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立S6看金立的工业生产能力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金立S6是最近几年金立发布的系列手机中颜值最高的一款,金属机身质感十足。机背壳6.9MM至4MM的渐变厚度,与手掌背面弧度巧妙贴合,握持感极佳。细腻的喷砂处理,使得金属材质质感十足,温润细致不违和。从外观上来看,金立S6已达到了极高的制造工艺标准,而这在常见的代工厂中是很难做出来的。

事实上金立有自己的生产线,就在东莞。金立成立至今已有13年历史,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手机生产企业,是生产制造领域投入资源最大的厂家之一。因为当时还不流行苹果的代工模式,既然要做手机,自然是掌握最基础的制造能力为好。而这种在前几年看上去有些非主流的发展模式,到如今却显现出独特的生机和优势。

金立工业园始建于2010年,占地面积300亩,投资12个亿,总产能每年8000万台,是亚洲最大单体智能终端生产基地。金立工业园的建成,是对金立过去生产能力的一次大升级,使用的设备和配套设施都相当先进,更重要的是成体系的生产管理标准。这是一个现代化的手机生产制造基地,为金立在业务上的扩张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这个工厂在金立S6生产上有哪些功劳呢?金立S6是用一整块铝合金经过金属喷砂和阳极氧化等工序打造出来的,一体式无冲压、无锻造、无损伤原材料,整机金属占比高达89%。在制造工艺上,金立S6另辟蹊径,大胆地在侧边做了正反两道切边,让两面都能闪耀出金属的光芒。这种工艺之前苹果5和5S用过,对工艺的要求极高,不知道是良品率低还是什么问题,再后来苹果的产品又换回圆润边框。

单就这些生产制造工艺,就已是大部分手机厂商不具备的条件了。在只能找别人代工的手机厂商那里,设计再精细也要看最终实现起来的难易程度及成本,而手机在制造工艺上的复杂程度,直接与制造成本挂钩,有些成本是那些厂商负担不起的。金立从生产源头对手机最终的成品进行控制,自然是具备把产品设计好并造好的独特优势。

屏占比是手机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含义就是在有限的机身上实现最大程度的屏幕展现,屏占比高意味着即便手机的尺寸小一点,也会得到极高的视觉效果。自iPhone发布以来,很多人都在期盼无边框手机的问世,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谁能制作得出来。无边框意味着很低的良品率和很高的生产成本,因此大家都只能在提高屏占比这一点上做文章。iPhone 6S的屏占比目前已做到很高,达67.7%,但金立S6的屏占比却达到了77.8%,其S系列“极致设计”的理念在S6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苹果是设计兼销售型企业,自己不做手机去找人代工,因此在设计上会更多向生产制造方面妥协,需要考虑实现难度,也要考虑生产成本。而金立是设计、生产、销售集于一身的企业,设计与制造方面的协调性较好,能根据市场情况设计并生产出符合设计初衷的产品,这就是将设计能力与制造能力集于一身的好处。有很多厂商追求设计上的极致,最终却无奈让位于代工的现实,这种情况在金立这边不会出现。

在金立工业园中,手机的所有测试都能做,如环境测试、结构测试、跌落测试、电池测试、静电测试、振动测试等,这里不但是个生产基地,也是个研发基地,设计生产一体化减少了沟通环节,降低了沟通协调成本。这与极度缺乏生产能力的手机厂商,形成了鲜明对比,很多厂商大多数测试都要花钱去找别人做。

最简单一个例子是,金立S6表面用细腻的喷砂处理,共三种颜色每种颜色实验109次,经过327次的喷砂实验,最终才调试出目前看到的这种最完美细腻的视觉效果。这种设计要是拿出去代工,是不会有工厂愿意给费这个事的,但在金立这里却完全没问题,因为整个工业生产线都是自己的,想怎么实验都行,直到做出最满意效果为止。

金属手机的制造工艺难度是很高的,这也是为何如今市面上多塑料外壳手机的缘故,没有实力基础的厂商不太敢推出金属外壳手机。金立目前拥有1.5万名员工及分布在4大研发院的1500名研发人员,更重要的是,具备手机行业最稀缺的生产制造能力。这其实是个很简单的道理,有实力研发出来,也要有实力制造出来,金立显然是两者都具备的。

在人们对互联网轻模式的高烧逐渐退去之后会发现,研发、生产及销售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反而会成为核心竞争力。金立的大规模智能终端生产能力,除了能使金立做出好产品之外,还能为其有效降低成本,而这也正是为何金立手机越做越好,但性价比却始终颇高的根本原因。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