断累计。可惜我们今天很多文档都丢失不全。

很多企业在流程管理的认识上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不少企业管理者认为上了信息化手段后,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就会上一个台阶,业务跑起来就更加顺畅。这时候,我们经常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在决定部署信息化流程的时候,有没有重新设计其业务流程,以推动实现卓越运营?将已经非常糟糕的业务流程通过信息平台自动化,这是真正的GIGO(Garbage In=Garbage Out)。自动化,信息化只会使“糟糕的业务流程运行得更快”。

因此,现代科技不能够保证长期的经营成功,管理需要从商业模式而非加工模式来创造价值改变企业经营。组织是为企业的流程来服务,企业要从部门导向转为平台以接口模式来定义,通过流程的创新来规定和执行,最终通过流程来创造价值。

从亚马逊的“可预见的购物”案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应用大数据使得企业库存量,订单履行率,原材料与产品运送可视化,并让企业深入了解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以高效地管理供应链。

我们今天企业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将技术整合到业务流程中。企业应该重新制定业务流程,以信息技术融入决策过程,促进企业决策。

  3、技术

笔者把技术放在三个元素的最后的确是人才与流程要远比技术来的重要。但是,前面两者必须要依托技术才有更好的创新实践。

《论语》中写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业除了应有一个有效的管理工具外,还需要许多技术来支撑。在IBM近期发布的对全球执行管理层的商业价值调研中现实,尽管CxO们都极力认同大数据技术的重要性,但他们更不确定的是大数据技术带来的影响。

大多数的CxO都有意识,要用数据去推动企业发展。一方面,CxO们很高兴能够利用更有效的技术和更可持续的能源,有机会开发更好的商品和服务。另一方面,CxO们正努力地应对“技术冲击”。但风险极高。无论企业规模,或多或少,要求企业在技术硬件,软件,应用开发,数据治理,架构,服务设计以及技术管理的投入。

在管理因素,宏观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员工技能因素,以及市场这五大因素中技术和市场双重因素正改变着竞争格局

在大数据应该过程中,数据获取是大家认可的第一步。企业要开拓和明确数据源,除了内源(部)数据外,需要加强利用其他外源(部)数据的潜在公共数据。外部数据源除了可以增加企业数据的多样性之外,还可以提高供应链效应。外源(部)数据包括,政府数据,公众数据,互联网数据,特别是企业在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的数据。

当然,企业有了数据并不代表企业的管理水平就到了一个新高度,我们需要思考的下一个问题就是,为何企业有数据却仍然无法做好决策?

数据在还没有变成信息,信息还没有提炼成为情报之前的价值是非常低的。很多企业虽然已经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但是没有进行处理,没有以应用着可以利用的形式出现,导致的结果就是数据无法利用。

在应用大数据分析工具的时候,要找到适合的大数据工具,例如,弹性的爬虫,实现对外源(部)数据的收集。通过可以配置的统一检索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与分析查询。当然,投资规模取决与企业现有的科技水平。企业要分析自身需求,明确自身现有技术与需求技术之间的差距,然后逐步推进。有利于供应链上的所有参与着,企业只需要有自身价值定位,有合适的大数据团队和管理,明确上下游的利益分配原则,共赢互惠是可以实现的。

   总结

从完整的供应链角度来看,我们很多的企业不缺数据,而真正缺少的是优秀的领导者。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能够转变技术,人力,流程,从而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可用信息,以推动企业及其供应链发展。

目前很多企业只是零零散散地运用分析法,缺乏系统性与协作性。企业只能获得孤立的利益,缺乏观察力与竞争力。分析法只有到达协调性和统一性,企业应用分析法能获得竞争优势,这体现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上,例如,购买,生产,运送与销售。

所谓“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事情要取得成功很难,但失败却非常容易;时机要得到很难,但失去却十分容易。说明要有所作为,一定要抓住时机。中国古人也重视“势”的变化。

大数据的人才,流程与技术,是帮助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强调“恰当的时候”也就是“需要的时候”做出适合企业发展到达决策,它提升了管理者对情势的控制,也充分反映了经营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未来企业的经济一定是由流程以及企业平台的接口的能力来决定的。

《中庸》中说:“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所谓“中”就是“包容”,“和”就是“和谐”。达到“中和”境界,天地间的运行法则就自然建立起来,万物就能在和谐的环境中自然生长发育。在应用大数据分析中,我们要力求流程之间的关系处于共存共生,和谐平衡的最佳状态,无论从中西管理角度,流程对企业管理都是首等重要的。

   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立观察,作者张礼立,版权著作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陈近梅

随意打赏

大数据的商业价值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大数据关键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大数据商业模式商业数据分析商业大数据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