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百度余凯:创业是为了对标Intel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数个月以前,车云栏目的创客采访,身为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主任、自动驾驶项目负责人的余凯曾说过:“如果创业能够获得应有的资源做想做的事情,那么就选择创业;如果说加入到一个大的平台,有更多的资源去做成一件事情,那么就加入到一个大的平台。”

果不其然,这个信奉“做事最重要,其他都是手段”的余凯,真的创业了。

做机器人“大脑”芯片—让人工智能从云端到每个人身边

6月,当我们坐在他的临时借来的办公室,只扫一眼,桌上的一叠投资人名片、背板墙上的手写流程图、随意放置的咖啡纸杯,还有对面换了身份的余凯,都强烈的吸引车云菌问出最关切的话:你要做什么?

“过去3年,我在百度做的事情是推进在云端的人工智能,比如说搜索排序、广告投放、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语言理解、这类基于大数据的算法来建构神经网络。但我认为,今后几年有一个更大的趋势,让我不得不做:从云端的人工智能到每个人身边的人工智能。”也就是说,从物联网、机器人、自动驾驶、硬件设备等,智能化发展与改造的趋势让余凯意识到,人工智能不是高高在上的,不是只是互联网线上服务,而是涉及到人们在线下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的方方面面。

“简单的说,我要做的就是把深度神经网络放置在芯片中,也就是机器人的大脑芯片,实现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能。” 余凯认为,设备的联网不能等同为智能,这只是智能的开始。“真正的智能是说每一辆车、每一个电器都具有环境感知、人机交互和决策控制的能力。”

比如说,当你滑雪的时候,你可能更喜欢一个跟着你一起玩的无人机来航拍,而不是需要你来指挥或者说需要在云端来连接的。比如说,小朋友的机器人玩具能够更加人性化。比如说,从自动驾驶到家用电器的控制,每一个设备能够“自适应的去调整”,而这些,都是处于云端的连接无法解决的关于本地化的感知和决策。

“我想对标的是英特尔高通

在余凯看来,在PC时代需要解决的是每一台计算机的通用计算能力,通过解决这个瓶颈,导致了一个伟大的商业机会,就是“Intelinside”;进入移动时代,最需要攻克的瓶颈是如何让设备在移动中不断的保持网络连接,而高通以移动设备的无线通信技术CDMA实现了惊人的二次革命。从移动时代继续向前演进,人类进入IoT和机器人的时代,亟需解决的瓶颈是每个设备本身智能化的提升,“这里存在一个巨大的平台性的机会。”

余凯将两拨人组成在一起来完成这一革命性设想:一拨人主做人工智能算法,包括深度神经网络算法等技术层面;另一拨人主做芯片和软硬件系统,用低成本的方式嵌入万物智能。“今天我们可以去组建一个最好的团队,可以说,从人脉、资源、技术的角度来看在硅谷都很难找到。”

快速迭代、小步快跑、低成本,余凯提到他的产品思路。那么问题是,在硬件层面如何快速迭代,尤其是在高技术难度的芯片领域?“这就需要有一个创新的研发模式的方法论。”怎样低功耗、低成本的实现运算、怎样验证关于智能芯片的试验,想必是余凯和他的团队在实操层面要落地的第一个问题。

人工智能饱受争议的另一个特征是,研发时长与产品落地之间的巨大落差让人们对现阶段的成果不抱期望。余凯认为,其实已经有一些初级功能的显现,比如说传感器的运用。余凯也透露说,他目前正在与一家合作伙伴洽谈,计划在短时间内推出一款toC的芯片搭载产品。出于项目的保密性考虑,他并没有透露是哪一具体领域的哪一类具体产品。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余凯认为,做芯片只是第一步,做系统、做生态才是完整。至于在这一过程中哪一点最艰难,他回答说:“路径的选取。”

这里的路径选取包括,基于何种目标来验证商业模式、来磨合团队?选择在什么基础上进行低成本的迭代?“输在战略,赢在细节。”在战略目标与执行细节这两件事上,都要不断的自我否定,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做最大化的利益决策。

最后,技术大牛余凯说:“我们做的事情,在所有人的涉猎之外。”

车云小结:

机会与趋势是两种创业者分类。常见机会主义者,难见趋势赶潮人。而对于抓住这一技术与市场空白的余凯来说,创业这件事本身,再自然不过。

本文来源于车云网(cheyun.com),微信搜索车云或cheyunwang关注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